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山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山西晉中昔陽:傳統炮燈映出好日子
2025-02-07 10:32:39來源:山西日報編輯:閆寧鈺責編:蔣碩

  原標題:【文化中國行 我在山西過大年】昔陽:傳統炮燈映出好日子

  春節到,年味濃。正月初六,走進昔陽縣界都鄉北界都村,村裏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都挂起大紅燈籠,村民們走家串戶,互道著新春祝福,村裏處處洋溢著過年的喜慶氣氛。“這兩天村委會正在加緊統計製作好的炮燈數量,安排採購彩帶和配置光源,目前已收集回來62盞炮燈。”北界都村黨總支書記韓海燕拿起一盞炮燈給記者展示著。  

  北界都村製作炮燈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每年春節前夕,村民們都會自發組織起來,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製作傳統手工花燈——炮燈,為正月裏的迎燈活動做著準備。一張張看似普通的彩紙,在村民手中,通過繪畫、折疊、剪裁、粘貼等工序,最終製作出主題各異、樣式別致的炮燈。  

  “我們村炮燈的造型結構,既像古代打仗用的銅錘,又像放炮用的炮具,因此而得名,製作工藝可以追溯到古代……”韓海燕告訴記者,製作炮燈歷來是北界都村元宵節鬧紅火的傳統習俗,每年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都要進行迎燈活動,選一名體格健壯的小夥手持點燃的炮燈,領頭指揮,手舞帥旗,旗到哪,燈到哪,走街串巷,最後在村廣場與龍燈匯合。屆時兩條龍燈一左一右,交相輝映,近看五彩繽紛,遠觀火龍飛舞,在威風鑼鼓的助興下,迎燈活動進入高潮。  

  記者在現場看到,製作好的炮燈上有飄帶、繡球等裝飾,每盞炮燈不盡相同,畫有禾苗、動物等不同圖案,寓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孔雀展翅”“雄羊抵頭”“駿馬奔馳”等主題的炮燈活靈活現。“在我的記憶裏,我們村年年都有製作手工炮燈的傳統,保存好的炮燈能用上兩年,燈架能代代相傳,我們有義務將這種技藝傳承發揚下去……”67歲的村民翟慶如是村裏製作炮燈的“行家”,他現場拿起一張彩紙給記者折起了炮燈上的裝飾。  

  近些年,在製作炮燈的過程中,村民們還巧妙地融入了非遺剪紙藝術。精通剪紙藝術的村民在紅紙上揮舞剪刀,三下兩下就剪出福字、壽桃、蓮花等吉祥圖案,貼在炮燈上。“我從小學習剪紙,剪紙和炮燈結合在一起,傳承和弘揚了非遺,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正在剪紙的86歲村民翟蟬棠説道。  

  “按照縣裏提出的‘昔陽年、最非遺’的主題,界都鄉精心策劃推出‘做花燈、迎新春’、情景表演、打鐵花等系列活動,誠邀省內外遊客前來感受濃濃年味。”界都鄉黨委書記王曉紅髮出邀請。(山西日報記者韓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