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詩作超4萬首 速度快數量大如發“朋友圈”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8-12 15:09:03 | 來源: 海南日報 |
乾隆禦制詩文稿
日前,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清理文物時,在庫房裏發現了兩個箱子,上面寫著“乾隆詩稿”,有乾隆皇帝的2.8萬首詩的詩稿。而過去庫房裏有1.7萬多首乾隆的詩,加上這次共4萬多首,和此前學術界的定論: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基本吻合。
一部《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而乾隆一人就輕輕鬆鬆寫了4萬多首。新發現的這2萬多首究竟寫了什麼樣的風月,還得等專家整理後,才可知。在中國古代帝王中,有些名字不是由於開疆辟土或開創王朝名列史冊,而是以他們卓越的藝術才華在浩瀚的文學藝術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乾隆愛寫詩,人盡皆知。這位寫詩的高産冠軍,一生寫了這麼多首詩,卻沒有一首被人記住傳咏。但至少在産量上他一人可以傲視詩歌人才燦若星辰的唐朝了,一部《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而乾隆一人就輕輕鬆鬆寫了4萬多首。這也算得奇跡。
和康乾盛世比起來,乾隆的詩在文學圈裏的評論並不高,大抵不過就是“歷史價值超越藝術價值”。
縱觀5000年的中國歷史,呈現出很多的帝王,在這些帝王之中,因雄才大略被後人特別稱道的也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還有雖為守成,實為開創的清聖祖康熙。當然,在這些耀眼的名字後面,自然也少不了幽怨淒美的眼淚。有這麼一類的帝王,他們不是由於開疆辟土或開創王朝名列史冊,而是以他們卓越的藝術才華在浩瀚的文學藝術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不過,乾隆皇帝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衡量,他也都算是一位毫不遜色的帝王。
有多少春水向東流
熟悉中國文學藝術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國歷代帝王中,真正具有極高的藝術天分,才華橫溢、文采風流的應該是兩個亡國皇帝:南唐後主李煜和北宋徽宗趙佶。
作為政治領袖,李煜也許乏善可陳,看不出任何的政治手腕、智慧和才能;但作為一位天才的文學藝術家,他卻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為中國文學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他的詞藝術成就極高,尤善於用白描手法抒寫自己的感情,善於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詞語言明凈、優美、生動,在題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間詞”派鏤金刻翠,以寫艷情為主的狹隘意境,對詞的發展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李煜在宋趙家天子手裏當了三年的俘虜。心愛的小周皇后也屢屢被趙家天子招去陪酒陪宴陪睡,成了宋代有名的三陪女。李煜四十二歲那年的七月初七,正好是他的生日,也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中國的情人節。如此良辰吉日但愛妾又生生被叫去做三陪了,萬分悲切的李煜無奈中寫下了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軟弱的李煜只有在詞中滿懷淒楚的懷念故國和往昔歲月,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猶如滔滔江水,衝決而出。宋太宗聞之大怒,下令毒死了他。
和李煜相比,宋太宗的子孫宋徽宗趙佶最後的結局也好不到哪去。如果不是坐上皇帝的寶座,他或許可以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相當完美甚至可以稱為偉大的藝術家。作為北宋著名的書畫家,他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據説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超越。
北宋被金亡後,趙佶在荒寒的北方當了九年的俘虜。《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就是他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通過寫杏花,藉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粧,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過去的一切,即使做夢也夢不到了,其淒苦可想而知。難怪法國作家繆塞説:“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乾隆:神一樣的寫詩速度
