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進出口增長12.6% 西安開放型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2025-07-31 18:00:0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雨晨責編:王菲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記者 柳洪華 實習生 李佳欣):7月31日上午,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西安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情況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西安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凱,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總調度長馬駿,西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濤,西安浐灞國際港管委會副主任王運動出席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發佈會由西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李敏主持。

上半年進出口增長12.6% 西安開放型經濟發展成效顯著_fororder_圖片7

發佈會現場 攝影 王旭東

  王凱介紹,西安市近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 “六個打造” 目標,搶抓共建“一帶一路”及中國—中亞峰會機遇,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6358.16億元、同比增長5.5%,進出口總值2300億元、同比增長12.6%,開放型經濟駛入高品質發展快車道,為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注入強勁動能。

  規劃引領 鋪就開放之路

  近年來,西安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始終將擴大高水準開放作為重要議題和內容。今年1月,西安市委第十四屆八次全會強調,要深化經濟內外循環良性互動機制改革,以新質生産力要素聚集和高效配置提升城市開放層次能級,完善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今年3月,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拓展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成果、綜合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運營能力、大力發展臨空經濟等6項具體任務。

  今年,西安全市“深化六個改革”開放領域確定重點任務452項,上半年已按時序節點完成203項,全國首列低碳綠色班列首發開行、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新址開診等成果成為西安開放新亮點。

  産業創新 激活開放動能

  近年來,西安以重大項目為支撐,推動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光伏、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外向型産業加快發展,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合作。今年上半年,全市31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75.43億元,達到年度計劃的50.6%;三星、採埃孚、美光科技投資加碼,中糧可口可樂、依必安派特、百事新項目開工建設,全市15個1億美元以上外商投資項目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18.05億美元。

  在外貿方面,上半年,西安機電産品出口增長16.1%,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38.9%,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增長1.1倍,成為“外貿新三樣”核心增長極。

  此外,西安加快推進“雙中心”建設,持續打造西安歷史文化名片。上半年,西安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長5.0%,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2.6%;接待國內外遊客1.6億人次,增長6.02%,其中,入境遊客34.14萬人次,增長55.45%。

  完善平臺 築牢開放支撐

  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近年來西安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服務能級,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建設,完善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服務功能,為西安開放型經濟發展加力賦能。

  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建成投運,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遊專列(西安—阿拉木圖段)順利首發,中歐班列經濟圈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24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4985列,增長25.1%,運送貨物總重562.8萬噸,增長21.1%。作為全國7個“國際航空樞紐區位門戶複合型功能”城市之一,西安正在加快推進 “空中絲綢之路”建設。2024年,西安咸陽機場運送旅客4703萬人次,增長13.7%,其中國際旅客132.2萬人次;實現貨郵吞吐量29.05萬噸,增長9.3%,其中國際貨郵3.58萬噸。

  此外,西安著力打造航空、鐵路、軌道、公路等多網融合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建成投運,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全部建成後,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的需求;西延、西十、西康高鐵和西安東站加快推進,西延高鐵將於今年12月底建成投運、西十高鐵將於明年7月建成投運。草堂工業區鐵路貨運專用線等項目陸續開工建設;軌道交通四期目前已完成環境影響評價、文物影響評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力爭儘快報批;高新至鄠邑高速複合通道、城市環線臨潼經高陵至機場段、繞城高速擴能改造工程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力爭早日開工建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