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論壇在陜西西安開幕。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世界互聯網大會理事長莊榮文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發言。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一德出席開幕式並致辭。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剛,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建文出席開幕式並在主論壇發言。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主持開幕式。
莊榮文表示,習近平主席指出,“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産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強調“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産”,“積極推動文化遺産領域國際合作”,體現了對文化遺産重要地位的深刻把握,對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國際合作的高度重視。本屆論壇以“數聯古今 智繪文明——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旨在加強交流對話、凝聚廣泛共識,更好以數字化賦能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為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要築牢數字底座,厚植文化遺産保護基礎。加強數字技術研發運用,推動數字化保護從單一數字化存檔向全生命週期管理演進、從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拓展。要強化科技賦能,展現文化遺産多彩魅力。積極運用人工智能、VR、AR等數字技術,打造數字孿生平臺等展示空間,拓展可視化呈現、智慧化交互、沉浸式體驗等典型場景。要深化網上交流,推動文化遺産美美與共。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發揮互聯網傳播優勢,共同建設數字博物館等平臺,深化不同文化遺産的國際化傳播。要拓展國際協作,促進文化遺産傳承發展。建立健全開放包容的多方合作機制,努力彌合發展中國家的數字鴻溝,防範數字化發展失衡可能帶來的“數字失憶”風險,促進文化遺産不斷傳承、永續發展。
趙一德在致辭中代表陜西省委省政府向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向關心支持陜西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感謝。他説,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先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瞭前進方向。隨著全球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運用數字科技賦能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已經成為推動文化永續留存、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必然選擇。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遺産以時代序列完整、價值意義崇高、類型結構多元而聞名,我們將統籌做好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各項工作,更加注重在提升數字化管理中完善大保護格局、在應用數字化技術中賦能大考古實踐、在創新數字化表達中拓展大轉化路徑、在豐富數字化媒介中構建大交流格局,深入挖掘文化遺産在數字時代的價值空間,守正創新推動文化強省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真誠希望以本次論壇為契機,以文化遺産領域交流合作為紐帶,與各方在技術攻關、標準制定、人才培養、平臺共建等方面結出更多碩果,為推動全球文化遺産數字化事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巴基斯坦國家遺産與文化部部長奧朗則布·汗·基奇,迦納旅遊、文化與創意藝術部部長阿卜拉·戈馬希,贊比亞旅遊部部長羅德尼·西孔巴,尼加拉瓜人民和青年文化局聯合局長布蘭卡·阿勞斯,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吉爾吉斯斯坦數字發展和創新技術部副部長阿齊茲別克·皮爾馬馬托夫,馬來西亞旅遊、藝術和文化部副秘書長尤斯裏·優素福,烏茲別克斯坦文化遺産署副署長瓦利耶夫·齊約維丁·阿卜杜賈利洛維奇,布隆迪青年、體育和文化部部長助理恩達吉傑·侯賽因,尼日利亞藝術文化旅遊和創意經濟部常秘穆赫塔爾·亞瓦勒·穆罕默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埃及文明國家博物館館長塔伊布·阿巴斯,烏拉圭國家遺産委員會主席馬塞爾·蘇亞雷斯,斯裡蘭卡國家博物館館長薩努賈·卡斯圖裏亞拉克奇,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顧問蒙蒂普·斯里拉塔娜,阿富汗駐華大使阿薩杜拉·比拉勒·卡裏米,孟加拉國駐華大使穆罕默德·納茲穆爾·伊斯蘭,贊比亞駐華大使伊萬·齊烏盧,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喬雲飛及陜西省有關領導等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後舉行了主論壇,與會嘉賓圍繞“保護·傳承”“技術·創新”“産業·賦能”“開放·共治”四個議題展開深入討論,著力探索數字化賦能文化遺産保護的新方法、新路徑,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論壇期間,還舉行了文化遺産數字化精品展、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工作組專題會議、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主題研修班等配套活動。主論壇上還發佈了《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案例集(2025)》。
本次活動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辦,陜西省人民政府承辦。來自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及9個國際組織約800名嘉賓參會。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拓玲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曦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