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靖邊縣三岔渠便民服務中心:高標準農田助力農業高品質發展
2023-06-26 16:22:0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浚喆責編:高崗

榆林靖邊縣三岔渠便民服務中心:高標準農田助力農業高品質發展

榆林靖邊高標準農田 攝影 白銳

  今年,榆林市靖邊縣三岔渠便民服務中心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産,圍繞農業産業現代化建設,採取“2+3”的産業發展模式,全力打造優質特色旱作農業和標準化節水灌溉相結合的農業産業園。旱作農業的發展,讓昔日靠天吃飯的黃土高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希望的田野上繪出一幅壯美畫卷。

  在三岔渠便民服務中心羊羔山村的澗地中,白色的地膜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玉米幼苗生機勃勃,盎然屹立,這是縣農業農村局旱作集水技術項目在該中心種植1萬畝的項目地。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播種的地膜(加厚地膜)玉米,從播種到萌芽用時更短。村民感慨道:“這種地膜玉米五六天就全部長出來了,出苗快、長得好,如果秋收後産量高的話,明年我們全部種這種地膜玉米。”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選用耐旱品種,加上有機肥等一系列集成技術推廣,為三岔渠打造優質特色農産品輸出地打下堅實基礎。

  該中心3000畝胡蘿蔔種植基地內,一壟壟秧苗長勢喜人。通過“黨建+基地+公司”的種植模式,該公司利用全程機械化作業,達到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節水達到50%以上,用種量較人工種植基本能節種一半,並且有效節約人工成本,達到了節水節種節人工,增産增效增品質的目的,實現了農田創造就業崗,自家田裏務工忙,收入多元日子好,産業發展煥然新的好氣象。

  “依託坡改梯項目發展産業,著力打造萬畝旱作農業産業示範園,形成旱作蕎麥、高粱、穀子、糜子、洋芋、南瓜、絲瓜等小雜糧種植區。在推進旱作雜糧種植區的同時,助推産業提質增效,引進渭河集團參與建設。”三岔渠便民中心黨工委書記宋玉雲介紹,今年,該中心共實施産業提質增效1.3萬畝,這既是對原有産業條件短板的“雪中送炭”,也是對農業産業發展承載能力的錦上添花,打開了現代農業發展新局面。(文 白淩燕 白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