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會” 號角“連聲起”——從地方新舉措看開年“拼經濟”

一年之計在於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月28日,即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山東、浙江、上海、甘肅、重慶、陜西等地就紛紛召開會議,鼓士氣、劃重點,圍繞擴大內需、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創新深化等經濟發展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新春伊始,多個省市召開新春“第一會”,2023年“全力拼經濟”的號角已經吹響。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多地的新春“第一會”釋放出了“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幹”的信號,強調政策靠前發力和力爭“開門穩”。

 

如,甘肅全省經濟運行調度會議強調,“堅持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開局就是決戰的幹勁抓發展,以起步就是衝刺的拼勁促增長”;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提出“奮力奪取一季度‘開門穩’‘開門紅’,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開好局、起好步。”江蘇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提出要引導預期、提振信心,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分析,主動作為、靠前發力,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舉措落地見效。

 

新春“第一會”所釋放出的信號也與多地政府“一號文件”全力拼經濟的基調形成呼應。遼寧省人民政府發佈《遼寧省進一步穩經濟若干政策舉措》,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江蘇省印發《關於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今年多地的“一號文件”都聚焦當地的經濟發展工作。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各省在節後首個工作日密集召開會議作出部署,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落實。今年各地都在搶抓有利時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而從新春“第一會”的具體部署安排,也可洞悉今年地方穩經濟的重點、著力點。

 

細看各地提出的“任務清單”,擴大內需均被放在重要位置,從恢復和擴大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到釋放城鄉協調發展潛力,各地著力細化實化各項擴內需政策,暢通經濟循環。

 

投資將繼續挑大梁。2022年,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5.1%,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齊抓共進,一批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浮出水面。

 

陜西全省開展高品質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幹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活動動員會28日召開。據悉,陜西計劃2023年全省安排省級重點項目643個、年度計劃投資4800多億元。“綜合考慮重大項目安排及資金要素等保障,我們將全年固定資産投資目標設定為增長5%左右,總規模將邁上一萬億元的新臺階。”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29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産投資司司長羅國三日前表示,短期來看,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增長對擴大國內需求,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具有重要作用;長期來看,一批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為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消費將更好發揮基礎性作用。多地提出硬舉措著力恢復和提振消費,例如,根據《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對個人消費者今年6月底前置換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財政補貼;市區聯動發放文旅、體育、餐飲、零售等專項消費券。山東強調,要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以穩就業、促增收解決“不敢消費”問題,以提品質、強引導解決“不願消費”問題,以創場景、優環境解決“不便消費”問題,大力提振消費信心,加快推動消費復蘇。

 

“各地都普遍強調要加快消費修復,搶抓重大項目建設,這意味著內需對今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顯著提升。”王青説。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創新驅動引領、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推動經濟“總量增”的同時,各地也著力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品質提升。

 

上海市28日召開了2023年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同日《上海市加強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也公開發佈,這一方案被稱作“上海優化營商環境‘6.0版’”,從深化重點領域對標改革、優化企業全生命週期監管服務、支持重點區域創新引領、加強組織保障等4個方面推出27大項、195小項任務舉措。浙江提出,“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加快打造高水準創新型省份”“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推動以數字經濟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等。

 

王青認為,各地圍繞高品質發展主題,依託區域發展戰略,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特徵、經濟發展狀況,注重發揮比較優勢,對今年經濟工作做出了具體安排和全面動員,釋放了全力推動2023年經濟增速回升的明確信號。今年國內GDP增速有望在全球經濟減速背景下逆勢回升。(記者 張莫 汪子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