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建成“天空地一體化”環境智慧監測網絡
2025-07-28 11:51:25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王菲

  7月22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今年是陜西省環境保護監測站(現為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成立50週年。經過50年的發展,陜西如今已建成覆蓋全省20.56萬平方公里的“天空地一體化”環境智慧監測網絡,為美麗陜西建設提供全方位支撐。

  生態環境品質監測網絡建設立體推進。陜西建成813個多類型大氣監測站點,構築起“地面站點抓細節、衛星遙感瞰全局、移動監測補盲區、預報模擬看未來”的立體監測預報矩陣;277個手工監測斷面和143個自動監測站共同構成“陜西省地表水環境品質監測網”;基礎點、背景點和風險監控點共712個點位構成“陜西土壤監測網”;試點建設噪聲信息地圖,實現噪聲數據分析及可視化展示;對120個村莊持續開展農村環境品質監測。陜西成功獲批8個國家生態品質綜合監測站。

  “三大生態屏障”監測能力實現突破。陜西基於環境DNA靶向監測技術,在秦嶺區域開展朱鹮、秦嶺羚牛等珍稀瀕危物種精準監測;建設陜西秦嶺站、陜西巴山站等國家生態品質綜合監測站;在漢江、丹江等流域建成6個重金屬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風險實時預警,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在黃河流域開展河湖水生態綜合狀況評估,有效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應急監測能力持續提升。陜西先後配備9套移動應急監測平臺,組建2支常備應急監測隊伍,核輻射應急車、走航質譜車、無人機等一批先進應急裝備陸續列裝;連續多年組織水環境污染、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演練,提升防範化解環境風險能力,有效保障環境安全。

  以科技創新重塑監測業態。陜西推進臭氧精準預報和管控關鍵技術研究等項目,提升新污染物監測能力,持續推進碳監測試點;開展特色實驗室評選,組建省生態環境監測專用計量技術委員會;聯合科研單位研發監測設備儀器。

  “‘十四五’以來,全省226個省控空氣品質站點開展了市級交叉運維,投入2.7億元保障工作經費,數據傳輸率和有效率均保持在99.00%以上。”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部門入企宣講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實現技術幫扶常態化,助力優化營商環境。(陜西日報記者 李欣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