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龍舟節 | 奮楫爭先立潮頭 同舟共濟搏激流——讓龍舟精神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
2022-06-01 18:01:34來源:安康新聞網編輯:吳宇婷責編:高崗

  龍舟,是安康的文化傳統!

  “一棹壓破千層浪,萬槳齊發搏激流,號子吼得天地動,龍騰虎躍爭上游……”這是一首描繪漢江龍舟競渡火熱場面的安康民歌。每逢端午,穿城而過的漢江一定會迎來她與龍舟的激情相遇,這是人與江心照不宣的默契。從屈原自沉之後,作為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的安康先民便在其投汨羅日“命舟楫以拯之”,歷經千年從未停歇。

(轉載)走進龍舟節 | 奮楫爭先立潮頭 同舟共濟搏激流——讓龍舟精神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

(轉載)走進龍舟節 | 奮楫爭先立潮頭 同舟共濟搏激流——讓龍舟精神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

  五月初至,龍舟文化園旁的江面就如期熱鬧起來。早早下水訓練的數十支隊伍個個鉚足了力氣,在水裏你追我趕,暗自較勁。號子聲、鑼鼓聲、吶喊聲此起彼伏,聞聲而來的群眾駐足兩岸。一聲令下,木槳齊動,龍舟如矢,江上頓時生出一道道長長的尾浪,好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龍舟競渡最能展示我們安康人永不服輸的個性。今年共有29支隊伍參賽,總人數超過660人,年齡最大的選手70歲啦,最小的20歲。6月3日就要開賽了,大家練得很起勁。”賽前訓練的管理工作人員馬小偉介紹説。

(轉載)走進龍舟節 | 奮楫爭先立潮頭 同舟共濟搏激流——讓龍舟精神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

(轉載)走進龍舟節 | 奮楫爭先立潮頭 同舟共濟搏激流——讓龍舟精神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

  漢江孕育出璀璨奪目的漢水文化,安康因她而生,因她而興。縱然經歷了多次戰亂、移民大搬遷和自然災害的打擊,安康依然保留著大量獨一無二的文化遺存,龍舟無疑是最生動鮮活的。“黃瓜底子兩頭翹,搶過鴨子搶尿泡。鑼鼓喧天咬緊牙,莽實漢子跪著劃。”一位深諳安康龍舟競賽的老者用自己編的順口溜概括了安康與眾不同的龍舟習俗,“漢江水流湍急,龍舟寬而短,蹺頭蹺尾圓底兒,被百姓戲稱為‘黃瓜底子’。咱們不僅比賽規則多樣,還設有‘搶鴨子’‘搶豬尿泡’等特有的項目;同時,因獨特外形導致艙內較深,隊員只能跪著劃而非其他地方的坐著劃。”

  千百年來,安康龍舟習俗經歷了從追思屈原到地域風俗,再到競技比賽和民俗節慶的演變。新中國成立後,除群眾自發活動外,政府也多次舉辦龍舟賽,但從1964年起便中斷了。直到新世紀伊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龍舟再舞漢江,一直延續到今天22年再未中斷過,而且競賽規格越來越高,競賽程式越來越規範,影響力越來越大。現今,安康龍舟節已經成為“中國十大魅力節慶”之一,是安康弘揚漢水文化的重要符號和載體,也是展形象、聚人氣、促發展的靚麗名片。

  “劃龍舟極其考驗隊員的力量和耐力。平日裏大家忙於工作,每年各支參賽隊伍都會提前半個月進行紮實的賽前訓練,以增強體能和默契度,能來的都想爭第一。”用嗓過度的王寧用沙啞的聲音説著,已經擔任龍舟水上總指揮15年的他一直樂此不疲。穿梭在各支隊伍當中的張興富,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安康龍舟製作的傳承人,今年的競賽用船有16隻是出自他之手。“今年我重新做了十條,還帶出了一個徒弟。”他一邊跟記者打著招呼,一邊匆匆跳上一條龍舟檢修起來。

  “龍舟習俗,是安康的文化傳統。”恒口示範區隊鑼手劉長群見到記者很激動,他就是數百人裏年紀最大的選手。“為什麼還要上來?”“搞了二十多年了,圖個暢快,也給年輕人捧個場,讓他們繼續整,後浪推前浪,一浪推一浪。”“您對年輕人有什麼期望?”“大大的前進,越劃越有力,越劃越有勁。”年過七旬的老人鏗鏘有力地回答著,臉上早已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把安康這艘“龍舟”駛向更加廣闊的未來!

