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初春的陜西延安,正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農民正在大棚裏照看農作物、工廠車間的機器發出陣陣轟鳴聲、技術指導員正在給果農進行種植技術培訓……伴隨著20.5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延安歷史性地告別了絕對貧困,老百姓的日子也將過得越來越舒心。
延安市扶貧開發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東平接受採訪 攝影 劉君慧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對1981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1501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予以表彰。其中,中共延安市委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延安市扶貧開發局局長朱東平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近日,朱東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延安要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脫貧攻堅的“延安實踐”
一直以來,延安是陜甘寧革命老區的重要區域,也是一個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勤勞勇敢的延安人,為了能夠成功脫貧,充分發揚延安精神,做出了諸多努力和嘗試。
全國勞動模範張蓮蓮(右四)帶動貧困群眾發展蘋果産業 攝影 延特偉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十三五”以來,延安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如何穩”工作主線,按照“村村過硬、戶戶過硬、全面過硬”要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和産業富民工程,實現了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一個戰場、兩場戰役的雙贏,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延安特色的工作措施和方法,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積累了延安經驗。
延安市工商局幹部職工前往安塞區磚窯灣鎮沿河灣村開展精準幫扶結對活動 攝影 馮光軍
近年來,延安市建立“四級書記”抓扶貧責任體系,強化駐村幫扶,派駐1499支駐村工作隊,下派1807名第一書記、2.69萬名聯戶幹部開展駐村聯戶幫扶,並深入開展中央部委定點幫扶、蘇陜扶貧協作、“3+X”結對幫扶和“萬企幫萬村”行動,堅持因村因戶因人精準靶向施策,全面實施了産業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兜底保障、基礎設施提升等扶貧政策,對症下藥,靶向治療,讓老百姓真正拔了“窮根”。全市15.62萬貧困人口享受到了産業幫扶政策,7.1萬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95萬人,危房改造3.1萬戶,1.4萬人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兜底保障政策全部落實。
延安市扶貧開發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東平(右二)實地走訪農民蔬菜種植情況 攝影 薛海瑜
2019年以來,延安逐步健全完善了動態監測幫扶、穩定增收、“三保障”和安全飲水鞏固提升等10項長效機制,做到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及時發現,及時幫扶,確保穩定脫貧,並逐戶落實了幫扶責任人,無一人返貧致貧。脫貧後,延安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穩定,持續加大産業就業扶持力度,穩定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斷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品質。
鄉村振興的“延安新篇”
延安市寶塔區馮莊鄉康坪村 供圖 延安市委宣傳部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朱東平説:“延安將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前期做好脫貧成果的鞏固提升工作,把發展的基礎打牢,絕對不能出現規模性的返貧。延安將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和困難群眾自身的作用,打好鄉村振興的‘組合拳’。”
延安市寶塔區河莊坪鎮康家溝村 供圖 延安市委宣傳部
據了解,延安將主要抓好5個方面的具體工作。一是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落實好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加快制定延安市“十四五”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健全防返貧致貧和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6000元的家庭(國家扶貧標準1.5倍左右),以及因病、因殘、因災等導致支出驟增和收入驟減的家庭,確定為易返貧致貧風險對象,分類幫扶;三是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堅持開髮式幫扶和保障性措施相結合,深入落實易地搬遷“1+7”後續幫扶政策;四是加強扶貧項目資産監督管理,紮實做好扶貧資産確權登記、移交、運營管護等工作;五是進一步完善駐村幫扶工作制度,健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常態化駐村幫扶工作機制,堅決防止“撤攤”“減擋”問題發生。
延安市安塞區非遺文化展示活動 供圖 延安市委宣傳部
未來五年,延安一方面將發展壯大産業,一方面要促進農民穩定就業,來滿足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嚮往的目標。在産業發展上,延安將持續壯大特色優勢産業,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重點提升群眾生産技術技能,既增強産業增收基礎,又構建産業保險保障體系,切實解決農産品賣難問題。在促進農民就業上,延安將通過搭建用工信息平臺、紮實開展勞動技能培訓、發展各類勞務合作社等措施,實現脫貧群眾穩定就業。
“十三五”以來,延安用延安精神向貧困宣戰,脫貧攻堅工作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十四五”時期,延安將“步履不停”,繼續鞏固好脫貧攻堅的現有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來實現共同富裕。(文 劉君慧 陳鏘)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