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之都”西安
正以千年詩意為墨
書寫一場跨越山海的文明對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大型文化探訪節目
《踏歌行》第四期
走進中國世界文化遺産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將於今天(10月10日)20:00播出
小布邀請你共同鎖定CCTV-1
“和詩而舞,踏歌而行”
感受“唐詩之都”的詩意與迴響
↓↓↓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從中國漢唐王朝中央首都
一直延伸至中亞七河地區
這一地跨5000公里
幹線長達8700公里的
道路交通網絡
其起點,便是長安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沿線共有33處遺址遺跡
僅西安就有大雁塔、小雁塔
興教寺塔、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5處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於途”
絲綢之路的開闢
使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對人類的共同繁榮
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
在盛唐時期發展至鼎盛
長安在盛唐時期
更是名副其實的絲路商貿中心
除了商貿往來
不同的社會風俗、文化教育等等
也在長安交流融合
如此開放、包容的都市
造就了無數歷史盛景
創造了璀璨的文明交流史
寫下了一個又一個絲路傳奇故事
正因此,許多唐代詩人
都在充滿詩情畫意的長安
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
誦讀著這些千古名句
西安與長安在時空中重疊
一應一和中
我們在這座“世界人文之都”
無時無刻不浸潤著
唐詩文化的洗禮
當前
西安正著力打造“唐詩之都”
推動唐詩文化
與市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合
與文旅産業協同發展
形成具有廣泛影響力
和強勁衝擊力的
優秀傳統文化標識
一步步把“詩與遠方皆在長安”的願景
嵌入現實
一座長安城,半部全唐詩
西安,有著雋永的詩意
也蘊藏著數不清的歷史遺存
和道不完的絲路故事
今晚8點,讓我們鎖定節目
看西安在絲路新程當中
一路高歌,一展華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