  “一江兩岸越來越靚麗的夜景是安康這些年發展的縮影。”每天在漢江邊散步的市民總會情不自禁地感嘆。翻看近21年來的龍舟節歷史影像更加深了記者對這一觀點的認識。走在華燈璀璨的漢江邊,一抹抹綠色、一棟棟建築以及不斷延展的城市骨架默默地記錄著安康新時代裏的“大跨步”

  “近年來,安康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大多數人發自內心的感受。安康位於中國版圖東西、南北過渡帶,一千多年來,發展深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惡劣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限制。十八大以前,儘管有勤勞不屈的老百姓,卻也未能根本改變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事實——所轄9縣1區都是貧困縣,其中深度貧困縣4個。回望歷史,我們不難理解,歷經千年的龍舟精神正是先民在不斷戰勝自然、平息戰亂中形成的寶貴財富,賽龍舟則順理成章地成為每一個安康人薪火相傳的精神寄託。

(轉載)走進龍舟節 | 奮楫爭先立潮頭 同舟共濟搏激流——讓龍舟精神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

(轉載)走進龍舟節 | 奮楫爭先立潮頭 同舟共濟搏激流——讓龍舟精神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

  “我覺得龍舟精神可以概括如下:團結協作,攜手共進,眾人齊心力量大;拼搏向前,永不服輸,會當擊水三千里;力爭上游,創優爭先,百舸爭流千帆競。”行政審批局龍舟隊領隊任紅艷總結説,“今年是我們首次參賽,通過一次精神洗禮,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為企業群眾做好服務。”

  “以前,安康是真的窮啊。改革開放後,外來文明對本土文化衝擊很大,一度使大家很自卑。漢劇團開始唱流行歌、跳交誼舞,傳統名角在街邊擺地攤、搞經濟,龍舟賽也停辦了好多年,差點就到了失傳的境地。”數次擔任龍舟節總導演的袁朝玲老師向記者講述曾經的辛酸歷史。

  十八大以來,安康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厚植綠色發展理念,跑出高品質發展“加速度”,實現了從一個發展滯後地區成為綠色快速崛起地區的重大轉變。2021年經濟總量邁過1200億大關,相較2011年不足400億元,成功實現3倍增長;打贏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10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99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9.9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與全市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困擾安康人民千百年的絕對貧困一去不復返;富強機場正式通航、高速公路聯通全域、西康高鐵開工建設,安康大交通瓶頸制約根本改觀;從上到下重塑“新民風”,紮實推進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文化服務供給品質,為封閉、多元的安康找到共通的精神支點,全市人民自信心得到巨大振奮……項項成績鼓舞人心,件件大事催人奮進。

  有充足的物質基礎,才能追求更高精神生活。民俗專家羅先余告訴記者:“龍舟競渡停辦有複雜的歷史原因,2000年第一屆安康龍舟節是作為當年‘中國中西部第十五屆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展示活動而舉辦的。它奠定‘安康龍舟節’的基礎,也掀起各級黨委政府和民眾對龍舟文化的反思和重新審視。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龍舟節越辦越紅火、越辦越熱鬧,其實反映了我們越來越自信的現實。”

(轉載)走進龍舟節 | 奮楫爭先立潮頭 同舟共濟搏激流——讓龍舟精神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