即使在今天,乾隆也算是一個名人。在最近十多年裏熱播的清宮劇《戲説乾隆》、《還珠格格》、《鐵嘴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等作品中,這位哥們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當然不讓的主角,特別是經過鄭少秋、張國立、張鐵林等著名演員的演繹,乾隆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了。
和詩有關比較著名的橋段莫過於在《還珠格格》中,小燕子和乾隆等一大幫人一起遊禦花園。口無遮攔的小燕子張口就來:“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最後一句,卡住了,這時紫薇巧妙地接上:“飛入花叢都不見。”
其實,這首詩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乾隆。而為乾隆續貂的是清代著名學者沈德潛。
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介紹,乾隆禦制詩共有四集,初集四千一百五十余首,二集八千四百九十首,三集一萬一千六百二十首,四集九千九百首,四集總數為三萬四千一百六十余首。比陸放翁的9000多首詩歌高出了幾倍。而其最新的數量更是高達4萬多首。如此驚人的産量,讓乾隆當之無愧的成為寫詩高産冠軍。
4萬多首詩歌是什麼概念?乾隆壽89歲。一生活了32220天,平均每天要寫詩近2首。這對一個日理萬機的帝王來講,必須要有槍手代勞。對此,他本人也並不諱言,一再申明,所作“或出詞臣之手,真贗各半”。
在《滿清外史》中,就有關於乾隆與給他筆墨代勞的御用文人沈德潛的記載。“長洲詩人沈歸愚,為葉橫山入室弟子,微時即名滿大江南北。弘歷聞而慕之,乃以庶常召試。不數年,遂躋八座,禮遇之隆,一時無兩。嘗告歸,弘歷以所著詩十二本,令其為之改訂,頗多刪削。迨歸愚疾歿,弘歷命搜其遺詩讀之,則己平時所乞捉刀者鹹錄焉,心竊惡之。”
這位老先生也太不講規則了。“禮遇之隆,一時無兩”,擺明瞭乾隆是要用高官厚祿買斷署名權的,可老先生最後卻在編自己的全集時,竟然撕毀了君子協定,把為皇帝代筆的詩作統統物歸原主,編入自己的《鹹錄焉》集中。結果落入徐述夔《一柱樓詩》的文字獄中,最後弄了個燔屍揚骨的下場。
乾隆把寫詩當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對他來説,寫詩不是附庸風雅,而是真愛。他在一首詩中説:“慎修勸我莫為詩,我亦知詩可不為。但是幾余清宴際,卻將何事遣閒時?”
愛好是一回事,速度卻是乾隆寫詩的標誌。清代文學家趙翼就曾見識過乾隆爺神一樣的速度:他上一次廁所,四首詩就出來了。這可不是野史,就記在當時的筆記裏。
寫詩就像發微信朋友圈
乾隆寫詩至少把多和快做到了極致,但在好這方面,對乾隆詩,卻總體評價不高。從內容上看,以紀實為主,或敘述史實,或闡述制度與政策,或記錄本人行蹤遊跡,記載日常生活等等。所涉及的題材、領域等十分廣泛。故宮現存的很多文物上都有乾隆題寫的詩作,特別是在一些瓷器、書畫作品上非常多。一幅落款“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據説乾隆每觀賞一次,就題詩一首,先後題了50多處。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全幅5.5米長的作品上,王羲之的書跡只佔不到0.148米,剩下的空間幾乎佔滿了乾隆的詩印。
對乾隆來説,或許寫詩真的就像我們現在拿手機發朋友圈一樣,每天不發幾條微信就手癢得難受了。
乾隆風流儒雅,頗喜遊歷,一生曾六下江南,每到一處,沒有不題詩勒石的。
近人馬宗霍在《雯岳樓筆談》就説高宗“棲情翰墨,縱意遊覽,每至一處,必作詩紀勝,御書刻石,其書圓潤秀髮,蓋倣松雪(趙孟頫),惟千字一律,略無變化,雖饒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
金庸就更不留情面了,直斥説連秀才都不如,玷污了各大名勝古跡。《書劍恩仇錄》裏寫道,“他(指乾隆)最愛賣弄才學,這次南來,到處吟詩題字,唐突勝景,作踐山水。”
比起那個丟了江山但能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后主,就差了好幾個檔次。甚至和老粗皇帝朱元璋的《菊花詩》比較,也缺少那種“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的帝王霸氣。
在古代中國,但凡帝王,都愛寫詩。禦臨天下,立萬世基業,必以文治武功彪炳史冊,才能稱作明主。而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寫詩。而且,只要寫出來,侍讀的學士,經筵講師,臣下隨從無不哄然叫絕,好得不得了。乾隆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或許與他愛寫詩不無關係,通過詩的構思、吟咏和寫作過程,緩解過激的情緒或過久的鬱積,使自己的心情始終處於一種愉悅的狀態,是陶冶情操,修心養性,利益身心不可多得的靈丹妙藥。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