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改善兩岸關係,加強溝通、交流和協商

新的一年到來,兩岸要改善關係,兩岸人民要加強溝通、交流和協商成為熱議的話題。在2023年第1期《兩岸關係》雜誌上,新任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發表了題為《攜手奮鬥 共創偉業》的新年寄語。宋濤指出,2023年,大陸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

 

輿論普遍認為,宋濤主任的新年寄語充滿善意,有利兩岸關係開拓新的局面。中評社的社論説,對話謀和,在當下對台灣而言尤為重要。對話謀和,台灣才可能化解壓力、消除危機。台灣中時新聞網的社論呼籲民進黨當局做出更多有利於改善兩岸關係的實事,如此才有希望熄滅兩岸走向戰爭的引信。由台灣多個統派社團組成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新年伊始發表聲明説“應該鼓勵兩岸間更多地出現各種善意的往來互動和對話。”

 

改善兩岸關係,加強溝通、交流和協商

 

台灣中興大學教授袁鶴齡認為,面對不穩定的臺海情勢,中國國民黨在去年底舉行的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向選民喊出“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口號,受到選民們認同,因為它或多或少地表達了台灣人民的反戰情緒。至於民進黨大敗的選舉結果,更表現了台灣人民不再認同綠營操弄的所謂“抗中保臺”。袁鶴齡認為,宋濤主任的新年寄語強調和平,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台灣民意。

 

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林忠山認為,宋濤主任希望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對話,這是對的。因為統一大業是兩岸的事情,且統一後還要有統一的治理,在這個過程中都需要台灣同胞的配合。

 

新黨主席吳成典説“既然兩岸都是中國人,就不該劍拔弩張,如果真能往好的方向攜手合作,會是開春最好的事情。”他還表示,中國人的智慧其實就是包容和關懷,更何況兩岸還有特殊的民族感情。往正軌方向前進,對台灣2300萬同胞有利,對大陸14億同胞也有利。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元旦發文,強調備戰無以避戰,謀和才能避戰。民進黨當局應與大陸展開對話謀和,讓兩岸重新回到和平發展的軌道。

 

改善兩岸關係,加強溝通、交流和協商

 

1月9日上午,在蘇州市臺辦的協助下,部分在蘇臺胞坐上包位航班返鄉過年。(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即將出版《連戰回憶錄》。此書完整記錄了連戰這一生尋根、求學、從政、推動兩岸和平的重要歷程。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長期作為連戰兩岸事務發言人的張榮恭説,連戰一向主張毋須回避政治對話。這在本書中將有專節闡釋。張榮恭還説,毋須回避政治對話與宋濤主任的新年寄語不謀而合。就台灣的安全與利益而言,談比不談好,談可以促成不打,可以避戰謀和,應予正面看待。兩岸各界以靈活形式求索化解政治分歧,實可成為新一年增進和平共榮的新途徑。

 

《論語·學而》曰:“禮之用,和為貴”。以和為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和實踐美德。兩岸是一家人,不論因何種原因、現在有何種分歧,能夠坐下來談、自行解決家務事,就是傳統價值觀的體現。春節即將到來,由衷希望兩岸關係能在新的一年裏走出陰霾。這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期盼。(作者:左鎮)

新年專稿: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險象環生,契機尚存

2023-01-05

2022年,兩岸關係深受國際格局變化特別是日益緊張的中美關係的影響,台灣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重要工具和戰略支點。美國在調整地緣政治戰略的同時,聯合併鼓動日本、澳大利亞和歐洲一些國家,共同插手台灣事務。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為提高台灣所謂的自我“防衛能力”和“國際能見度”,以維持臺海不統、不“獨”的現狀,實現“以臺制華”的戰略目標,不斷加強對臺軍售的力度。2022年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竄訪中國台灣地區。這是美方違背在台灣問題上向中方做過的鄭重承諾,企圖“以臺制華”的危險挑釁,嚴重損害臺海和平穩定,不僅損害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也給中美關係帶來了巨大挑戰和危害,導致臺海局勢更加緊張,險象環生。同時,在“科技戰”和“人權外交”上,美方也強化了與台灣關鍵産業和價值觀的聯結。

 

新年專稿: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險象環生,契機尚存

 

