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不能靠“等風來”——省政協人資環委“關中大氣污染治理”對口協商座談會側記
2021-12-09 15:08:13來源:各界新聞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11月29日,雨過天晴,古城西安迎來蔚藍天,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西安藍”刷屏。

  當日下午,在省政協機關一間會議室,一場圍繞“關中大氣污染治理”的對口協商座談會正在召開。根據省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安排,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邀請省生態環境廳,以及部分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社區群眾代表共聚一堂,聚焦關中大氣污染治理進行協商建言。

  會議伊始,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姚曉軍通報了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十三五”期間,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10個國考城市PM2.5平均濃度41.27微克/立方米,平均優良天數295.3天,創歷史最好水準。

  省生態環境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27日,國考10市PM2.5平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可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任務。

  今年秋冬季關中城市空氣品質開局良好。生態環境部通報顯示,關中城市PM2.5濃度10月改善幅度排名整體靠前,其中銅川PM2.5同比降幅38.3%,改善率列全國秋冬季重點區域59個城市第一位。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但關中地區空氣品質改善依然任重道遠,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和重污染天氣應對形勢嚴峻。”省政協委員、省生態環境廳楊淩督察局局長馮永強建議,在農村清潔取暖、機動車污染控制、揮發性有機氣體治理等方面還要持續加力,科學選擇合適的清潔取暖技術路線,扶持推廣符合環境效益、群眾利益、當地實際和生活習慣的取暖方式;加快國四及以下重型營運柴油貨車淘汰速度,提高柴油貨車用油品質要求;加大餐飲油煙治理管控,減少其污染排放。

  近年來,我省空氣品質雖實現了連續改善,但形式依然艱巨,大氣污染呈區域性、複合型、結構性特點,大氣環境仍處於“氣象影響型”階段,稍有鬆懈就可能出現反復,治理難度極大。

  “關中盆地南依秦嶺、北仰黃土高原,西窄東寬,不利於污染擴散。關中地區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全年靜風率35%,冬季達45%,加之城市高樓劇增風道不暢,不利於污染物擴散,助推霧霾天氣形成。”姚曉軍説。

  “好天氣豈能一直靠風吹?”省政協常委、省婦聯副主席常雅玲説,近幾年我省空氣品質持續好轉,這都得益於政府的高效推動、治理措施得力、責任部門紮實履職。要進一步加強對關中地區大氣污染的科研攻關,設置科研項目,加大污染科學防治力度。

  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振文説,關中地區受地理因素影響,污染物擴散在全國來説情況並不好。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城市越來越密集,導致近地面風速明顯減弱,不利於空氣污染物排放。

  張振文建議,調整能源産業結構,加快光伏、電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資金投入,推廣水性溶劑和清潔取暖方式,替代化石燃料、散煤取暖。

  大氣污染治理不僅是重大政治任務,也是百姓關心的民生熱點問題。為此,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特別邀請2名社區群眾代表參會。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西安人,今天能跟大家一起為陜西的藍天獻計出力,深感榮幸!”西安財經學院後勤集團工會主席楊克俊建議,進一步優化調整産業結構,加大化解煤炭、鋼鐵、火電等過剩産能力度,淘汰煤電行業落後産能,鼓勵發展高新技術和環保項目;推進節能減排,強化工業節能,推進冶金、焦化、建材、化工行業等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加強高耗能企業節能管理和工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特別排放限值。

  今年1—10月,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西安、渭南、咸陽排名雖然較一季度有較大提升,但仍處於全國後20位以內;關中地區空氣品質雖然改善明顯,但PM2.5、優良天數和重污染天改善情況低於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關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任務嚴峻主要表現在‘兩高一低’。”社區群眾代表、西安市社科院歷史文化與旅遊研究所所長周榮解釋道,“‘兩高’主要表現在關中各地市PM2.5濃度均值仍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煤炭佔能源消費的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一低’是優良天數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周榮建議,進一步降低工業排放在關中地區空氣污染物的佔比,科學制定污染物排放指標,加強對於傳統産業綠色低碳技術研究的支持和資助,逐步控制傳統産業排放;持續推進産業升級,對西安重點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降低交通工具産生的大氣污染。

  會上,多名省政協委員關注到冬季取暖方式帶來的影響問題。

  省政協委員、省氣象臺原首席預報員侯建忠建議,應重視農村散煤取暖方式反彈,加大散煤燃燒管控力度,推廣符合農村實際的清潔取暖設備,對困難群眾取暖實行保底,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近年來,省政協持續關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從2015年起,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連續六年圍繞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先後確定“美麗陜西——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生態陜西——為了‘陜西藍’”“治污降霾與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等議題,召開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積極為做好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言獻策,這項活動已成為陜西政協的一張亮麗建言名片。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省政協委員,咸陽市僑辦主任、僑聯黨組書記魏雷認為,大氣污染治理要借助科技手段,不斷優化能源、運輸等産業結構,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兩個多小時的協商座談,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社區群眾代表直奔主題、踴躍建言,為了建設美麗陜西,更多的共識在這裡凝聚……(記者 李榮 實習記者 殷博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