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聲奪人】榆林靖邊實施智慧水肥一體化建設 打出節水、增收、護生態“組合拳”
2025-06-27 16:35:2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雨晨責編:王菲

  今年,榆林市靖邊縣以“四水四定”為指引,在陽光村建成3500畝智慧水肥一體化示範基地,用科技力量重塑旱作農業生産模式,走出一條節水增效、生態惠民的綠色發展新路。

  智慧水肥打造節水“新範式”

  6月25日,在靖邊縣陽光村的田野間,一套“藏”在地下的智慧系統正悄然改寫傳統農業的“澆水施肥”模式——36眼機井抽取的地下水經6座裝配式蓄水池存儲後,通過地埋管網進入20個輪灌區,再由電腦智慧控制實現精準灌溉與施肥。“過去澆地靠經驗,現在點滑鼠就能管300畝!”靖邊縣農業農村局項目區負責人方景圓介紹,6個片區可同時灌溉180至200畝,一個週期僅需70小時,比普通水肥一體化節省30小時;更實現畝均節水46%、節肥20%、節勞30%、增産10%以上,畝均節本增效超1000元。

榆林靖邊實施智慧水肥一體化建設 打出節水、增收、護生態“組合拳”_fororder_圖片1

田間的裝配式蓄水池

  這一“智慧農業”設施,不僅讓“澆地”變成“管水”,更從根源上緩解了當地地下水資源超採難題。“以前過度打井抽水,水位年年降,現在用智慧系統‘細水長流’,地下水終於能‘喘口氣’了!”陽光村黨支部書記張治華的感慨,道出了項目對生態保護的深層意義。

  龍頭企業引領示範“新標杆”

  智慧水肥一體化的“科技東風”,更吹活了農業産業的“一池春水”。今年,榆林市鑫禾億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託該項目,在陽光村建設5000畝馬鈴薯綠色高産示範基地,集成應用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綠色高産高效栽培、單産提升、全程機械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六大核心技術,將種植密度提升至3700株/畝,目標産量達6.5噸/畝。“從種到收全程‘智慧護航’,馬鈴薯不僅長得勻、賣相好,還能減少農藥化肥使用,真正實現‘綠色增産’。”該公司負責人羅鵬強信心滿滿。

榆林靖邊實施智慧水肥一體化建設 打出節水、增收、護生態“組合拳”_fororder_圖片2

種植基地的馬鈴薯長勢喜人

  聯農帶農激活振興“新動能”

  “地還是那塊地,租金卻翻了一倍!”張治華的賬本裏,藏著項目帶來的“民生紅利”——348戶1858名村民的土地承包費從去年的600元/畝躍升至1200元/畝;6個片區因馬鈴薯種植週期不同,吸納300名群眾就近務工3個月,人均日收入350元左右,“農忙種地、農閒打工”的雙份收入讓日子更紅火。

  而在馬鈴薯收穫後,項目區同步實施的“薯麥輪作”模式,更讓土地“活”了起來——小麥根系能固沙保墑,秸稈還田可培肥地力,不僅破解了冬春風沙侵襲的難題,更讓“一年一熟”變“一年兩熟”,土地效益再提升。

  從“靠天吃飯”到“靠智增收”,從“資源消耗”到“生態友好”,靖邊縣的智慧水肥一體化項目,正以“科技+生態+産業”的三重賦能,繪就一幅“節水高效、農民增收、生態向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文/圖 白淩燕 楊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