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的府谷“智慧”
2022-07-11 16:36:3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鏘責編:高崗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府谷是黃河入陜第一縣,縣內河長108公里,流域內有4條黃河一級支流。黃河經府谷進入陜西,流經府谷縣6個鎮(便民服務中心)。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的府谷“智慧”_fororder_黃河入陜第一灣 田永成攝

黃河入陜第一灣 攝影 田永成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也給了府谷縣前所未有的機遇。

  “山水林田壩草沙”一體化保護

  近年來,府谷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有序推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作,全縣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生態品質顯著提高。

  府谷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實地調研,在充分學習借鑒米脂縣高西溝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木瓜鎮東梁村實施“山水林田壩草沙”綜合治理項目,力爭將其打造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示範工程,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項目按照“系統謀劃、整合資源、統籌推進”的原則,集中府谷縣農業、林業、水利、鄉村振興等部門資金、技術力量,將坡改梯、高標準農田、攔沙壩、旱作節水、植樹綠化、畜草種植等産業項目集中到該區,通過“山頂坡改梯、山腰林草綠化、溝底攔沙壩、道路集水”等水保措施,逐步實現土不下山、水不出溝的效果,推進立體式生態治理模式,實現生態治理、糧食提産,增收致富的目標。

  “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攔蓄,米糧下川上垣,林果下溝上岔,草灌上坡下坬。”府谷縣推動發展經濟林,既能有效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又讓老百姓嘗到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

  坡改梯改出村民“致富田”

  俯瞰大柳樹墕村垣上風景,層層梯田錯落有致,宛若玉帶繞山腰,蜿蜒盤旋,農田已經變成村民的“致富田”。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坡。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的府谷“智慧”_fororder_坡改梯改出“致富田”

坡改梯改出“致富田” 攝影 田永成

  2021年,府谷縣水利局在木瓜鎮的大柳樹墕、東梁、王家峁、臺問溝、堯坬坡村和古城鎮的王家梁、羅家溝、沙圪坨8個行政村,治理了1.56萬畝坡耕地。項目實施後,可年新增糧食生産能力312.82萬公斤,年直接經濟效益達625.64萬元。原來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也一舉變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實施後的坡改梯鎮村已流轉到合作社和農投公司發展萬畝糜谷産業。

  “‘坡改梯’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減輕洪澇、泥石流、乾旱、滑坡、崩塌、風災等自然災害影響,穩定退耕還林還草成果,促進生態恢復,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發展。”府谷縣水利局副局長張文彬説。

   “十四五”期間,府谷縣還將規劃實施13個項目區7.5萬畝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進一步讓生態之利惠及於民。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的府谷“智慧”_fororder_石馬川直流 田永成攝

石馬川直流 攝影 田永成

  攔沙壩織密泥沙入黃“阻斷網”

  連日來,在府谷縣木瓜鎮的三道峁中型攔沙壩施工現場,幾臺大型機械正在平整夯實壩體。

  “這座攔沙壩設計攔泥庫容約93萬立方米,能有效攔截流域內3.67平方公里的泥沙,目前壩體已基本建成。”府谷縣攔沙壩工程技術負責人孫旭偉説。

  黃土高原曾經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而今,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陜北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實現了從“整體惡化、局部好轉”到“整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巨大轉變,黃河流域的主色調也早已由“黃”變“綠”。這當中,攔沙工程的實施“功不可沒”。

  府谷全境均處於黃河中游粗泥沙集中來源區,境內山大溝深、地形破碎,是實施攔沙工程的重點地區。在“十四五”規劃中,該縣將持續安排實施253座攔沙壩工程,其中2022年新建62座,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中。

  相關項目的實施,不僅有效減少了入黃泥沙數量,提升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水準,淤地、蓄水等功能的發揮,還將全方位助力當地村民增産增收。

  目前,黃河流域陜西段年均入黃泥沙量從2000年之前的8億多噸降至2.7億噸,流域內3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於國考目標30多個百分點。

  黃河治理提升人民幸福感

  2022年,榆林市印發了《防止二次沙化及國土綠化五年行動方案》,府谷縣規劃了10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荒漠化工程水利項目,從今年3月開始就全面開啟了項目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荒漠化工程林業治理也在有序推進,承擔水保建設工作的各個單位和部門正共同為治理水土流失,防止二次沙化而不懈努力著。

  “府谷縣委、縣政府安排,在木瓜鎮、麻鎮兩個片區試驗開展不同方式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在木瓜實施山水林田壩草沙綜合治理,在麻鎮實施高標準農田治理,通過層層固土、涵養水源的方式,最終達到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試點成功後逐步在全縣範圍內推廣,全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文明縣域。”張文彬説。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治理,黃河府谷段的環境得到了明顯改觀。每到春冬季,遷徙的候鳥種類、數量均在逐年增多。從污水治理到植樹造林,從生態保護到富農興産,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正在由“黃中找綠”向“綠中找黃”轉變。這種“綠肥黃瘦”的景色,不僅使黃河煥發新生,也提升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真正讓母親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經天亙地,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帶著府谷縣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成效,厚植著府谷縣産業轉型的生態底氣,正浩浩東傾、踔厲前行。(文 劉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