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夜經濟釋放蓬勃活力 已成為消費市場重要增長極
2023-07-28 09:02:23來源:西安日報編輯:王菲責編:高崗

西安夜經濟釋放蓬勃活力 已成為消費市場重要增長極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728084656

七月二十六日,遊客在西安北院門回坊文化風情街遊覽。(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夜幕降臨,大唐不夜城燈火璀璨,遊人如織;浐灞生態區灞河邊的後海商戶雲集,熙熙攘攘,無不顯示著西安夜經濟的蓬勃活力。2023年上半年,西安市商務局通過打造夜間消費聚集區、創新夜消費場景、開發夜消費品牌、改善夜間消費環境、優化夜間管理方式等舉措助力夜間消費活力,全方位“護航”西安夜經濟健康發展。

  多業態激活“夜西安”體系

  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創建不少於10個夜間消費聚集區”,並將此項工作納入全市八個方面重點工作。目前,西安以鐘樓-大南門、小寨-大雁塔2個都會級商圈為核心,以10個較為成熟的城市級、25個區域級商圈和80條步行街、110個大型商業綜合體、20個景區開放夜遊業態為載體,覆蓋城鄉、産品多元、特色鮮明的夜間經濟空間體系已基本形成。

  同時,西安已面向社會公開發佈了10個夜間消費聚集區、26個夜間消費地標、100個夜間消費網紅打卡點,製作了夜間消費攻略和地圖。如今,西安夜間經營業態多元快速發展,已形成“食、遊、購、娛、體、演”等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

  新“夜”態打造品質聚集區

  為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西安市商務局先後制定《創建示範商圈、示範步行街和夜間經濟示範街區培育實施方案》《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實施方案》《西安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建設方案》,明確年度重點培育對象,著力打造“夜西安”消費品牌。2018年以來,打造了大唐不夜城等一批國家、省、市級夜間經濟示範街區。

  引導打造特色街區,避免同質化。如老城根Gpark主要把消費群體定位在35歲以下,成為年輕人吃喝玩樂的潮地;永興坊主打陜西非遺文化演藝,為遊客提供陜西非遺文化體驗;大唐西市匯集了古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服飾、手工藝品等,成為展示異域風情的文化平臺。

  另外,鼓勵各街區不斷創新和大膽實踐。科技創新,大唐不夜城、周至水街等巧妙運用夜間亮化手法、科技互動裝置。場景創新,充分利用老舊廠區、閒置商業資源,打造新體驗場景,拓展夜間消費空間。形式創新,從“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對詩贈肉夾饃、再到“盛唐密盒”,層出不窮的新鮮感、體驗感吸引著全國遊客慕名而來。

  文商旅融合催熱夜經濟

  我市商務部門充分利用春節、元宵節、七夕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開展一系列夜間促消費活動,使節日文化成為展示城市文化藝術的舞臺和推動夜間消費的重要載體。《長恨歌》《西安千古情》《駝鈴傳奇》等節目成為西安極具代表性的夜演品牌,場場爆滿。

  今年春節期間,市商務局還組織開展了以“醉年味”為主題的特色商業街區評選活動,提振了市場消費信心,促進了文商旅體深度融合。

  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視夜經濟的發展,優化管理服務,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夜間消費。2022年6月,西安市多部門聯合出臺支持“戶外經濟”“夜間經濟”六項政策,如允許商業步行街、大型商業綜合體在不影響通行、安全和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外擺經營等。對被評為國家級和省級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分別給予1次200萬元、100萬元獎勵,對被評為省級夜間經濟示範的商圈、街區分別給予1次性80萬元獎勵,對被列為省級夜間經濟建設項目的街區給予不超過改造投入30%的資金補貼。

  全景展示西安夜間繁榮度

  6月29日,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峰會暨西安市“長安夜·夜未央”夜間消費季活動在大唐不夜城拉開帷幕。南京、武漢、天津等全國20多座城市政府代表,30余位夜間經濟領域專家以及企業代表、推介官等300余人齊聚西安,交流西安夜間經濟發展優秀經驗,向國內外全景展示西安夜間經濟發展的魅力及建設成效,助推西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活動共有100余家媒體參與報道,新浪微博等平臺話題閱讀量240萬+,300萬人觀看開幕式。活動發佈了《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報告指出,西安的夜間經濟繁榮指數與北京等城市一起,位列全國第一梯隊。(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軒轅楊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