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瑰寶”枝繁葉茂 ——古樹名木保護的陜西實踐
2024-09-27 21:01:1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高崗

  古樹名木歷經滄桑,穿越千百年,是彌足珍貴的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産。9月23日至9月30日是2024年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陜西省各地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號召全民參與古樹名木保護。

    保護好古樹圈裏的“老壽星”    讓“有生命的文物”永葆生機

  一般來説,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即為古樹,名木則是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景觀與科學價值或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

  根據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陜西現存古樹名木72.7萬餘棵,其中散生1.1萬餘棵、古樹群271個71.6萬餘棵。同時,陜西還擁有全國最大人工古樹群,黃帝陵人工栽植古樹群數量超過8萬棵,其中樹齡超過千年的古樹名木3萬棵以上。

  此外,更為罕有的是,全國5棵樹齡在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均在陜西,分別為“黃帝手植柏”“老君柏”“保生柏”“倉頡手植柏”“洛南古柏”。

  陜西大地上,這些古樹圈裏最年長的“老壽星”長什麼樣?它們過得如何?

  黃帝手植柏,相傳由黃帝親手種植,矗立在黃帝陵前,歷經5000年風雨仍蒼翠欲滴,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精神;與黃帝手植柏一樣,5000多歲的保生柏和老君柏依舊遒勁挺拔、枝繁葉茂;位於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內,倉頡手植柏蒼勁挺拔、冠蓋蔽空;生長于商洛市洛南縣的洛南古柏因樹形巨大,被譽為“秦嶺古柏王”。 

讓“綠色瑰寶”枝繁葉茂  ——古樹名木保護的陜西實踐

黃帝手植柏

  古樹名木不僅是民族悠久歷史的鮮活見證,更是生態環境的重要守護者。它們以龐大的根系固定土壤,減少水土流失;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改善空氣品質。同時,作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眾多昆蟲、鳥類等提供了棲息和繁衍的場所,對於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為保護好、管理好、傳承好千年古樹瑰寶,陜西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為組長、省級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省級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專班,指導、督促、落實保護工作。陜西省綠化委員會牽頭組建了由全國古樹名木保護和文物保護領域9名權威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負責對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定期診斷評估和日常管護技術指導工作。陜西省林業局成立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專班,印發實施《全省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方案》,對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科學實施“一樹一策”保護工作,全面細化工作任務、責任單位和時間節點,科學實施保護工作。

讓“綠色瑰寶”枝繁葉茂  ——古樹名木保護的陜西實踐

老君柏

  為優化5棵古樹生境品質,陜西堅持“地上地下、本體周邊”一起抓,統籌土壤、水文、氣象、周邊構築物等因子,聯合多部門開展5棵古樹名木及其周邊古樹群生境優化綜合治理,妥善處置影響古樹名木生長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及植物等不利因素。同時,堅持人防、物防、技防並舉,通過安裝消防栓、樹體支撐、防雷設施、蟲情智慧監測、攝像頭等設施設備,全面提升古樹防火、防雷、防風、防病蟲害和防破壞能力,持續強化古樹名木本體保護。目前,已全面建立包含本體情況、養護措施、生長環境等信息的5棵古樹“一樹一檔”保護檔案,建立了國家、省、市、縣4級共享的實時監控系統,並建成以古樹名木保護專家為技術指導,縣級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養護責任單位為依託的“一樹一支隊伍”,確保每棵古樹名木都有專屬的守護者,實現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專業化、精細化、常態化管理。同時,陜西還成功培育出黃帝手植柏組培苗、親子苗和親子“太空”苗,探索重點古樹遺傳基因保存延續新模式。

讓“綠色瑰寶”枝繁葉茂  ——古樹名木保護的陜西實踐

保生柏

      撐起強效“保護傘”  讓每一棵古樹名木“老有所依”

  一棵古樹,能夠走過百年、千年,憑藉的不僅是自身頑強的生命力,更是來自全社會的愛與呵護。一直以來,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考核。陜西省人大頒佈施行了《陜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陜西省綠化委員會推動實施《關於推進陜西省古樹名木保護的若干措施》《高品質推進全省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方案》,強化制度保障,全力以赴抓好全省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想要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讓每一棵都能“老有所依”,必要做到心裏有“數” 。為此,陜西對全省散生古樹名木實行“一樹一檔”,對古樹群實行“一群一檔”,將全省1.14萬棵散生古樹名木和271個古樹名木群全部實現落地上圖,並及時組織開展全省古樹名木資源補充調查,加強認定建檔,實行統一掛牌保護。同時,還開展了重點古樹名木克隆擴繁保護工程,收集、保存、擴繁優良遺傳資源,形成古樹名木完整譜係,以有力措施切實抓好抓實古樹名木繁育保護工作。

  除了為古樹名木“上戶口”“建檔案”,讓被病蟲害侵擾的樹木恢復生機這些舉措之外,陜西為不斷加速構建古樹名木保護“安全網”。統籌協調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庫,囊括了林學、森林保護學、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等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實行古樹名木保護專家會商會診制度,切實提升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科學化水準。同時,嚴格落實聯防聯治要求,夯實屬地和養護責任單位或個人責任,嚴厲打擊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並將古樹名木保護與生態旅遊、鄉村振興等相結合,既有效確保古樹名木生長安全、生境安全,也有力推動了古樹名木生態及文化價值的高效利用與發展。

  2023年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開展的“雙百”古樹推選宣傳活動中,陜西8棵古樹、5個古樹群分別入選全國100株最美古樹、100個最美古樹群。

  保護古樹名木,既傳承了中華文明,又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和優良基因,同時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愛護古樹名木、保護古樹名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9月23日,我省全面啟動以“保護古樹名木 全民共建共享”為主題的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西安、渭南、漢中、商洛及寶雞太白縣、銅川耀州區、榆林子洲縣等市縣相繼以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開展流動宣傳,並利用微信公眾號、電子屏等平臺,發佈倡議書宣傳古樹名木保護的重要意義。呼籲各界人士爭做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者、守護者、傳承者,講好古樹名木背後的故事,弘揚中華文明和悠久歷史文化。

  越千年仍蒼翠。古樹之美,在於形致和氣韻,在於見證風華,在於展望明天。近年來,通過持續的宣傳教育,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行動起來,保護古樹名木也已成了陜西人的共識;未來陜西還將繼續堅守一方青綠,讓歷史文脈“枝繁葉茂”,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陜西篇章。(陜西省林業局供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