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貧困的漢中答卷
2021-01-20 16:11:4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自2015年以來,漢中扶貧人眾志成城,礪礪奮進,攻下了一個個“貧困堡壘”,漢中市累計減貧52.4萬人,貧困人口實現動態清零,1010個貧困村退出,漢臺區整體脫貧、10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區域整體貧困得到基本解決,漢中市在2017年至2019年陜西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均評為“好”等次。  

(扶貧社模式入選 2019年全球減貧案例  附連結)決勝貧困的漢中答卷

  最美油菜花海   供圖 漢中市扶貧辦

  漢中市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盡最大責任,投最大財力,用最大人力,政策最大傾斜,形成了“分級負責、各方協作、精準到戶”的攻堅格局。2016年以來,漢中市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及涉農整合資金130.87億元,落實小額信貸資金34.5億元,受惠群眾達6.05萬戶,實施扶貧項目2.88萬個,建立扶貧互助資金協會1199個、向貧困戶發放借款7.1億元,派出1059名黨員幹部擔任第一書記,組建駐村工作隊1402個,選派4366名幹部駐村。

  (扶貧社模式入選 2019年全球減貧案例  附連結)決勝貧困的漢中答卷

  美麗鄉村一景  供圖 漢中市扶貧辦

  漢中市堅持把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確保貧困群眾當下能脫貧、長遠能發展。漢中市修建3000余公里通組路、500余公里入戶路,“油返砂”整治1319.2公里,實現鄉鎮、建制村通客車、通郵全覆蓋;農村電力入戶率、村級標準化衛生室覆蓋率均達100%,1896個行政村寬頻網絡和4G信號全覆蓋;群眾患病“有醫看”,漢中市所有建檔立卡人口全部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13.1萬慢性病貧困患者享受簽約隨訪服務,2.6萬大病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因病致貧戶佔比較2017年下降5.95個百分點;義務教育“有學上”,漢中市落實行政、教育“雙線”控輟機制和“七長制”控輟保學十項制度,530所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有效改善,資助各學段貧困學生26.3萬人次;貧困群眾“有安居”,漢中市“十三五”期間累計搬遷4.26萬戶13.6萬人,完成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3.9萬戶、一般農戶人居環境提升2.1萬戶,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兜底扶貧“有保障”,漢中織密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社會福利、留守兒童和留守老年人六張保障網,實現了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扶貧社模式入選 2019年全球減貧案例  附連結)決勝貧困的漢中答卷

  豐收的喜悅  供圖 漢中市扶貧辦

  漢中市打出“産業發展、兩業增收、消費扶貧”組合拳,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底的2996.35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8909.03元,年均增幅31.31%。漢中實施“5+X”特色産業扶貧,建立帶貧産業基地1826個,培育帶貧經營主體2682個,帶動8.9萬餘戶貧困戶在産業鏈上持續受益,貧困縣全部入圍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1010個貧困村實現電商網點全覆蓋;實施公益崗位安置、社區工廠吸納、示範基地帶動、組織勞務輸出、扶持創業帶動、技能培訓促進、基層定向招聘“七個一批”就業扶貧措施;制定消費扶貧《十條措施》,依託漢中市綠色農産品和中藥材展示交易服務中心、京東雲倉等平臺,拓寬鎮村電商銷售網點渠道,認定扶貧産品供應商204家、扶貧産品477個,通過以購代捐、點對點採購等方式,有效解決了農産品“賣難”問題。  

(扶貧社模式入選 2019年全球減貧案例  附連結)決勝貧困的漢中答卷

  巧手繡出好日子 供圖 漢中市扶貧辦

  漢中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批具有漢中特色的扶貧模式和經驗做法,得到了廣泛肯定和推廣,如“432”健康扶貧“漢中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衛健委高度認可;駐村“345”工作法得到陜西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肯定;運用AI應用程式探索開發的漢中“互聯網+精準扶貧”雲計算平臺在陜西省駐村幫扶工作現場會上得到推廣;“支部引領、村委主導、壯大集體、帶動脫貧”的村級集體經濟扶貧社模式入選 2019年全球減貧案例;八大産業扶貧模式得到中省媒體的廣泛報道。

  如今的天漢大地,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洋溢著脫貧群眾的滿滿幸福,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卷徐徐展開,宏偉的小康夢正逐步變為現實。(文 李樹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