西安浐灞駐臨潼仁宗村工作隊:扶貧路上“四人組”
2021-01-13 11:19:56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西安浐灞駐臨潼仁宗村工作隊:扶貧路上“四人組”

  浐灞駐仁宗村工作隊全體成員——“扶貧四人組”。

  在臨潼區仁宗街辦仁宗村,人們經常看到一位中年大叔和三位年輕小夥兒一起走東莊串西莊、訪張家問李家。他們早出晚歸,總是忙到錯過飯點,夜晚加班睏了就在村委會寢室休息,常常十天半月不著家。

  他們就是浐灞駐仁宗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張建平、聯絡員張一丁、高鵬、張龍,被鄉黨們稱為“扶貧四人組”。

  勠力同心才能畫出扶貧同心圓

  來自浐灞生態區不同部門的四人,為著同一個目標在村裏結成了一個“老大哥”加三個年輕小夥的特殊組合。

  “老大哥”是隊員們給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張建平的稱呼。在工作上,“老大哥”是年輕小夥的指路明燈,他手把手地帶領每一位新加入的隊員快速熟悉群眾,迅速上手扶貧工作。

  張龍從2017年就被浐灞生態區派駐到仁宗村做聯戶扶貧這項工作,目前擔任仁宗村聯絡員。

  張龍説,從來到仁宗村的第一天起,張書記就帶領駐村工作隊一頭扎進村子,挨家挨戶進行走訪調查,主動與群眾座談交流,拉家常、談發展,了解村班子強不強,産業發展出路在哪,切實幫助群眾算清脫貧賬。

  在生活上,“老大哥”是隊員們在外的親人。看到宿舍裏蓋的被子薄,“老大哥”自掏腰包給每個人買回了一床厚被子。仁宗村地處驪山山頂,海拔高,冬季溫度低,有了厚被子,隊員晚上還是凍得睡不著覺。看到自己的隊員白天辛苦工作,晚上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已經影響到第二天工作品質,張建平二話不説再次自掏腰包給宿舍買回了一台空調,給離開家人的隊員們“親人”般的溫暖。

  “人心齊,泰山移。要扶貧就要先把我們自己進行資源最大化配置,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勠力同心,才能畫好扶貧同心圓。”張建平説。

西安浐灞駐臨潼仁宗村工作隊:扶貧路上“四人組”

  浐灞生態區駐村第一書記張建平(右)與村幹部交流。

  舍小家為大家 全力奮戰扶貧一線

  “其實,我剛到山上的時候,妻子意見還挺大的。”説這話時,高鵬眼中泛著淚花。

  去年7月,高鵬被派駐到仁宗村時,他就面臨著“兩難”,一頭是剛1歲的孩子需要照顧,而姥爺也是疾病纏身;另一頭則是仁宗村急需幫扶的村民。再三思考,他選擇了後者。

  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隨著駐村工作的開展,高鵬基本無暇照顧家庭,家庭的所有重擔都落在了妻子一個人的肩上。

  “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的,全是她一個人解決,連搭把手的人都沒有。”高鵬説,白天他要往農戶家裏跑“吃透”脫貧情況,晚上還要加班做材料,根本騰不出時間來關心一下妻兒,更別提照顧了,對家人滿是愧疚。

  而這樣的情況,並非他一人。扶貧隊伍中的張一丁,去年上山扶貧時,孩子才7個月大,而張龍家的孩子才上幼兒園。隊伍中的兄弟們,都是暫時放下小家,為了貧困群眾順利脫貧全力付出。

  而張龍説,“有幾次家裏有急事,妻子一個人急得團團轉,我半夜從村裏開車趕回家,第二天一早又趕回村裏。”而儘管如此,妻子還是很支持他的工作。每次談起妻兒,讓這個漢子眼中忍不住泛起一絲淚花。

  在駐村工作隊員們心裏,不僅裝著家庭,更裝著村民和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都始終以高度責任感和為民服務的極大熱情,投身於脫貧攻堅工作中。

  “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需要哪搬!”

