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30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在陜西楊淩開幕併發布《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楊淩倡議》。
當天上午,同期舉辦的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論壇高峰對話期間,來自緬甸農業、畜牧和灌溉部,國際土壤學聯合會,國際土壤學聯合會,澳大利亞高産土壤合作研究中心、聯合國糧農組織土地與水資源司等國家的官員和專家共同呼籲:遏制各種類型的土地退化和侵蝕,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根本所在。
“討論和制定旨在防止土壤污染,防治土地荒漠化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聯合措施極為重要。”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尼亞扎利耶夫出席論壇時表示,佔歐亞大陸60%以上的上合組織國家要密切關注全球糧食安全問題。
高峰對話現場
遏止全球土壤退化刻不容緩
由於自然力或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導致的土地品質下降、生産力衰退等土地退化過程,隨著目前的生産、城市化和環境退化的形勢愈加嚴峻,在很多地方被公認為是威脅人類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鹹海的悲劇家喻戶曉。曾經是世界第四大封閉水域的鹹海乾涸,導致大片地區荒漠化,幾百年以來的經濟體系遭到了破壞。種種跡象給全球土壤敲響警鐘,遏制和扭轉土地退化迫在眉睫。
高峰對話現場
尼亞扎利耶夫説,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問題也影響到上合組織大部分的地區。冰川迅速融化和水資源的短缺,加劇了這一狀況。那麼,尤其對中亞的乾旱大陸地區來説,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
“上合組織的所有成員國,正在遭受著各種類型的土地退化和侵蝕等問題。”尼亞扎利耶夫坦言,非常脆弱的山區地貌也不例外,這些趨勢的後果便是農作物減産和糧食短缺,這樣反過來又會對各國的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經濟發展産生深遠的影響。
土壤健康問題是糧食和環境問題的交叉點,在上合組織內,這一問題已列入農業和環境保護領域部長級和專家級合作機制的議程。
ji'xu建立全球土壤夥伴關係
國際土壤學聯合會主席康斯坦丁在發言中提到,每年12月5日的“世界土壤日”期間,國際土壤學聯合會(IUSS)聯合聯合國糧農組織開展2000多場活動,目的便是讓人們意識土壤對人類的重要性,及土壤正遭受著各種危害。
正如歐盟土壤報告中所述,健康的土壤可以持續發揮生態功能,以供養各種生命形態,其次,健康的土壤可以滿足人類需求,包括提供食物和生物質,吸收、儲存和過濾水,轉化營養物質,從而保護地下水體。
國際土壤學聯合會是促進土壤學各個分支的發展應用,是一個全球土壤學家聯盟,目標是促進土壤科學的所有分支,支持世界各地的土壤學家從事相應的科學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到土壤是需要可持續管理和保護的重要資源。
“儘管土壤因隱藏在地下而經常被遺忘,但是我們的日常活動和地球的未來離不開土壤”康斯坦丁稱。同時,他強調土壤具有重要功能,能夠支持各國減緩或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
國際土壤學聯合會前主席雷耶斯·桑切斯認為,現在需要各國政府拿出承諾和行動,提出並採用必要的公共政策,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生産食物,同時也是幫助公眾了解為什麼有必要保護土壤資源。
《楊淩倡議》有望遏制土壤持續退化
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論壇作為首次在我國舉辦的高級別土壤健康領域國際會議,論壇期間,來自全球45個國家、國際組織、企業、非政府組織共121名代表齊聚楊淩,圍繞“土壤健康與糧食安全”進行深入交流,共同提出以下倡議:
一是加強黑土資源保護利用,構建黑土健康動態預警機制和科學評價體系。
二是推動鹽鹼土綜合改良利用,推廣“以種適地”與“以地適種”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技術模式。
三是提升紅壤生産生態功能,全面提升紅壤可持續發展潛力。
四是促進低産水稻土改良利用,推進水稻土固碳減排和綠色可持續高效利用。
五是推進黃土區域綜合治理,確保黃土區域可持續發展。
該倡議提出了土壤健康領域重點合作方向,凝聚珍愛土壤、保護土壤國際共識。陜西省地建集團董事長韓霽昌從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分享中國土壤健康領域有關經驗做法,為各國推動土壤保護利用提供經驗借鑒。
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論壇是今年農高會的主論壇,本次論壇以“土壤健康與糧食安全”為主題,聚焦黑土、鹽鹼土、紅壤、水稻土和黃土等重要類型,旨在搭建政、商、學多方參與的對話平臺,促進土壤健康領域政策、技術和經驗交流分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