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西安 秦創原構建創新驅動新高地
2021-12-10 11:38:15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精彩西安,2021 | 秦創原構建創新驅動新高地

(轉載)精彩西安 秦創原構建創新驅動新高地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西鹹新區。(資料圖)

  2021年漸入尾聲。回眸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作為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的領頭雁,以實幹著稱的西安,把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擺在了高品質發展、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進一步強化省會擔當,抬高坐標,攻堅克難,自信而堅定地邁向新征程。

  勇攀“高峰” 西安加速挺進科技創新高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數。

  長期以來,作為歷史名城的西安,擁有著“科教大市”、“人才強市”等標簽。自“一五”期間佈局為我國工業重鎮,60多年來西安經濟總量始終穩居西北首位。憑藉豐富的科教資源,西安持續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高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而對標國內外一流創新策源地,西安還存在著公共創新平臺建設檔次不高、創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強等發展“痛點”。這些因素,成為西安經濟做大做強的掣肘之痛。

  壓力是創新精神生長的最佳容器,換一種角度來看,“痛點”也正是創新的出發點和未來的增長點。

  如何搭建高端平臺,寫好科技創新的“劇本”,激發創新創業動力,西安已經有了新的發力點。

(轉載)精彩西安 秦創原構建創新驅動新高地

秦創原創新載體——灃西新城西部雲谷。(資料圖)

  今年3月,陜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在西鹹新區正式啟動。作為“秦創原”所在地和核心策源地,西安將更多精力放在了創新驅動上,並將這一戰略升格至城市轉型的動力源泉,打造了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新樣本。

  一組數據清晰可見:截至目前,西安市累計建成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67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8個,建成各類創新載體300多個,入孵企業4萬餘家,帶動就業40萬人。全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500余家,同比增長超過30%。

  科技創新已然成為引領西安高品質發展的澎湃動力。加速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優化科技創新生態……西安全方位謀篇佈局,一系列行動如浩蕩東風,吹拂這座求新求變的城市,賦予西安更多科技感與創新力,把創新驅動引領城市高品質發展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轉載)精彩西安 秦創原構建創新驅動新高地

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資料圖)

  圍繞“雙鏈”融合 鑄就創新崛起新生態

  科技創新是“牛鼻子”。如何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

  眾所週知,作為創新生態的種苗,人才流向哪,發展制高點就轉向哪。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西安深知自己在高端要素和高端人才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對“人才”發動的攻勢日益猛烈。

  這一年來,帶著秦創原“政策包”,西安擁抱“京津冀”,攜手“長三角”,融入“大灣區”,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合作,大力引進知名高校、大院大所的人才和科創資源,以開放姿態和良好生態不斷吸引創新人才集聚。截至今年10月,西安市共引進高層次人才1031名,其中海外高層次人才107名。在今年8月發佈的“2021年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西安位居全國前列,西北第一。

(轉載)精彩西安 秦創原構建創新驅動新高地

西鹹新區灃東新城著力打造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資料圖)

  此外,在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積蓄人才“源動力”的同時,西安聚焦攻堅關鍵核心技術,激活發展“強引擎”。

  今年以來,西安市率先在高新區實施硬科技技術攻關“揭榜挂帥”制,調動高校院所、企業、行業團體組織等創新要素,攻克産業發展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加快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並對硬科技技術攻關最高獎勵5000萬元。記者從11月18日西安高新區秦創原創新驅動系列政策兌現大會上了解到,2021年西安高新區優惠政策兌現金額預計達10億元,將有超過4000家企業從中獲益。而這只是西安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一個縮影。

  當然,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西安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形成成果轉化的“政府引導+政策保障+金融支撐+全鏈條服務”的西安策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促進在西安先進技術成果本地轉化切入“快進模式”。

  9月29日,西安市出臺的《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提升産業鏈發展水準的實施意見》指出,將實施19條重點産業鏈“鏈長”負責制,12名市領導牽頭挂帥成為“鏈長”。支持圍繞西安優勢産業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

  此外,科技成果的轉化,也離不開金融這個重要的“助推器”。7月16日,“秦創原首貸服務中心”在西鹹新區成立,由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長安銀行、西鹹擔保三方合作,為有技術、缺資金、不熟悉融資業務的科創型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與服務。