  作為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張建平常説的一句話是“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需要哪搬!”

  仁宗村由兩個村合併而成,全村現有441戶1525人,但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57戶,貧困面積大,一度是人們印象中的貧困村、空殼村、軟弱渙散村。

  針對仁宗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群眾發展信心不足,不願紮根農村的現狀,駐村工作隊實施道路硬化工程,解決了群眾出行的基本問題;新建村文化廣場及鄉村舞臺;新建hope苗圃,面積23畝,栽植國槐、櫻花2000余株;新安裝路燈105盞。通過硬化、綠化、亮化,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今年以來,張建平和三名同事一起完成仁宗村豐産、江灣兩個村組總計115畝花椒補栽工作,補栽花椒苗5000余株;對新建苗圃苗木進行了春季修剪、澆水等養護工作;利用浐灞幫扶資金,集中採購貧困戶閆德峰貸款自育的苗木,然後免費向建檔立卡戶發放,後期再由村集體回購補充至苗圃,總計捐贈300余株苗木;工作隊聯繫浐灞生態公司定購仁宗本原苗圃及貧困戶閆德峰部分苗木,解決苗木銷路問題。

  連軸轉的工作節奏,讓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有些承受不住。但張建平依然笑呵呵地説:“堅決完成上級交給咱的各項任務。”

西安浐灞駐臨潼仁宗村工作隊:扶貧路上“四人組”

  浐灞駐村工作隊隊員高鵬(右)和仁宗村幹部楊立志在一起工作。

  “咱得先把貧困戶當親人,才能幫助他們過上好日子”

  作為駐村工作隊的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張建平對貧困群眾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常説:“咱得先把貧困戶當親人,才能幫助他們過上好日子呀!”

  從扶貧以來,張建平到每家每戶都不知跑了多少趟。哪家幾口人,老人多大年紀、患有什麼病,孩子幾歲、上幾年級,因什麼致貧他都清清楚楚。157戶528名貧困群眾都住在他的心裏。

  説起對貧困群眾的感情,村委會幹部楊立志最有發言權。今年50歲的楊立志是名先天性小兒麻痹患者,在村裏擔任扶貧工作資料員的職務。他的特殊之處不在於工作成績有多麼出色,而在於他是一名脫貧戶。

  原來,楊立志全家3口人,其中有84歲的父親和83歲母親。父母年邁常年看病吃藥,醫療費用支出比較大。“那時我非常自卑,在村裏幾乎不和人説話。”回憶過去,楊立志説。

  因為家庭貧困又無法外出打工,在工作隊幫助下,楊立志去年9月被選為了仁宗村村委會委員,不僅擔負著電商運營和對外宣傳工作,還負責起了全村脫貧攻堅、産業發展等摸底和登記工作。

  “因為我本身就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幹不了啥重活兒,站的時間長腿疼,剛開始對電腦也沒接觸,駐村工作隊員就手把手教我用電腦。”現在,有了穩定的收入,楊立志的幹勁更足了。

  “浐灞生態區派來的駐村幹部都不錯,從第一天到我們村上就和群眾打成了一片。”楊立志説,駐村工作隊工作起來講實效,不浮誇,村民需要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是真正的群眾致富脫貧引路人。

  現在經過最後的攻堅作業,仁宗村剩餘未脫貧戶7戶9人順利脫貧退出,整村脫貧目標全面完成。2020年,在冊貧困戶人均收入1.53萬,較往年增加23%。全村通村路、通護路全部硬化,電入戶率100%, 水入戶率100%,衛星電視普及率90%以上,人居環境整潔良好,全村“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指標均已落實到位。建有村級榨油油坊,苗圃23畝,光伏100千瓦,花椒200畝,核桃2000畝,中草藥230畝,村集體經濟持續向好發展。

  在駐村工作隊隊員的艱辛付出下,仁宗村的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位脫貧群眾感慨地説:“這些扶貧工作隊隊員真的是把我們當親人了,正是他們的努力讓我們老百姓感受到了黨的好政策,他們都是好樣的!”(記者周金柱 段永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