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嵐(記者 竇翊明 通訊員 蘇宏偉 攝)
記者3月底見到陳嵐時,她剛從北京回到位於西安的辦公室。在陳嵐的辦公桌上,電腦屏保特別引人注意。“航天傳統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探月精神”……不停地來回轉換。
“航天精神已經融入到了我的血液當中,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能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奮鬥終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陳嵐是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探月工程任務、載人航天任務、火星探測器項目指揮,同時也是一位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陳嵐説,“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只是航天隊伍中的一員,是千千萬萬共産黨人中的一員,還有很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在默默奉獻著。”
説話間,陳嵐將記者帶到窗前,指著對面那棟亮燈的小樓説:“那個是我們的科研樓,整晚上都會燈火通明。”説起三十餘年來對航天事業的堅守,陳嵐笑著説:“這是我入黨時對自己許下的承諾,堅守航天不忘初心。”
大三時入黨
她把忠誠刻在了心中
1985年5月21日,還在上大三時,21歲的陳嵐入黨了。這一天,她始終記憶猶新。“那時的學生黨員特別少,畢業時班裏只有兩個,年級裏女生只有我一個,當時入黨,不僅要學習好,還要表現好,得到各方認可。”
“忘不了當時的激動心情,拿著入黨志願書翻來覆去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所有的空格都是先用鉛筆填好,然後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上去,忘不了入黨宣誓時的莊嚴肅穆,高舉著右拳,一字一句喊出自己的誓言。同時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把事情要做到極致。”陳嵐回憶道。
其實在13歲那年,入黨的種子就在陳嵐的心裏悄悄紮下了根。中學時就品學兼優的陳嵐,常常被老師鼓勵要努力成為一名共青團員。“當時的我13歲,其實很懵懂,雖然知道王二小、潘冬子,也知道兒童團,但是僅僅知道加入共青團是件好事情、非常光榮。”陳嵐説。回到家父親給她講了許多關於中國共産黨和共青團的事情,還指導她寫了入團志願書。“從那時起,我知道了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知道了共産黨人為了國家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是真正了不起的人物,而課本上的英雄黨員形象在我腦海中也真正鮮活起來了。”
黨旗下的錚錚誓言,也是共産黨員的初心。回憶入黨經歷,當陳嵐逐字逐句寫下入黨志願書時,也把獻身黨的事業作為了自己畢生追求;當她緊握拳頭面向鮮紅黨旗宣讀誓言時,也把責任扛在了肩上,把忠誠刻在了心中。
從“雜家”到“專家”
“穿針引線”架起溝通橋梁
1986年從哈工大無線電技術專業畢業後,陳嵐這個川妹子就來到了西安分院(當時的504所)。這一來,就把35年的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她所熱愛的航天事業。
“剛來到這裡時,條件還有些艱苦。”陳嵐回憶道,當時單位還在韋曲西街,那裏全是麥地,只開通了一條215路公交能夠到單位。可是晚上收車時間太早,常常一加班就沒車了,就要倒車回家。雖然條件艱苦,但對航天事業的那份執著,對於共産黨人應該堅守的信仰,她一刻未曾放棄。
從一位設計師成長為重大項目負責人,陳嵐可謂是航天隊伍裏的“雜家”。從設計工作,到管理型號元器件、物資管理、品質管理等崗位,陳嵐都幹過, 雖然崗位一直在轉換,但是陳嵐的工作一直都與國家航天工程的研製任務有著密切聯繫。“哪需要我就去哪”對於崗位的頻繁調整,陳嵐沒有半句怨言,反而把每一次的調整都當作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作為研製任務裏的“雜家”,陳嵐熟悉整個型號的研製流程,她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擔任西安分院神舟飛船任務指揮的過程中,能夠遊刃有餘地協調處理事情。慢慢地,她反而成了西安分院載人航天任務中的“專家”,成為載人航天隊伍裏的“熟悉面孔”。對自己在隊伍中的角色,陳嵐謙虛地説自己在整個研製過程中僅僅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然而和她一起工作的設計師都知道她是最忙的一個。作為協調者,她是可以與上級用戶和總體單位的“大領導”説上話的西安分院“小指揮”,也是直接與西安分院基層的“小設計師”溝通、協調任務的“大總體”。就是這樣特殊的身份,讓她架起了上級用戶、總體單位與基層設計師之間的溝通橋梁。
十六年探月路
她在歷練中堅守
也許就是因為這份似乎註定的緣分,讓她始終堅守載人航天任務,並在載人航天任務中歷練、成長。從嫦娥一號任務起,陳嵐就開始參與我國探月工程任務,到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完成“繞、落、回”三步走任務,整整16年的時間,作為西安分院探月工程項目指揮,陳嵐以女性的擔當和剛毅,以共産黨員的赤子之心,扛起了很多男同胞都難以承擔的重任。
在嫦娥四號任務中,陳嵐帶領團隊研製的測距測速敏感器已成為確保安全落月的標配産品。他們為人類第一個月球中繼衛星提供的測控分系統、中繼通信分系統、天線分系統等核心産品,保證了嫦娥四號與地面永不失聯。他們研製的測控天線、數傳子系統等設備有效保障了兩器互拍和信息傳送。2019年2月20日,陳嵐和團隊3名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會見。
“航天事業就是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于實幹,要勇攀高峰。雖然這個過程中有千難萬阻,但我們絕不能放棄,這是老一輩共産黨人和老一輩航天人傳承下來的優良品質。”除了參與我國探月工程任務,陳嵐還參與了我國多次載人航天工程任務。2020年,她又帶著團隊開啟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奔火”之旅。
帶領團隊披荊斬棘
艱苦環境不退縮
嫦娥五號研製歷經十年,研製過程以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成功實踐為基礎,整體技術難度又超越前四次。十年磨一劍,回想起一路的披荊斬棘,陳嵐説得最多的就是“感謝團隊”,而在這支隊伍中共産黨員就佔到了50%。
一次,為了攻克技術難題,陳嵐帶領團隊成員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而這早已成為他們習以為常的事。面對難以攻克的問題一點點破解,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之後,他們仍然保持必勝的信念,最終在我國探月工程中突破多重技術難題,為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術保障。
在工作中,陳嵐一絲不茍,對品質要求極高,而作為項目任務的女指揮,陳嵐也有著柔情的一面。在神舟七號飛船中繼終端研製任務攻關中,為了研製進度的需要,在研製進度進入一個月倒計時階段,生産現場幾乎是24小時不停歇地幹活。陳嵐作為研製隊伍指揮,既要把握研製進度和技術,同時她主動承擔起了後勤保障的工作,調度車輛接送加班的員工回家。每天,她都與加班最晚的同志一起回家。
校飛試驗是每一次嫦娥任務必不可少的,從-15°C寒冬的敦煌校飛試驗到38°C炎夏的力學振動試驗,陳嵐和試驗隊員克服了艱苦試驗條件下帶來的影響,保證了研製的進度。一次次試驗驗證,她和研製隊伍錘鍊了堅強的意志,建立了成功的自信。
艱苦的條件他們早已習慣。雖然忙碌,但是陳嵐內心充滿著自豪,也對自己堅守的航天事業愈來愈崇敬和熱愛。陳嵐説:“我們每一名黨員都要常懷赤子之心,付出真心、傾注真情、投入真意、砥礪前行,做到急工作之所急,想工作之所想,辦工作之所需,才對得起共産黨員這個稱呼。”(記者 關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