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油田輸油一處“四全管理”築起生態環保“綠色屏障”
2021-04-26 18:13:3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2021年以來,長慶油田輸油一處(以下簡稱“輸油一處”)將“四全”管理理念應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踐,拉開了生態環保“綠色工程”序幕,推助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向高品質邁進。

  全員覆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宣貫

  輸油一處把學習生態文明思想列入年度處黨委中心組、主題教育活動內容,常態化組織學習宣貫,輸油一處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多次在黨委會研究部署生態環保工作,聽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專題彙報,研究部署重大生態環境保護事項,協調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輸油一處以生態環境保護專題會的形式,傳達長慶油田2021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與任務,集中宣貫碳減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碳中和等新舉措新認知,將思想行動統一到“大氣、污水、固廢”的污染防治,土壤和地下水保護、清潔作業、環境風險防控和綠色礦山創建上來。

  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輸油一處組織各級管理人員簽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書、承諾書,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各級負責人為成員的生態環境保護組織機構,制定下發關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方案、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等工作方案,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職責落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礦山創建工作按時間節點落實;以環保制度建設為抓手,制訂了《環境保護管理實施細則》《油泥管理管理實施細則》《承包商環境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制度4項,增強環保制度可操作性、適用性;將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納入每季度常態化檢查考核範圍,促進全員落實生態環保責任。

  全過程管控環保風險

  輸油一處始終把管道泄漏環境污染作為風險管控的重中之重,依照《企業環境風險評價技術指南》等指導文件,對10個輸油場站、5條輸油管線組織開展了環境風險評估,對輸油管道和場站歷史泄漏點、疑似掩埋點、廢棄污油池等區域開展了拉網式排查,並結合雙重預防建設和高後果區風險評估,建立了環境因素清單檔案,制訂防控措施,定期對所轄管道開展全面檢測;開展了管道隱患排查整治,有效防控管道泄漏風險,同時應用技術手段實施廢棄管道無害化處置,實現“新建管道的連頭與廢棄管道處置同步開展”的一體化處置,有效防止廢棄管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風險。

  全方位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

  輸油一處把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為安全業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對照2021年長慶油田下達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標,細化分解到各産污場站;對耀縣、沿河灣等4個場站抓緊實施加熱爐“油改氣”工程,陸續完成東營、楊山及楊山油庫等5處生活污水接市政管網外排改造,有效減少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顆粒物排放;相繼實施了楊山儲油庫6具浮頂罐加裝氮封裝置,有效減少了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針對場站儲罐維修産生污油泥問題,從源頭上探索交流油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技術,全面推廣應用儲罐機械清罐、油泥壓濾等減量化措施;強化固廢源頭減量,合規處置場站檢維修産生的廢棄濾料、廢機油、有機溶劑和含油廢棄物,確保油泥總量控制在公司下達的計劃內。(文 李曉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