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新,全辦成。”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四最”營商環境,西安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照黨工委、管委會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為抓手,以打造“12+5+N”基層政務服務體系、推出政務助老服務、推行“跨區通辦”等亮點工作為舉措,助推轄區政務服務不斷優化、審批效率大幅提升,贏得了企業群眾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
目前,在西安高新區,327項審批服務事項可實現集中辦理,一批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審批材料精簡50%以上,辦理時限壓縮70%以上。2020年,西安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辦件量約8.2萬件,各級政務大廳辦件量約254萬件。
構建“12+5+N”基層政務服務體系
“企業辦事不出園(區),群眾辦事不出鎮(街),這是優質營商環境的最好寫照,也是群眾心中最理想的辦事模式,其核心就是滿足群眾‘就近辦’‘ 身邊辦’的需求。”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郎燁説道。
為實現群眾“就近辦”“身邊辦”這一目標,2019年以來,高新區圍繞西安市建設“15分鐘政務服務圈”總體思路,聚焦“便民服務就近化”要求,探索構建了“12+5+N”基層政務服務體系(即打造12個鎮街便民中心、建立5大政務服務站、建立N個便民服務站點),實現服務企業群眾“零距離”。
如今,在高新區丈八街道、細柳街道、草堂街道等12個鎮街的便民服務中心,與企業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生育、就業創業等115項業務可實現就近辦理。在創業咖啡街區、軟體新城、綜保區等5大園區的政務服務站,可為企業辦理工商、稅務、人才、社保等100余項業務。在居民聚集區、社區周邊等區域,高新區緊緊圍繞群眾辦事需求,先後建立唐延路、萬達廣場、丈八一路、紫薇田園都市、高新醫院、建設銀行等N個服務站點,同時根據不同區域屬性和業務需求,配備便民自助服務設施,不斷完善便民服務新載體,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就近辦”“快捷辦”的需求。
推出政務服務助老十條措施
進入數字化時代,辦理各種業務,往往通過一部智慧手機就能搞定,但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説,沒有或不會使用智慧手機,就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不便。面對前來辦業務的老人,如何更好地為他們服務成為行政審批局思考的問題。
郎燁表示,為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政務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老年人提供更週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政務服務,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國辦發〔2020〕45號)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的實施意見》(市政辦發〔2020〕32號)精神,結合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工作目標,從“通行便利化、辦事快捷化、設施暖心化、服務品質化”四個方面制定老年人政務服務便利化10條措施。
據了解,出臺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實施方案》中,對於老年人在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各問題,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從服務保障、日常交通出行、日常就醫、日常消費、文化活動、辦事服務、智慧化産品服務應用等方面共10條做出相關指導意見,基本原則是將傳統服務與智慧創新相結合,線上服務與線下渠道相結合,堅持“兩條腿”走路,為老年人提供更貼心、更便利服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政務服務便利化10條措施》中明確提及,高新區各級辦事大廳要開設“老年人綠色通道”,安排專人為老年人提供講解引導、填報資料、複印列印等全流程“一對一”幫辦代辦服務,確保老年人辦事“一站式”辦結,真正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跨區通辦”解民憂
家住西安高新區的黃先生在曲江新區開辦了一家文化企業。最近,公司需要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業務,但當他來到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申請辦理曲江新區企業稅務登記變更業務的時候,這一通看似“莫名其妙”的操作,竟在不到半個小時後就完成了辦理。
實際上,黃先生的“神操作”得益於西安高新區推出的“跨區通辦”服務。這項服務不僅打破地域限制、統一了審批流程,突破了傳統審批模式,兩區窗口服務、證明材料、審批結果也實現了等效互認。
郎燁表示,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四最”營商環境,不斷方便企業群眾辦事,2020年6月15日起,西安高新區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政務服務“跨區通辦”模式。
目前,西安高新區先後與安康高新區、寶雞渭濱區、西安曲江新區等13個區縣及開發區建立了“跨區通辦”的服務模式,業務覆蓋工商、稅務、社保、徵信、公證、知識産權、貿易促進等,累計辦件量超2000件,不但提升了行政審批效率,也極大縮短了企業群眾跨區域辦理業務的地理距離,真正拉近了區域群眾的心理距離。
下一步,西安高新區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企業群眾辦事的痛點、難點、堵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積極探索政務服務工作的新路徑、新模式、新做法,持續推出系列“便民化”舉措,進一步增強企業群眾的體驗感和滿意度。(董旭葉 彭昌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