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民委員:5月在故宮“乘船”遊覽清明上河圖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3-09 18:13:54 | 來源: 中青在線 |
從網紅文創到《國家寶藏》,從《清明上河圖》到《千里江山圖》,從“故宮貓”到“故宮跑”,古老的故宮近年來不時“上頭條”。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透露,為了保護文物本體,《清明上河圖》無法長期與觀眾見面,但在今年5月,這幅國寶級名畫將在故宮“動”起來了!
在故宮博物院院藏的186萬餘件文物中,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2015年故宮展出真跡時,觀眾得排六七個小時隊才能一睹真容,甚至由此産生了一個新名詞“故宮跑”——觀眾一進宮門就狂奔去看展。
數字版《清明上河圖》並非簡單地將畫作數字化,而是在尊重原作學術基礎上的再創作,為此,故宮博物院研究室、資料信息部、故宮出版社與鳳凰衛視(微博)領客文化、鳳凰數字科技組成了專項小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觀眾真正“進入”《清明上河圖》;要把原本隱藏在作品中不易被了解的細節,變成觀眾能“看懂”的故事。
“觀眾進入這個空間後,會感覺如同乘著一艘小船,回到了宋代,欣賞汴河兩岸的風光。一般來説,體驗這類産品都需要戴眼鏡,但我主張裸眼,戴眼鏡玩一會兒可以,時間久了會累,而數字版《清明上河圖》長達40分鐘。”王亞民介紹,當“乘船遊覽”完畢,觀眾還能到故宮的箭亭廣場,進入一系列畫中出現過的商鋪、茶樓、酒肆,“這是一個完整的創意空間,為人們提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故宮博物院一年接待觀眾數量約1600萬人次,為了能讓觀眾參觀完故宮還能把故宮文化帶回家,讓故宮文化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故宮文創應運而生。王亞民表示,國家政策十分支持文創産業的發展,然而在具體的實施落實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困難。
“博物館是公益性事業單位,而文化創意産業具有市場性,是一種企業行為,具有企業的遊戲規則,兩者並不完全相容。為什麼有的文博單位和從業人員積極性不高?因為你創造了新産品,受到社會關注與大眾歡迎,但你並不會得到獎勵。”王亞民説,“當我們按照市場規律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時,如果按照公益性事業單位的要求來衡量,會不會有損形象?通過文創産品獲得的收入,需要全部上交,是否可以留用一部分進行後續的擴大再生産?”
王亞民建議,故宮博物院在公益性事業單位的主體之外,再成立一個故宮文化集團,“事業單位認認真真做事業,文化企業正大光明辦企業,維護故宮形象,也讓文化事業更好地發展”。(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蔣肖斌)
相關新聞
- 2018-03-09台灣藝人:台灣演藝圈為“31條”開心 願兩岸攜手傳承閩南文化
- 2018-03-08台灣資深媒體人曹銘宗:兩岸可通過飲食文化互相了解、借鑒
- 2018-03-08學誠法師:中國宗教應跳出固守傳統的局限
- 2018-03-08“海外華文媒體眼中的藏區”攝影展在台灣新竹舉辦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