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團走進渭南白水縣倉頡廟 解碼五千年古柏群與漢字起源的密碼
2025-04-04 14:35:4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高崗

  4月3日,“樹載韆鞦·同根同祖”乙巳年全國網絡媒體探尋華夏根脈主題採訪活動媒體團一行走進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探訪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的倉頡廟及千年古柏群。

走進渭南白水縣倉頡廟  解碼五千年古柏群與漢字起源的密碼_fororder_圖片 1

倉頡廟祭拜儀式

  白水曲唱倉頡頌:從白水走向世界的文明符號

  “你休看咱白水縣域不大,有四聖與八景名揚天下……”活動伊始,白水曲子坐唱表演《倉頡頌》以悠揚的民間曲調,道出當地人對“造字聖人”的崇敬。歌詞中“倉聖爺造漢字萬代文化,出生地白水縣楊武老家”,印證了白水作為倉頡故里的歷史地位。

走進渭南白水縣倉頡廟  解碼五千年古柏群與漢字起源的密碼_fororder_2

白水曲子坐唱表演《倉頡頌》

  白水縣倉頡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為黃帝時期造字聖人倉頡的葬地和紀念地,被譽為“中華漢字之源”。全國雖有40余處倉頡紀念遺址,但白水倉頡廟是唯一集廟、墓、碑、書、柏“五位一體”的文祖殿堂。2001年,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倉頡生卒于白水,這裡就是漢字文化的‘基因庫’。”講解員介紹,聯合國將4月20日定為“中文日”,美國國會圖書館銅門鑲嵌倉頡像,都印證著漢字文明的全球影響力。如今,“倉頡傳説”已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成為文化自信的生動注腳。

  “文明之根”:五千年古柏與漢字史書

  走進倉頡廟,46棵千年古柏組成的“綠色國寶”群,堪稱自然與人文的雙重奇跡。其中,“倉頡手植柏”樹齡逾5000年,其粗壯的樹榦需五人合抱,樹冠如巨傘遮天蔽日,與黃帝陵古柏等同列全國僅存的五棵“上古神樹”,被專家稱為“文明之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秦嶺研究院院長趙忠介紹,陜西省現存古樹名木72.73萬棵,數量居全國第二,全國5棵樹齡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全在陜西。

  這些古柏不僅是生物學上的“長壽基因庫”,更是中華文明的“活檔案”。《倉聖鳥跡書碑》上28個象形文字,記載了黃帝聯合炎帝擊敗蚩尤的傳説,被學者視為“中華民族第一篇史書”。廟內18通古碑中,《廣武將軍碑》等均為書法史珍品,見證漢字演變歷程。

走進渭南白水縣倉頡廟  解碼五千年古柏群與漢字起源的密碼_fororder_3

倉頡手植柏

  科技守護“活文物”:“一樹一策”延壽千年

  在古柏保護現場,無人機正進行樹冠掃描,感測器實時監測土壤墑情。趙忠介紹,陜西近年將古樹納入林長制管理,並開展全省技術培訓,2023年冬季舉辦的各區市‘古樹名木補充調查技術’等系列培訓,增強地方古樹保護的科學意識和精準性。這種“科技+傳統”的模式,使陜西古樹保護走在全國前列。

走進渭南白水縣倉頡廟  解碼五千年古柏群與漢字起源的密碼_fororder_4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秦嶺研究院院長趙忠介紹相關情況

  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給古樹生存帶來極大的威脅,陜西省對古樹實施“特級保護”。趙忠介紹,陜西省在全國是比較早立法和出臺技術規程指導地方的古樹保護。5棵5000年古柏已全部落實“一樹一策”方案:拆除硬質鋪裝、擴大根系空間、加裝噴淋系統及防雷設施,並實行24小時監控。倉頡柏近期完成樹體加固和防腐處理,其防雷設施改造亦在進行中。

  “古樹保護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堅持‘以樹為本’,科學精準施策。”趙忠強調,古柏的年輪記錄不僅為研究提供了珍貴數據,更是歷史的一種傳承,它所蘊含的人文價值更是成為“鄉愁載體”。(文/吳娜 圖/尹昊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