對俄烏軍事衝突的升級與美歐國家的應對策略,島內政治人物的解讀並不一樣。或擔心台島戰事突起,或寄希望美、日等西方國家進一步介入臺海事務。在中美新一輪政治博弈中,台灣可選擇的空間日益縮小,兩岸政治關係持續緊張。民進黨當局對所謂“台灣主權和安全”議題的炒作以及“倚美拒統”的舉措,影響了兩岸在經貿科技領域的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開展。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在8月的大陸之行和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的慘敗,意味著民進黨當局全面倒向美方的策略已經招致島內其他黨派和多數民眾的強烈反彈。在民進黨掌握行政和立法的豐沛資源、強行通過“反滲透法”,以及干擾對其不利的自由言論的情況下,執政版圖仍遭受極大衝擊,反映了島內“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的主流民意。

 

受到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美國對華貿易戰不斷“加碼”、全球經濟低迷和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等疊加因素的影響,2022年兩岸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兩岸人員正常交流受到影響。根據大陸海關的統計,2021年,兩岸貿易金額達到創紀錄的3283億美元;台灣地區對大陸出口總額達到2499.79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24.7%;台灣地區自大陸進口總額則為783.64億美元,成長30.4%。2022年前三季度兩岸貿易額為2460億美元,其中台灣地區對大陸出口總額為1829.2億美元,同比增長0.8%;台灣地區自大陸進口總額為630.8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島內經濟發展的前景並不樂觀,特別是臺積電在美方的壓力下赴美設廠,引起了島內有識之士的批評和憂慮。

 

新年專稿: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險象環生,契機尚存

 

2023年,兩岸關係依然面臨困難和挑戰,但也意味著機遇和發展。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向美方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美國不能也不應逾越的紅線”。對於中美來説,當務之急是把兩國元首的共識轉化為實際政策和具體行動,這也是下階段穩定和發展中美關係的主軸主線。而在島內的政治博弈中,如何緩和兩岸關係、發展經濟和造福民生,是島內政治人物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大勢浩浩蕩蕩、不可阻擋,兩岸同胞共同發展的歷史機遇千載難逢、不容錯過。兩岸同胞要秉持民族大義,擔負歷史責任,共護臺海和平穩定,共享祖國強盛榮光。我們堅信,只要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同心同行,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者:林岡)

展開全文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發表新年寄語

2023-01-02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發表新年寄語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在《兩岸關係》雜誌2023年第1期上發表題為《賡續初心擔使命 砥礪奮進續華章》的新年寄語,代表海協會向台灣同胞致以新年問候和祝福。

 

賡續初心擔使命 砥礪奮進續華章

——2023年新年寄語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 張志軍

 

歲序常易,華章日新。值此癸卯新春來臨之際,我謹代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向廣大台灣同胞和所有心繫兩岸關係發展的朋友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新年的祝福!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風險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祖國大陸全面把握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燃情冬奧到活力進博,從神州飛天到空間站築夢,從航母下水到大飛機交付,從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到高品質發展勢頭不減,從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到民生福祉有效保障,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制優勢和治理效能。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擘畫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確定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錚錚號角。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中華民族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前行的步伐將更加鏗鏘有力,復興的前景將更加勢不可擋。

 

2022年也是海協會工作服務大局、砥礪奮進的重要一年。一年來,面對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反華勢力相互勾結、臺海形勢愈發複雜嚴峻的挑戰,祖國大陸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兩岸同胞共同願望出發,牢牢把握大局大勢,採取果斷有力措施,堅決回擊“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廣泛團結台灣同胞共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紮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堅定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一年來,海協會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黨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指導下,秉持建會初衷,立足功能定位,在服務工作大局、推動交流合作、維護同胞權益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我們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舉辦紀念“九二共識”30週年系列活動,系統回顧闡釋“九二共識”的歷史經緯、核心意涵和重大意義,體現對兩岸歷史事實的尊重和對共識意義價值的珍視,發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期盼祖國早日統一的時代強音。我們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兩岸一家親”理念,以“民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堅守與執著,妥善處理各類涉臺突發事件和急難救助事項,為維護兩岸正常交流秩序、保障兩岸同胞正當權益盡心竭力。我們始終保持與台灣各界的聯繫與交流,參加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各地涉臺活動,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座談,接受媒體採訪,在傳統節慶與臺胞代表聯誼活動,廣泛接觸台灣各界朋友,宣傳對臺政策,表達關心慰問,聽取意見建議,為增進兩岸同胞感情、維護兩岸交往勢頭貢獻力量。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新的一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一年。隨著黨的二十大所擘畫的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各項戰略規劃和重大舉措的全面實施,祖國大陸更高品質的發展、更高水準的開放、更深層次的內需、更高效能的治理,將對兩岸經濟合作産生強大賦能,為廣大臺胞臺企分享機遇和實現更好發展提供重大利基,為推進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奠定更堅實基礎,提供更有力支撐。

