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楊淩:執著田疇 打造知名農業矽谷
2021-10-19 14:51:15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轉載)陜西楊淩:執著田疇 打造知名農業矽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田間指導農戶生産。

  楊淩,因農而生。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字號”農業高新區。成立之初便被賦予了探索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國家使命”。

  有這樣一組最新數字:截止目前,楊淩示範區累計通過審(認)定動植物新品種768個;累計建設示範推廣基地350個;科技示範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累計推廣效益1910億元;僅小麥和玉米系列新品種在黃淮麥區,累計推廣面積就超過8億畝、增産430億斤,年種子年交易額約8億元,佔全省年交易量的50%……

  數字的背後,是一種模式、符號、聲音、高質和高效。這座科教實力雄厚、産業特色鮮明的農科新城已經在全國及世界都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農業高新區,樹立著現代農業的典範。

  示範推廣——

  為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楊淩方案”

  在楊淩,創新氣質、創新基因深深烙在每一寸土地上。

  楊淩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是集技術研究、試驗和示範為一體,為政府決策提供諮詢,為技術用戶提供服務,為農民提供技術示範的助推器。

  以楊淩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榆林馬鈴薯綜合試驗站為例,該站根據不同企業對不同品種的需要,量體裁衣,為企業進行新品種篩選。“基地運行以來,先後示範推廣馬鈴薯新品種20個,其中9個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鈴薯課題組自己選育的新品種或新品係,有4個品種獲得國家品種權保護等。”試驗站負責人張小燕説。

  另外,該基地還重點圍繞陜西馬鈴薯産業發展需求,在馬鈴薯良種選育試驗示範、馬鈴薯脫毒種薯工廠化快繁技術研究與示範等方面大力開展工作,取得了多項突破。

  推廣基地不是實驗室裏的單純科研,也不是簡單的基層服務,而是兩者的結合。在陜西洛川縣,王新林和他的畔裏蘋果專業合作社是楊淩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的直接受益者。通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貴陽教授對基地果農進行技術指導、引進新品種等,採取“基地+合作社+果農+市場”的發展模式,合作社年産值近5000萬元。

  採訪中記者發現,楊淩在全國建立的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均取得了良好的榜樣示範效果。其中,楊淩在甘肅進行了作物制種、設施農業優質高産栽培技術培訓;在青海進行了生態林業、高效畜牧養殖技術培訓;在新疆進行了優質瓜果、棉花栽培管理技術培訓;在陜北進行了小雜糧、仁用杏、設施蔬菜、舍飼養羊、紅棗等技術培訓;在陜南進行了經濟林果、中藥材、蠶桑、茶葉、三元雜交豬等,均促進了區域農業産業、特色産業快速發展。

  截止目前,楊淩先後在甘肅、寧夏等18個省(區)佈局建成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350個,其中絕大多數基地在全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科技示範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累計推廣效益1910億元,受益群眾達9000多萬人。

  特別是圍繞旱區農業技術需求,建立了職業農民培訓體系,面向全國培訓職業農民和“三農”幹部50萬人次,其中1.6萬名農民獲得了楊淩示範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

  目前,楊淩科技已成功輻射我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農業領域,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楊淩榜樣”。

(轉載)陜西楊淩:執著田疇 打造知名農業矽谷

  楊淩示範區科技特派員在新疆和田市民豐縣指導農民冬棗管理。

  區校融合——

  為搶佔世界農業科技制高點貢獻“楊淩力量”

  近年來,楊淩著眼農業科技創新,加快集聚以人才、技術等為重點的創新要素,深入實施“區校一體、融合發展”戰略,建立了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淩職業技術學院多層次溝通聯繫機制,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構建農業科技協同創新體制。

  為充分發揮自身體制優勢和科教優勢,探索形成了“農科教相結合、産學研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區域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累計審定通過農作物新品種768個,僅小麥和玉米系列新品種在黃淮麥區,累計推廣面積就超過8億畝、增産430億斤。特別是“瑞陽、瑞雪”等蘋果新品種,有望成為北方蘋果主産區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

  構建的土壤侵蝕調控技術體系,攻克了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這一世界難題,助推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移400公里,為國家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種業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産業,事關國計民生,是整個農業産業的“晶片”。2021年初,楊淩種業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投資20億元建立了種子産業園。依託這一平臺,楊淩將進一步整合企業、高校、政府科技力量,創新體制機制,在推進糧食優質高産的同時,打造種業大品牌。

  從楊淩種業創新中心這批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路徑裏,可一窺這個國家級農業創新示範園以科技與人才為驅動和支撐,深入開展農業綜合創新的生動實踐。

  目前,該中心先正達育種技術的實驗室已投用,種植區主體建成,相關配套設施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項目建成後,預計基因型鑒定實驗室將鑒定超3萬個玉米種質材料,並建立相應分子指紋圖譜。”項目負責人介紹。

  步履不停,只因使命在肩。全球創新資源正源源不斷地向楊淩種業創新中心聚集。隨著知名種業企業先正達、科迪華和陜西省雜交油菜中心、金棚種業等種業科研院所、企業紛紛落地,楊淩在圍繞種質這個“晶片”,多家企業在生物育種基礎研究、技術應用研究和産業示範推廣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

  如今,以技術創新引領行業高品質發展,一批高科技農業企業正在該中心持續發力。先後引進培育種子企業87家,其中省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4家,種子年交易額約8億元,佔陜西省年交易量的50%。

  今年以來,楊淩示範區相繼成立了種業、果業、農業智慧裝備、耕地保護與品質提升等4個農業産業創新中心。

  尤其是,邁入“十四五”,楊淩將圍繞現代種業、耕地保護與品質提升、智慧農機裝備、農産品精深加工、果業、畜牧業、節水工程、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領域,建設 10 個以上國家級産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出一批新技術、新産品、新産業、新業態,形成“原始創新—成果中試—企業孵化—産業成長”的成果轉化鏈條。

(轉載)陜西楊淩:執著田疇 打造知名農業矽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田間“授課”。

  創新驅動——

  加快秦創原創農業板塊新驅動平臺建設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是陜西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源頭和總平臺。楊淩示範區依託區內高校科研優勢,制定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農業板塊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計劃到2023年,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建設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及産業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10個以上,攻克一批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旱區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建成雙創服務平臺10個,引進培育創新創業團隊、科技型企業200家,推廣轉化農業科技成果240項。

  重點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構築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實施現代農業産業創新中心工程、推動創新資源要素集聚、推進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構築農業科技産業高地,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推動農業技術示範推廣、培育發展農業高科技産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築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打造科技經紀人隊伍、壯大“新雙創”隊伍、建設“科學家+工程師+農技員”隊伍等。

  最終把楊淩打造成為核心示範、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的現代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總源頭,為我國農業科技現代化改革創新探索路徑。

  同時,加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農業板塊工作宣傳,總結推廣可複製經驗做法,大力宣傳創新政策、創新成果、創業文化和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典型事跡,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營造重才愛才用才的社會環境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風尚。

  楊淩示範區擁有雄厚農科教資源優勢、肩負著引領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國家使命的楊淩示範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産業高地,全力打造世界知名農業科技創新城!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揚帆啟航正當時,重整行裝再出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楊淩示範區將對標建設國際一流農業科技創新城,進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創新、轉化和示範、推廣,打造創新要素集聚的世界知名“農業矽谷”,讓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百姓。(通訊員 賀輝 耿蘇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