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觀察室】解碼西安氫能産業:從“技術破壁”到“生態成勢”的創新突圍
2025-07-28 16:14:0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當氫能無人機續航能達到10小時、氫能助力車續航能超過80公里、鈦雙極板比不銹鋼雙極板壽命長4倍……近年來,西安市高度重視氫能産業鏈建設,立足西安市氫能産業基礎和科研技術優勢,著力構建了“一先導、兩基地、多場景”(西鹹新區氫能産業創新發展先導區;高新區科技研發基地和經開區氫能關鍵材料製造基地;市域多個氫能應用示範場景)的産業佈局,氫能産業總體呈現“創新驅動、穩步提升、聯動發展”的態勢。

  秦創原・氫合灣:科創樞紐激活全鏈條生態

  走進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秦創原・氫合灣氫能産業兩鏈融合科創區,1300平方米的氫能産業加速器展廳系統呈現著氫能從戰略佈局到應用落地的全圖景。作為陜西省首個氫能産業科普與成果展館,這裡展示的不僅是産業脈絡,更是西安氫能産業的創新底氣。“目前,氫合灣燃料電池産業園入駐率達89%,2024年總産值超12億元,構建起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完整生態。”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産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志超表示。

【新質觀察室】解碼西安氫能産業:從“技術破壁”到“生態成勢”的創新突圍_fororder_圖片1

于志超介紹氫氣無人機

  秦創原・氫合灣的突破在於“三維賦能”:與科研院所共建專業實驗室和檢測驗證中心,主導氫能安全標準研發;搭建供應鏈平臺打通銷售閉環;提供科技申報、投融資對接等全週期服務,讓創新成果快速落地。這種“科技+産業+服務”的協同模式,使其入選2024年度工業和信息化部《産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典型示範案例》,並被認定為2024年度陜西省科技廳“秦創原高能級科創孵化器”,成為西北氫能産業的標杆。

  硬核技術破壁:從車間到産品的持續性創新

  西安氫能産業的硬核實力,體現在對關鍵技術瓶頸的持續攻堅。在氫燃料電池領域,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突破精密鈦箔製備、衝壓成形及涂層技術,其鈦雙極板壽命提升至2萬小時,是傳統不銹鋼極板的4倍,且實現成本與不銹鋼極板持平,打破了“高性能必高成本”的行業困局。其研發的衝壓鈦極板,材料與工藝成本降幅超90%,讓氫能核心部件向規模化應用邁出關鍵一步。

【新質觀察室】解碼西安氫能産業:從“技術破壁”到“生態成勢”的創新突圍_fororder_圖片2

工作人員正將金屬鈦薄材放在630噸精密衝壓機上

  陜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團隊聯合研發的西北首條全自動化氫燃料電池堆生産線,填補了西北氫燃料電池堆量産的空白。圍繞氫燃料電池堆,從一代堆的75kW到二代堆的97kW再到在研三代堆的150kW燃料電池堆,功率密度的持續躍升,彰顯出“産學研用”協同創新的爆發力。陜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代一幫介紹道:“我們這條生産線可以年産2000台(套)氫燃料電池堆,産值約3億元。”

【新質觀察室】解碼西安氫能産業:從“技術破壁”到“生態成勢”的創新突圍_fororder_圖片3

聶小確介紹四型儲氫瓶技術

  而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的四型儲氫瓶技術,將充放次數提升至4.5萬次,工作壓力達70兆帕,為氫能重卡減輕900多公斤重量,讓長續航商業化應用成為可能。“這款四型瓶的安全性經過了穿甲彈衝擊、高溫灼燒等9到 11項嚴苛實驗驗證,目前全球僅3個國家能生産。”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聶小確自豪地説,“搭載同款技術的氫能無人機不僅續航突破了鋰電池無人機30分鐘續航的局限,而且在零下40℃的高原環境中也能穩定作業。”

  協同網絡織就:從區域聯動到場景落地的生態閉環

  西安氫能産業的底氣,源於從基礎設施到應用場景的全維度突破。西鹹新區年産3萬噸級制氫裝置、日加注1200公斤的加氫站,為産業發展築牢“氫源基石”;全省首個PEM制氫-氫能熱電聯産示範項目的投運,打通了氫能在能源供應端的實用化路徑。

【新質觀察室】解碼西安氫能産業:從“技術破壁”到“生態成勢”的創新突圍_fororder_圖片4

氫能助力車

  在應用場景上,氫能無人機成為應急物流配送的可靠助力,氫能助力車在景區帶來綠色出行新體驗,重卡物流走廊的商業化運營則讓氫能在貨運領域嶄露頭角。更值得關注的是,西安與榆林共建零碳能源系統,與韓城打通氫能物流通道,協同渭南、商洛等周邊城市構建的區域協同網絡,讓技術創新與場景落地形成良性循環,共推氫能産業發展。

  據了解,西安已培育氫能企業120余家,數量佔陜西省一半以上,2024年産值近30億元,形成覆蓋“制儲運用”的完整生態。隨著省級氫能産業基金的設立、500余名專業人才的培育以及8項標準的推進,西安正為氫能産業構建起標準化、可持續的發展環境。未來,隨著氫能檢測研究院等項目的落地,這座城市將持續補全産業鏈條,以更開放的姿態推動氫能技術走向全球,讓綠色能源革命的種子在這裡生長為參天大樹。(文/圖 陳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