 

儘管國際局勢依舊風雲激蕩,兩岸關係依然陰霾籠罩,但前進道路上的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上下求索的堅實腳步,也無法阻擋中華民族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價值追求。我們有堅強的決心、堅定的意志、強大的能力遏制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確保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也有真誠的意願、恒久的耐心和包容的胸懷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持續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和感情親情。我們將切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作出的總體部署和戰略安排,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在復興偉業中錨定祖國統一的目標,在恢弘變局中把握祖國統一的時勢,繼續以中華文化激蕩共鳴,以輝煌成就鞏固認同,以中國精神鼓舞人心,以宏偉藍圖催人奮進,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付出更多努力、作出更大貢獻。衷心期盼兩岸同胞攜手努力,共肩道義,推動兩岸關係激濁揚清、重回正軌,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共享錦繡中華盛世榮光。

展開全文

兩岸經濟唯有繼續加強合作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

2022-12-21

在20日閉幕的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與會的兩岸嘉賓一致認為,三十多年來,兩岸經濟合作的領域逐步擴大,産業分工合作關係更加密切,産業依存融合不斷提升,兩岸之間經濟脫不了鉤、斷不了鏈,唯有繼續加強合作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

 

近十年來,大陸出臺了多項惠臺政策和措施,不僅惠及臺商臺企,更是使大陸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島外投資目的地和最主要貿易順差來源地。臺商在大陸投資項目總數達12.4萬個,增加了近45%。在大陸的許多臺企還增資擴産,僅今年在大陸上市的臺企就新增了9家,使在大陸上市的臺企總數達到58家。與此同時,兩岸貿易額大幅增長,由2011年的1600億美元增長到去年(2021年)的3200多億美元,翻了一番。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説,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的衝擊,大陸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從今年1月至11月,兩岸貿易額達到2945億美元,這充分表明大陸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郭金龍説,兩岸經貿合作充滿動力和機遇,也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

 

兩岸經濟唯有繼續加強合作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出席了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開幕式並致辭。劉兆玄説,由於新冠疫情不斷蔓延、中美貿易戰及科技戰加劇、全球産業鏈分工態勢丕變,加上氣候變遷、通貨膨脹、俄烏戰爭等各種複雜多變的危機接踵而至,導致世界經濟格局嚴重不確定,阻擾了全球經濟的正常運行,也影響了兩岸産業的交流合作。兩岸如何攜手合作,逢凶化吉、轉危為安,考驗著兩岸産業的智慧和韌性。劉兆玄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深化雙邊經貿交流,拓展未來新興商機。二是加速數字綠色發展,推動産業創新鏈合作。三是協助拓展內需市場,積極掌握新的商機。四是落實各項惠臺措施,紓解臺商經營困難。劉兆玄還表示,許多臺商都希望疫情之後兩岸能儘速開放航點、增加航班,讓人員交流和貿易往來恢復正常,以便企業展開新的衝刺。

 

據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0日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台灣地區的外銷訂單總金額為501.4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53.6億美元,下降23.4%,是連續三個月的負增長。台灣淡江大學財金係教授李沃墻分析了今年兩岸經貿數據,並説由此可以看出台灣對大陸經貿的依賴程度有增無減。如果兩岸關係一直無法修補,特別是民進黨當局不儘快改變目前執行的兩岸關係政策,那麼未來對台灣經貿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兩岸經濟唯有繼續加強合作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

 

日前,台灣《經濟日報》舉辦了“2023年經濟關鍵字預測”票選活動,“韌”字以最高票當選。報社總編輯費家琪表示,這體現了台灣各界期勉經濟在多重不確定因素下能夠實現逆勢成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這為兩岸經貿合作提供了強大的信心支撐,也為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兩岸中國人是一家人,兩岸産業優勢互補,只有團結起來,堅定不移地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作者:左鎮)

展開全文

宋濤發表新年寄語:攜手奮鬥 共創偉業

2023-01-02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在2023年第1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題為《攜手奮鬥 共創偉業》的新年寄語,向廣大台灣同胞致以新年祝福和誠摯問候。

