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華山、蜿蜒的黃河、精美的皮影、高昂的秦腔......走進秦東大地,文旅瑰寶遍地開花。
黨的十八大以來,渭南市委、市政府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立足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核心示範區建設,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準上融合發展,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巍峨的華山 攝影 吳明玲
立足群眾需求 繁榮藝術創作
渭南是中國戲曲藝術生息、繁榮之地,十年間,渭南市出臺《關於傳承保護和發展繁榮秦腔藝術的實施意見》,成功策劃舉辦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百年輝煌·渭南巨變——渭南市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文藝晚會》,創排《根據地》《渭華星火》《黃河灣紀事》等20余部新劇目。
十年來,在渭南市創排的眾多作品中,有不少獲得了斐然的成績,其中秦腔現代戲《家園》和小戲《哎呀呀》分別榮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特別貢獻獎”和“群星獎”,《紅梢林》榮獲第九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最高榮譽“特別推薦劇目”,《紅梢林》《洽川人家》榮獲陜西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玫瑰花開》《洽川人家》榮獲陜西省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渭南市擦亮“渭南戲曲之鄉”品牌,唱響時代主旋律,描繪出新時代壯美篇章。
華陰老腔表演 攝影 吳明玲
滿足文化需求 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個社會的靈魂,公共文化是社會穩定、和諧、健康發展並形成社會凝聚力的基本因素。十年來,渭南市堅持標準化、均等化及城鄉一體化,建成渭南市博物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渭南大劇院等一批城市文化地標,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館—分館—服務點”三級網絡全面貫通,鎮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把優質的文化資源不斷從城市向鄉村延伸。
目前,渭南市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基本完成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智慧圖書館體系和公共文化雲建設加快推進,“城市書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涌現,從“雲端”到“指尖”,公共文化服務更加便捷。渭南市用數字化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把文化資源送到了群眾身邊和手邊。
黃河濕地韓城段 攝影 彭一鵬
十年間,渭南市深入實施“戲曲進鄉村”等惠民項目,舉辦“渭南市青年歌手大賽”等品牌文化活動,組織開展“春雨工程”區域文化聯動和“大地情深”公共文化邊疆行文化交流活動,實現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如今,渭南市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一元劇場”“歡樂送基層”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四進零距”工程榮獲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為群眾提供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
外國遊客遊豐圖義倉 攝影 吳明玲
文化塑造旅遊 旅遊彰顯文化
文化和旅遊相伴而生,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十年來,渭南市堅持推進文化和旅遊兩大産業深度融合,文化和旅遊産業體系逐步健全,在帶動國民經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鞏固和堅定文化自信、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年來,渭南市出臺了《關於加快文旅融合建設華彩渭南的實施意見》《關於建設華夏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的意見》《渭南市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實施意見》,構築起文旅産業發展的“四梁八柱”。
通過實施“文旅+”和“+文旅”戰略,十年間,渭南全市規上文化企業達91家,成功創建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2個、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基地)6個、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單位17個、省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6個,華陰市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韓城市、大荔縣、臨渭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目前,渭南全市A級旅遊景區85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8個;傳統村落85處(國家級33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8個,省級特色旅遊名鎮25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36個。大眾旅遊、智慧旅遊持續發展,自駕遊、露營旅遊、紅色旅遊、研學旅遊等引領休閒度假新潮流,非遺工坊、鄉村旅遊持續賦能鄉村振興。
合陽縣洽川鎮處女泉景區 攝影 彭一鵬
傳承文化遺産 守護文化根脈
文化遺産是歷史留給人類的財富。歷經幾千年的傳承與發展,渭南市擁有1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17項國家級、112項省級,31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産,對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十年來,渭南市文物保護意識持續深化,高規格召開了全市文物保護大會,印發了《渭南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渭南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9—2022年)實施意見》等,制定了渭南市第一部關於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渭南市倉頡墓與廟保護條例》,以法律形式推進文物保護的剛性、傳承的“活”性和利用的多樣性。“堅持保護第一”“保護文物也是政績”“讓文物活起來”等理念深入人心。
十年間,渭南市持續進行文化遺産資源家底摸排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可移動文物(館藏文物)29909件(組),其中珍貴文物1884件(組);不可移動文物3697處,各類博物館紀念館39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1處;澄城縣劉家洼東周遺址列入“2018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十年來,渭南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搶救了一批瀕臨滅絕的非遺文化,生産了一批非遺文創産品,培育了一批傳統技藝傳承人,新增了一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目前,渭南市擁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7人、省級118人、市級643人。渭南市韓城行鼓、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合陽提線木偶戲等非遺項目多次前往法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演出,文化遺産進一步“活”起來,“考古熱”“博物館熱”“非遺熱”蔚然成風。
黃河岸邊孩子在嬉戲 攝影 吳明玲
推進文化交流 堅持美美與共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十年來,渭南市既致力於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在對外交流中大力弘揚渭南文化,虛心學習其他文化。
十年來,渭南市成功舉辦首屆國際非遺交流周、中國渭南皮影戲高峰論壇、“九曲黃河 多彩非遺”展示展演活動、“黃河岸邊有非遺”渭南非遺海外傳播活動等,讓渭南非遺走向世界。渭南市還借助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等平臺,全方位、立體式宣傳推介一個文化底蘊豐厚、旅遊資源富集的大美渭南。
十年間,渭南市先後引進《天下黃河》《朱鹮》《紅色娘子軍》《司馬遷》《平凡的世界》《主角》等60余場高品位的精品劇目,讓渭南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雅藝術的熏陶。同時,渭南市的精品文化走出渭南,走進甘肅、雲南、山西、廣東等地,在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區域文化聯動,實現區域文化交流互鑒。
十年來,渭南市秦腔現代戲《家園》《李儀祉》《天國的百合花》《紅色經典》先後在馬來西亞、“絲綢之路”沿線城市,以及北京、香港等地巡迴演出50余場次,進一步提升渭南文化的美譽度和對外影響力。
外國遊客學習製作華州皮影 攝影 吳明玲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詩意共遠方。這十年,渭南市文化事業蒸蒸日上,文旅融合加速推進。下一步,渭南市將堅持文化鑄魂、旅遊強體、文物守線,加快推進文化和旅遊資源融合、業態融合、産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交流推廣融合,讓“詩”和“遠方”實現更好聯結,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文 吳明玲 巴音查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