  多措並舉下,越來越多實驗室裏的“奇思妙想”,正加速轉為現實生産力,“寫在大地上”的論文越來越多,把科技創新“從0到1”的距離縮到最短。據了解,依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截止10月底,西安市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1307.99億元,同比增長27.64%。

(轉載)精彩西安 秦創原構建創新驅動新高地

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西部科技創新港。(資料圖)

  “總窗口”的擔當 西鹹新區創新驅動頻出硬招

  西安在“兩鏈”融合作用下,正在源源不斷煥發出創新活力,創新要素和産業動能加速聚集。而西鹹新區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總窗口和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承載區域,特別自今年由西安全面代管後,創新要素聚集能力、産業創新發展動能更為強勁。

  “我們把秦創原建設作為新區發展的頭號工程,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加快項目轉化和招引落地,不斷深化機制創新,推動平臺建設儘快見效成勢。”西鹹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楊仁華表示。

  作為“頭號工程”,西鹹新區“大招”不斷,政策“硬招”頻出。9月以來,為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高品質發展,西鹹新區先後制定發佈優化營商環境18條、打造宜居宜業環境10條、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建設15條政策措施。據了解,西鹹新區已實現13項141條産業政策“進大廳、上平臺”,目前免申即享政策已兌現421家企業共計3035萬元;秦創原政策服務小程式接入新區政務服務網,惠企服務相關業務實現互聯互通。

  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創新動能正在源源不斷轉化為市場活力。截至今年10月底,西鹹新區累計新增科技型企業327家,新增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97家,同比增長96%。181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省科技廳評審,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71億元、是2020年全年的1.1倍。實有市場主體391155戶,同比增長56.06%。新登記市場主體、新登記企業總量、新登記個體工商戶總量、累計登記各類市場主體總量、市場主體投資活躍度均在西安市各區縣、開發區排名第一。

  “我們將緊緊圍繞三年行動計劃,落實省市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平臺‘總窗口’優勢,緊盯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打通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的通道、創新創業與金融支持緊密對接的通道和科研人員成長為企業家的通道,奮力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西鹹新區管委會主任、新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姜建春表示。

  未來可期 高品質發展譜寫新篇章

  時下,各地政府都將創新鏈與産業鏈的融合視為新一輪區域發展的著力點。西安亦是如此。

  “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優勢,打造西部創新高地”,被列為“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能否解決成果多、就地轉化少的突出短板,關鍵就在於舉全省之力打造的創新驅動平臺——秦創原。

  10月21日,《西安市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3 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發佈,強勢開啟雙鏈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幕,這標誌著,西安市在秦創原的征途上有了官方的“作戰圖”。

  《實施方案》明確最終將形成“一總兩帶”的秦創原建設總格局:西鹹新區總窗口為示範引領,向東南橫跨西安高新區、長安大學城、航天基地的“秦創原科技創新示範帶”,向東北橫跨西安經開區、渭北新城、閻良區的“秦創原先進製造業示範帶”。

(轉載)精彩西安 秦創原構建創新驅動新高地

秦創原·金灣科創區。(資料圖)

  對此,西安各區域迅速出臺三年行動計劃並積極推動落實。

  11月24至25日,中國創新挑戰賽(西安)硬科技發展專題賽在高新區舉辦,大賽共徵集152項技術需求,徵集解決方案151項,形成52項意向協議,合同金額5849萬元。

  11月26日,西鹹新區秦創原創新生態城問世,根據公開信息,項目肩負了“全省工業領域兩鏈融合發展示範”的使命。生態城主要突出工業特色和産業加速特色,重點打造“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隊伍,與其他板塊進行錯位發展。

  可以説,厚植于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載體的優渥“土壤”,西安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的基礎正在不斷夯實。

  抓科技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時至今日,西安正凝聚各方力量,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正深度融合,滿載創新碩果挺進科技創新高地的步伐愈加鏗鏘有力。西安,將在推動西部地區崛起發展中彰顯時代擔當,奮力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文/辛思捷 李為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