 

宋濤表示,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了新年賀詞,向海內外中華兒女致以新年祝福,其中強調,“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宋濤表示,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勇毅前行,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宋濤指出,2022年,我們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團結兩岸同胞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對臺工作取得新的進展。一年來,我們持續向台灣同胞和國際社會講清台灣問題歷史經緯和對臺大政方針,引導兩岸同胞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對話協商,引領兩岸關係發展方向。我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為臺胞臺企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助力臺商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參與高品質發展。我們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勢力謀“獨”挑釁,有效震懾外部勢力“以臺制華”行徑。

 

宋濤表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將繼續努力為兩岸同胞謀利造福,促進兩岸各行業、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將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我們堅信,只要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同心同行,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就一定能夠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展開全文

新年專稿:2023年,謀求兩岸和平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2022-12-30

2022年的臺海局勢實在不平靜。有臺媒説,2022年的台灣處在近些年來最動蕩的時刻。儘管如此,台灣社會的絕大多數民眾堅持認為在即將到來的2023年,應該繼續謀求兩岸和平。

 

島內《遠見》雜誌最近公佈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主張兩岸應該增加互動的比例接近六成;超過半數的民眾不願意親自或者送家人上戰場,這在20歲-29歲青年群體裏表現得最為突出。這説明,謀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新年專稿:2023年,謀求兩岸和平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但是,民進黨當局置主流民意于不顧,逆潮流而動,堅持所謂的“抗中保臺”,以謀求在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繼續執掌政權。當然,眼看著“抗中保臺”牌逐漸失靈,不僅被台灣大多數民眾識破,還讓民進黨在上個月的“九合一”選舉中失分多多,於是民進黨最近換了一個口號,讓“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拋出了所謂“和平保臺”的提議,試圖將民進黨打扮成區域和平和臺海和平的追求者,將大陸方面渲染為要改變臺海現狀的壓迫者。另外,民進黨當局繼續推動“以武謀獨”,決定延長檯灣地區的義務兵役時間,從現在的四個月延長至一年。延長義務兵役時間的決定立即招致台灣民眾的強烈反對。他們説,改善兩岸關係是要增進兩岸之間和平交流互動,不是要民進黨當局在大陸面前以武抗衡。

 

謀求兩岸和平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儘速改善社會經濟現狀是台灣社會多數民眾最關心的議題。2022年的台灣經歷了罕見的通貨膨脹,CPI連月增幅超過3%,創下十幾年來新高,而基層勞工實質薪資不漲反退。這在台灣選出的2022年度代表漢字就有充分的體現——“漲”!排在其次的是“撐”“騙”“假”等一系列負面含義的字眼,説明台灣社會經濟狀況不佳已引發多數民眾強烈不滿。至於對2023年的經濟前景展望,台灣多數民眾持悲觀態度。《遠見》雜誌的民調顯示,認為來年經濟繼續變差的比例高達43%,認為能變好的比例僅佔31%。因此,和平發展兩岸關係成為大多數民眾嚮往的目標。

 

新年專稿:2023年,謀求兩岸和平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二是民進黨當局的政治信用在島內民眾心目中破産。在台灣地區2022“九合一選舉”中,民眾看不到民進黨候選人的政見主張,滿眼看到的是連環爆炸的各類弊案,尤其是綠營中所謂光鮮亮麗的政治明星如林智堅、鄭文燦、蔡適應等人都被曝出有重大問題。選舉過後,民進黨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地追殺政治對手,放任“黑道”“黑金”合流……對此,在上述民調中有超過半數的民眾認為“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應該讓民進黨在2024年下臺!

 

三是大陸持續對臺釋出善意與美國不斷“掏空”台灣形成鮮明對比。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戰略不動搖,堅持“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主張更精準地打擊“台獨”分裂勢力、更有力反制外部干涉勢力。2022年的臺海確實經歷了驚濤駭浪,但大陸依舊堅持“以融促統”,各省市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措施不斷豐富升級,對臺釋出的善意與島內期盼兩岸和平互動交流的聲音形成良性互動,也使兩岸關係轉圜的空間不斷擴大。相反,美國大幅升高打“台灣牌”的強度、頻度和力度,已經引發島內各界的強烈不滿,尤其是美國逼迫臺積電赴美投資設廠等行為加深了台灣社會的疑美情緒,也使美臺勾連在島內愈發不得人心。

