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泰國碧差汶皇家大學藝術團成員在榆林古城外表演。陜西日報記者 王晨曦攝
“聽説今天的秧歌展演還有外國隊伍參加,趕緊走,去遲了就沒位置了!”
2月12日中午,榆林古城外人頭攢動,不少市民、遊客三兩結伴,臉上挂著笑容,手裏提著板凳,一路歡聲笑語向榆林古城二街聚集。
這裡正在舉行2025全國秧歌展演,包括俄羅斯、泰國、韓國、保加利亞4支國外舞蹈隊在內的20支隊伍依次亮相,獻上精彩演出。
看秧歌,尤其是看國際化“秧歌”,成為榆林新年的一件“紅火事”。
扭出去 舞進來
2月12日,看到外國演員在歡快的音樂中起舞時,任艷艷不禁想起她與秧歌隊員在德國柏林“驚艷全場”的時刻。
任艷艷是綏德縣文化館副館長。去年,陜北秧歌、橫山老腰鼓、陜北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在德國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上亮相。任艷艷帶著陜北秧歌走出國門,用精彩的演出“點燃”柏林。
“我們穿著華麗的傳統服飾,伴隨著歡快的鼓點舞動,用手中的彩扇,將陜北秧歌的熱情與豪邁傳遞出去。在德國表演時,一些觀眾還主動加入隊伍,模倣秧歌舞步,並和我們拍照留念。”任艷艷向記者展示了她在柏林與外國友人的合影,言語間充滿自豪。
“去年是我們扭出去,今年則是國外的隊伍舞進來。這次換我們做東道主,一定要讓國外舞蹈隊感受到我們陜北人民的熱情。”她笑著説。
在本次全國秧歌展演中,4支國外舞蹈隊的精彩表演為傳統佳節增添了別樣的國際風情。“外國舞蹈隊與榆林本地秧歌隊的互動與交流、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和多元文化的韻味。”任艷艷説。
一場多元文化盛宴
首次有國外隊伍參演全國秧歌展演,演員一亮相便吸引了全場目光。
保加利亞扎德拉維特斯民間舞蹈藝術團身著紅綠色調的傳統服飾,裙擺上有精美的刺繡。他們的舞蹈融入保加利亞民間文化,節奏輕快。女士們頭戴簪花,雙臂張開,排成一排,踮起腳尖,快樂舞動;男士們頭戴小氈帽,或高高躍起、或下蹲抬腿,喊著響亮的口號,雄姿英發。
俄羅斯阿曼納特民間舞蹈團演員是高校舞蹈專業的在校生和畢業生。他們身穿黑色、紅色的傳統服飾,頭戴毛皮帽子,轉圈、拍手、雙手叉腰、踮腳舞動,熱情奔放、充滿活力。
泰國碧差汶皇家大學藝術團帶來了南旺舞,舞蹈手勢優美且靈動;韓國華城舞蹈團演員動作舒緩、感情細膩,展現了獨特的文化魅力。
“我們隊伍有20人,這次帶來的舞蹈展現了泰國伊薩地區的藝術和文化。服裝體現出鮮明的土著風格,男女搭檔表演,風格活潑有趣。”泰國碧差汶皇家大學藝術團演員米皮阿姆説。
除了4支國外隊伍的表演,來自全國各地的舞蹈隊同樣帶來了極具特色的演出。橫山腰鼓盡顯陜北人的豪邁與熱情,安徽花鼓燈表演舞姿翩翩,廣西舞草龍活靈活現,引來觀眾陣陣喝彩。
陜北人民對秧歌展演的熱情,體現在場外觀眾與場上演員的“同頻共振”中。廣場上,舞蹈方陣動作整齊劃一。道路兩旁,裏三層外三層擠滿了觀眾,有著分明的“層次感”:最裏面的觀眾到得早,佔據了好位置,一般都坐在凳子上,不遮擋後排觀眾。第二排觀眾站著看,視線也不受阻擋。再往外,觀眾就得“各顯神通”了,帶凳子、帶梯子的觀眾站上去看;帶自拍桿的觀眾把手機舉起來拍攝;沒帶工具的觀眾,只能感慨一句“準備不足”,抬起頭看廣場大屏的直播。
是秧歌展演 也是文化交融
在榆林佳縣,保加利亞姑娘博伊達爾初聽陜北民歌;
在榆林古城,俄羅斯藝術團表演家鄉民族舞蹈;
在榆林學院,非洲小夥路易斯學習陜北秧歌;
……
眼下,塞上駝城榆林出現許多“洋面孔”,這讓當地的新年有了“新”年味。
去年,“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蛇年春節,是首個“非遺版”春節。秧歌架起溝通橋梁,讓外國舞者得以在陜北這塊土地上沉浸式感受中國文化。
2月9日,俄羅斯、保加利亞、韓國、泰國舞蹈隊受邀前往榆林鎮北臺、紅石峽等景區遊覽。
“這是中國的古建築嗎?”“中國人過年吃什麼?”一路上,18歲的俄羅斯小夥阿爾斯蘭充滿好奇,問題層出不窮。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這裡的人善良熱情,還有很多美景、美食,下次我要和家人一起來!”説起這趟中國行,阿爾斯蘭深有感觸。
挂滿枝頭的紅燈籠、揮舞彩扇的秧歌隊、冒著熱氣的羊雜碎……在阿爾斯蘭的相冊裏,記者看到了他眼中的中國年。
“這次來榆林,我們分享歌曲、舞蹈,享受藝術交流帶來的快樂,這很有意義。”博伊達爾説,“我們還了解了陜北民歌、陜北秧歌。這讓我受益匪淺,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這樣的交流機會。”( 陜西日報記者 王晨曦 馬騰 郝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