  “龍舟賽這一傳統賽事在當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無論是抗擊新冠疫情阻擊戰,還是面對洪澇等自然災害;無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是邁步走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我們都能看到安康人攻堅克難的身影、開拓創新的實踐、上下同心的鬥志以及不負時代的豪情。安商總會是在市委、市政府主導下成立的,是一個因鄉音鄉情而凝聚在一起的資源共享、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的平臺,希望我們能同安康的父老一起賡續前行,持續發揚‘同舟共濟、奮楫爭先、勇立潮頭’的龍舟精神,勠力同心把安康這艘‘龍舟’駛向更加廣闊的未來。”安商總會龍舟隊黨支部書記、領隊呂曉青這樣認識龍舟節的舉辦意義。

  以龍舟為媒,行發展之“實”。

  近日,龍舟節文創策劃團隊推出的一批六款龍舟主題的系列口罩刷爆網絡,數萬隻口罩一經上線便銷售殆盡,在業界引發集體討論。甚至有網友評論“像極了過年等著穿新衣”“這是專屬於安康人的浪漫”。一位主題口罩的策劃人員高興地解釋道:“安康還有很多文化資源可以利用挖掘。一隻普通口罩也許只能賣五毛,我們賣兩塊錢竟然很快脫銷。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第22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即將拉開帷幕。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主辦,以“平安順利 幸福安康”為主題,將於端午節前後開展。活動分為龍舟節主會場活動、助推高品質發展系列活動、“端午安康”龍舟節群眾文體活動、産業促進活動、旅遊宣介活動五大板塊共13項,將從5月到9月持續近5個月。

(轉載)走進龍舟節 | 奮楫爭先立潮頭 同舟共濟搏激流——讓龍舟精神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

  “今年,龍舟節最大的亮點就是以龍舟為媒,行發展之‘實’。”市龍舟辦相關工作負責人王飛介紹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龍舟節的輻射帶動效應,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抓,節日期間將會舉辦‘金融活水潤安康’、重點産業鏈招商及重點項目簽約、央企國企進安康等系列活動助推安康高品質發展。亮點二,除了主題活動中的傳統端午祭祀儀式、文藝演出和水上技巧表演會有創新的同時,群眾文體活動更加注重惠民性,其中6月3日至4日以‘一江兩岸’優美夜景為背景,以聲光電現代科技手段和精品節目為依託舉行的夜間演出最具代表。亮點三,本次活動更加強調市縣鎮三級聯動,在文化、體育、旅遊活動方面,不僅在市區有主會場,而且在縣區有分會場,甚至延伸到鄉鎮一級。總體來説,今年的龍舟節已經不再局限於安康市區的‘一江兩岸’,它已經惠及到全域的普羅大眾。亮點四,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主辦方嚴格執行相關防控措施,以龍舟節為契機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振安康以文旅産業為龍頭的第三産業市場信心,帶動全市經濟社會健康向上發展。”

  經過20多年的守正創新,安康龍舟節已經成為我市對外宣傳、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合作交流、擴大影響力的重要橋梁,助推高品質發展、展示新形象的重要平臺。為了盡可能放大龍舟節輻射帶動的利好效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堅持把安全辦節始終放在首位,把節儉辦節貫穿全過程,按照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展示形象、成果惠民辦節思路,推動文化、旅遊、體育、産業、商貿共同發展,提升城市、節慶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和辦節的市場化水準,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促進安康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既是安康人民的節日,也是全國人民共同的節日。鼓聲震天,漿櫓如攪,旗幟迎風,江面上訓練中的龍舟劈波斬浪。“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這首傳統民歌在漢調二簧老藝人的珠喉中迸發出穿透歷史的生命力,振人心扉地回蕩在廣袤無垠的漢江兩岸。龍舟一躍,千年已逝。如今的安康人民正在龍舟精神的感召下踔厲奮發、闊步向前。我們有理由相信,龍舟文化將會轟轟烈烈地永遠傳承下去,更會長長久久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安康人。(實習記者 劉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