 

新年專稿:2023年,謀求兩岸和平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維護臺海和平、促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僅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也是兩岸民眾共同的心聲。但是,和平不會從天而降,謀求和平環境需要兩岸民眾共同努力。面對即將到來的2023年,衷心希望兩岸民眾和衷共濟,勿讓“台獨”分裂分子和外部干涉勢力破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兩岸民眾齊心聚力,兩岸關係必定能夠行穩致遠。(作者:李牧野)

展開全文

新年專稿:民進黨當局“以武謀獨”“挾洋謀獨”必定是死路一條

2023-01-03

2022年,民進黨當局妄圖“以武謀獨”,圖謀“挾洋謀獨”,加緊與外部勢力勾結,加速提升臺軍戰力,不斷挑動臺海緊張局勢。但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興風作浪,都無法改變兩岸走向統一的歷史大勢和民心所向。

 

民進黨當局大肆渲染“大陸威脅”,挑動臺海危局。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及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等,頻頻向臺軍官兵大肆渲染“大陸威脅”,販賣“兩國論”“互不隸屬論”等“台獨”理念,聲言臺海周邊情勢日益緊張,要求臺軍持續提升戰力,強化戰備因應。對於民進黨渲染軍事威脅,煽動對立對抗,不斷進行謀“獨”挑釁,越來越多的島內民眾已經認清民進黨才是造成當前臺海形勢緊張動蕩的根源。

 

新年專稿:民進黨當局“以武謀獨”“挾洋謀獨”必定是死路一條

 

民進黨當局宣揚所謂的“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將台灣年輕人推向戰場。蔡英文聲稱,“台灣處在威權主義擴張的第一線”“備戰才能夠避戰,能戰才能止戰”“台灣必須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才能更有力的確保台灣的安全與利益”。為提升台灣戰力,民進黨當局正在落實相應制度改革,推動募兵制度,“嚴考核、嚴淘汰”,精進軍事教育、培育防務文官與軍文合作等面向的變革。首先是延長服兵役時間。從2024年起,將義務兵役從4個月延長至1年,適用對像是2005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役男。二是增加訓練強度。新兵兩個月的入伍訓練實彈射擊從86發子彈增加到160發子彈,全役期的射擊數量不低於800發。三是提升士兵待遇。以二等兵為例,一年義務役的薪資包含保險和餐食費,將大幅提高到26307元新台幣。另外,據臺防務人士透露,在這次規劃中,未來由志願役組成“主戰部隊”,擔任海、空等安全任務;由義務役為主擔綱“守備部隊”,負責守備、軍事與民間重要設施防護與協力民防等任務。

 

民進黨當局為落實“親美倚美”和“挾洋謀獨”政策,不斷提升與美國所謂實質關係,而美國為落實“以臺制華”,也密集指派軍事高官,為臺軍事戰略下“指導棋”。2022年3月1日,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率團訪台;2022年3月10日,美國國防部戰略、計劃與軍事能力助理部長卡爾林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台灣應建構所謂“不對稱戰力”,使中國大陸挾強大武力進犯時“盡可能滿頭包”;負責政治軍事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劉易斯表示,美方並不樂見衝突發生,但台灣需優先考慮短程防空、海軍水雷、海岸防禦和巡航導彈,美臺之間也對何謂“非對稱”系統漸有共識;2022年3月29日,美國參議院通過《2022年美國競爭法》,法案囊括多項所謂“親臺”條文,諸如支持定期對臺軍售、允許台灣人員在美國秀“旗幟”、成立美臺文化交流基金會等;2022年4月14日,美國聯邦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格雷厄姆率領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等6名參眾議員訪台,並會見蔡英文,向其介紹如何規劃台灣戰力;2022年12月24日,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通過,公然在台灣問題上説三道四,甚至包含為中國台灣地區提供“軍事融資”和售武等內容。

 

新年專稿:民進黨當局“以武謀獨”“挾洋謀獨”必定是死路一條

 

2022年11月26日,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舉行,民進黨遭遇慘敗。選舉結果反映了“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才是島內的主流民意。民進黨當局不斷謀求“以武謀獨”“挾洋謀獨”,顯然與島內的主流民意背道而馳,必將是死路一條。未來,民進黨當局若不迷途知返,必然會遭到民意的嚴懲。祖國大陸也將以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強大的能力堅決挫敗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作者: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鐘厚濤)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