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拍攝的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攝)
9月24日拍攝的絲路綠色能源國際合作會議現場。(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竇翊明 首席記者 翟小雪 攝)
秋日的古都西安,再次匯聚世界的目光。隨著各項議程的完成,以“聚合歐亞新動能 共築可持續發展新格局”為主題的2025歐亞經濟論壇圓滿落幕。論壇期間,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合作的種子在此播撒,千年絲路起點西安以開放的胸襟,奏響了歐亞地區共謀發展、共享繁榮的嶄新樂章。
二十年曆程 從西安再出發
歐亞經濟論壇自2005年緣起西安,歷經二十載耕耘,已從初期的區域對話平臺,躍升為推動歐亞合作落地的重要引擎,成為服務國家戰略的關鍵支點、中國向西開放的活力門戶。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2005年,首屆論壇在西安舉行,搭建起中國中西部與中亞及俄羅斯地方區域經濟合作平臺。2007年,各參會國共同簽署的《西安共識》,被公認為歐亞經濟論壇務實合作的里程碑。2015年,論壇迎來重要飛躍——被正式納入國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十大平臺。2023年,論壇全面聚焦落實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在提升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合作水準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歐亞經濟論壇已從一顆合作的種子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過去二十年間,論壇累計吸引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政商學界代表參會,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200余項。
這些數字背後是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論壇推動了能源、金融、交通、人文等一批千億級重大項目落地。
在此前成果的堅實基礎上,2025歐亞經濟論壇進一步升級,創新構建“1+5+3+1”框架體系:即以1場開幕大會,匯聚上海合作組織國家、“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識;通過5大主題板塊——涵蓋産能合作、規則共建、人文交流、科技創新與協同治理,依託13場平行分會實現精準對接、深度賦能;同步開展3項配套活動,推動經貿互動、文化展演與智庫報告協同發聲;更設立1個常設智庫機制,讓思想交流、智慧共創“永不落幕”。
築夢歐亞大陸 三重奏繼續奏響
2025歐亞經濟論壇期間,“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三重奏繼續奏響,併為歐亞大陸的共同發展注入持久而澎湃的動力。
硬聯通——鋪一條看得見的快車道。
如今,18條國際運輸幹線覆蓋歐亞大陸,通達歐洲220多個城市、亞洲100多個城市;26條“+西歐”集結線路連接長三角、珠三角,輻射國內主要貨源地。如今,平均每80分鐘就有一趟班列進出港,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突破3萬列,佔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鋼鐵駝隊”行穩致遠的同時,“空中絲綢之路”也煥新升級。東航西安基地系列合作項目簽約落地西鹹新區空港新城,格魯吉亞航空西安基地、卡麥柯斯航空西安基地揭牌,承運6條國際全貨運航線,進一步強化西安國際航空樞紐通達中西亞、中東歐地區能力。
2025歐亞經濟論壇期間,“陸港雲平臺”正式上線,旨在打通物流、貿易、監管之間的信息壁壘,構建智慧聯通的陸港生態。
軟聯通——修一條看不見的通途。
本屆論壇期間,歐亞經濟論壇智庫合作機制的正式建立。該機制匯聚中國日報社中國觀察智庫、陜西省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等多家權威機構,旨在打造“永不落幕”的思想平臺,為區域規則對接與政策協同提供智力支持。
作為該機制的重要成果,《共建“一帶一路”之歐亞經濟觀察》報告正式發佈,為區域合作提供精準的學理支撐與政策參考。
此外,“秦嶺工坊”職業教育創新研究中心揭牌,將建設中國-中亞職業教育科創研究中心及海外分中心。這不僅促進技能人才培養,更是在職業教育標準互通上邁出堅實一步,為“軟聯通”奠定人才基礎。
心聯通——搭一座同呼吸的橋梁。
本屆論壇框架下的文化交流活動精彩紛呈。話劇《長安十二時辰》、大型駐場觀念演出《無界·長安》等共計15場次的藝術展演,自7月啟幕並將持續至2026年6月,為各國代表提供了文明互鑒、深度交融的舞臺。
人文合作的觸角更深更廣。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西北工業大學在哈薩克斯坦開辦分校,以及陜西在中亞地區國際友城數量增至14個,這些“牽手”合作讓陜西與中亞各國人民的情誼愈發深厚。
如今,在中亞國家的商店裏,琳琅滿目的“中國製造”備受青睞;在西安的貨架上,中亞的蜂蜜、駝奶粉也成為市民喜愛的“網紅”商品。這種日益密切的民間往來與消費互動,正是“心聯通”最生動、最直接的體現。
會期有盡 合作無限
2025年9月25日,為期三天的歐亞經濟論壇落下帷幕。會期雖短,但論壇所激發出的合作動能,所編織起的共贏網絡,卻早已超越時空限制,正向未來無限延伸。
歐亞經濟論壇的二十年發展史,正是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從“線段”走向“網絡”的二十年。
以“鋼鐵駝隊”、“空中絲綢之路”為核心紐帶,西安已從內陸腹地躍升為對外開放的前沿。18條國際運輸幹線、26條“+西歐”集結線路,共同織就一張覆蓋歐亞的立體商貿網絡。這個“國際朋友圈”的不斷擴大,標誌著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正加速形成。
本屆論壇雖已閉幕,但合作永不落幕。走在今日的西安街頭,你或許會與行色匆匆的哈薩克斯坦學者擦肩而過,或許在一場商務會談中結識俄羅斯的企業家……這些鮮活的面孔,正是歐亞經濟論壇二十年來悉心編織的合作網絡中最生動的節點。這説明真正的合作已從高端的會議廳,融入日常的經貿往來與人文交流中。
“共行大道天地寬”,本屆論壇的成果必將在整個歐亞地區煥發持久生命力。二十年的耕耘,讓對話的“序章”匯聚為發展的“洪流”,共同奔向那片屬於歐亞大陸的寬廣天地。(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驍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