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走出楊淩看示範”採訪團來到陜西鳳縣,只見崇山峻嶺間,上萬株花椒樹染綠山坡,紅彤彤的花椒挂滿枝頭,椒香四溢,一幅豐收的美麗畫卷展現在眼前。這令人欣喜的景象,正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以科技創新推動花椒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寫照。
西北農業科技大學鳳縣花椒試驗示範站
據了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鳳縣花椒試驗示範站于2012年掛牌成立。該站以花椒産業需求為導向,加快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成果的示範推廣和應用。試驗站專家團隊利用多種育種手段,開展良種選育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選育出的“鳳選1號”成為國內第一個通過國審的紅花椒品種,此外還審定4個、獲授權4個優良種質。這些“科技種子”如同播撒在椒園裏的希望,成為椒農增收的硬核保障。
魏安智(右一)和團隊成員查看花椒長勢表現
在傳統花椒種植中,品種退化、病害威脅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椒農,尤其是根腐病,曾被稱為花椒的“癌症”,讓無數椒園顆粒無收。針對這一難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魏安智介紹,專家團隊通過嫁接繁育配套技術示範,能有效解決花椒樹根腐病問題。目前,每年繁育花椒嫁接苗3萬多株,先後在鳳縣、鳳翔、乾縣、河南三門峽等地示範推廣。
朱寶平觀察花椒生長情況
鳳縣雙石鋪鎮十里店村椒農朱寶平對此感受深刻,回憶起幾年前根腐病帶來的威脅,他仍心有餘悸,如今有了這項技術,他再也不用提心吊膽,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花椒不僅産量高,品質也特別好,産量由原來的每畝80~120斤增加到每畝160斤左右。”
椒粒飽滿、色澤油亮的花椒
科技帶來的改變不止於此。規範化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讓種花椒從“苦累臟”變成了“高效賺”。創新的四季整形簡化修剪技術,有效防治了病蟲害發生;改進的花椒烘烤技術,解決了傳統晾曬和機械烘烤等難題,進一步提升了花椒的品質和經濟效益。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持續優化,鳳縣花椒産業實現了華麗轉身。試驗站共累計示範花椒面積8萬畝,輻射推廣面積20萬畝,顯著提高了花椒産量和農民收入。如今,鳳縣作為“中國花椒之鄉”,全縣花椒種植面積達7.3萬畝,年産量5200噸,創造産值高達6億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鳳縣花椒試驗示範站在花椒種質資源研究方面也成績斐然,共調查、收集國內外優良品種、優良類型、農家品種及近緣野生種質資源204份、保存52份,建立花椒種質資源圃30畝,為花椒良種選育奠定了基礎。
山風拂過,漫山遍野的花椒仿佛是自然與科技共同譜寫的“椒香”曲。楊淩科技助力小小花椒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映紅了椒農們奔向富裕生活的幸福笑臉,也為鄉村振興寫下了最生動、最溫暖的注腳。(文/圖 陳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