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我們的青春像花一樣綻放”

 

“在嘉年華現場,我看到這麼多台灣青年歡聚烏鎮,他們在大陸的各個不同的城市發展、打拼,我們的青春就像每朵不同的花一樣在綻放。這次來到烏鎮,認識了不少的朋友,也聽説了他們的很多故事,感覺個個都很精彩。”清華大學醫學院就讀的台灣青年蔡承叡在“青春同行”兩岸新媒體創享嘉年華期間為大家帶來了他的原創説唱歌曲《選擇》。

 

“我們的青春像花一樣綻放”

 

台灣青年蔡承叡

 

8月29日,“青春同行”兩岸新媒體創享嘉年華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開啟。此次嘉年華活動以“‘e’起綻放吧 ”為主題。250余位兩岸自媒體博主、自媒體年輕人、平臺大咖從海峽兩岸匯聚而來,只為這場充滿流量密碼的時尚潮流趴。他們在捏面人、秀漢服、做漆扇、制香囊等文化活動中相知相交。

 

“我特別想嘗試一下捏面人,還想捏一個最近火遍全球的遊戲《黑神話:悟空》裏的悟空。” 蔡承叡説,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多去了解,多去宣傳,努力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知曉。

 

“我們的青春像花一樣綻放”

 

台灣青年劉仲恩

 

從台北趕過來參加活動的劉仲恩手裏拿著一個捏好的熊貓樣子的面人,它懷抱翠竹、憨態可掬。在劉仲恩看來,這只圓滾滾的熊貓藏著不少的功夫和技法。她説:“捏面人是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的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看似簡單,實則有些難,這神奇的技藝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

 

“我選的原料的顏色是藍綠色、深藍色、金黃色,這些顏色都是我特別喜歡的。把它們依次滴入水中,拿空白的扇子在其中來迴旋轉,再緩緩提起。我的這把青綠相間、點綴金閃的扇子就完成了。整個體驗過程非常有意思,隨著旋轉的方向或力道的不同,扇子最後形成的圖案也會不同。”身穿漢服的台灣女子商寧真完成漆扇製作後分享心得。

 

“我們的青春像花一樣綻放”

 

台灣青年商寧真

 

商寧真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和服飾,聽説這次活動有粧造體驗,商寧真便早早選好心儀的漢服,在化粧師旁做好準備。她説:“之前我還買過馬面裙、新中式襯衫,穿過苗族等少數民族服飾。每每穿上這些衣服,便會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了那個時代、那個場景,儀式感滿滿。”

 

台灣導演薛穎穜説:“來到浙江嘉興烏鎮,如詩如畫的景致與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瞬間將我俘獲。漫步在烏鎮的青石板路上,古色古香的建築與潺潺流水相映成趣。在這寧靜的氛圍中,仿佛時光都慢了下來,讓人得以細細品味歷史的韻味。”

 

烏鎮景區裏,薛穎穜乘坐小船穿梭于河道之間,感受微風拂面。他告訴記者,在這裡,每一處角落都似乎在訴説著古老的故事,讓人沉浸在中華文化的海洋中。此次盛會為兩岸青年提供了絕佳的交流平臺,讓我們共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未來我們會帶著這份珍貴的體驗,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交流不懈努力。

 

“我們的青春像花一樣綻放”

 

台灣導演薛穎穜(右)

 

近年來,小紅書、抖音、B站等大陸社交軟體深受台灣年輕世代青睞。此次嘉年華除了大受歡迎的中華傳統文化,網絡文學、網劇等當下引發年輕人興趣的領域也成為大家探討交流的話題。

 

台灣旅行博主“劉寶寶”説:“兩岸年輕人通過網絡短視頻、直播、遊戲等線上相識,並對彼此充滿好奇,再通過旅遊、求學、工作等線下增進了解,這就是兩岸年輕一代交流的新方式。”

 

“我們的青春像花一樣綻放”

 

“青春同行”兩岸新媒體創享嘉年華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開啟現場

 

兩岸同胞有著共有的文化基因,兩岸青年更擁有共同語言、共同興趣、共同話題。烏鎮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在這裡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擅長,發揮自己的潛力。相信未來兩岸青年能夠攜手合作,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作者:如之)

記者手記: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峽

2024-08-30

對於這場嘉年華,在大陸生活10年的台灣建築師黃潔如最期待的是漢服體驗。“我周圍有很多台灣朋友,都很嚮往大陸年輕人在日常自然穿著漢服的文化氛圍,可以提高文化自豪感。”

 

如今,黃潔如已在西安創立空間設計品牌,曾參與城市規劃、鄉村改建等不同類型設計項目,她同時還是一位嫁到陜西的台灣媳婦,以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研究生。把10年青春留在大陸,是因為大陸“建設快、舞臺大、機會多”,讓她找到了“和城市一起成長、同頻共振的感覺”。

 

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的台灣姑娘林家萱,如今在浙江橫店擔任禮儀指導,已參與多部影視劇禮儀指導、場記、舞蹈編導的工作。大到祭祀儀仗的佈置,小到桌上的菜品及書信的規制,都需要最大限度還原歷史細節。在這次活動中,她作為講師,在“錦繡中華”研學講座上分享和推廣漢服及傳統文化。

 

“每當我穿上漢服,就像將古韻飛揚的中國歷史‘穿’在了身上,感受著先祖們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她説,文化的傳承就在身邊,兩岸青年應攜手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記者手記: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峽

 

8月29日,在浙江烏鎮舉辦的“青春同行”兩岸新媒體創享嘉年華上,兩岸青年共同體驗漆扇、制傘等非遺技藝。新華社發

 

兩岸同胞有著共有的文化基因,兩岸青年更擁有共同語言、共同興趣、共同話題。對臺青們而言,嘉年華上的傳統文化活動,是新鮮的、也是熟悉的,在互動中激蕩出的文化共鳴使彼此的心更親了、更近了。

 

在大陸青年導演王青陽看來,這同樣是一段難忘的回憶。他曾拍攝《臺青“橫”有戲》系列短劇,和台灣朋友一起在橫店拍攝古裝戲。這次來到烏鎮,他有了更多機會與臺青朋友暢談影視領域的發展。

 

説起近年來兩岸青年的交流交往,黃潔如的感受頗具代表性:“網絡無界限。近年來因為自媒體的崛起,更多年輕人通過抖音、小紅書等各種社交平臺了解大陸人的日常生活,讓兩岸年輕人有了更深層的討論和創意上的碰撞,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彼此。”

 

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近年來,大陸接連出臺並落實落細各項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助力臺胞臺企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享受同等待遇,為台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

 

曾經,台灣青年創業大學生闕鬱璇創辦的“台灣學生不迷陸”自媒體賬號,幫助許多台灣青年了解大陸升學、求職、創業等信息;如今,她和台灣團隊在浙江溫州創辦的“心遇茶香”飲品品牌,正忙著推出“秋天第一杯台灣味道的奶茶”;未來,她希望以“繁星計劃”招引更多台灣青年擔任分店店長,在大陸形成臺青就業體系。

 

而2024年的暑假,有更多“以青春之名”的民間活動為兩岸青年架起橋梁。

 

正如這一天的烏鎮,在風聲、槳聲與水聲中,混入電音和説唱;在燈影、倒影與人影間,融入炫光和流彩。年輕人們講故事、交朋友、唱歌、跳舞、品嘗美食、拍攝合影,青春恰自來。

 

“小時候經常看大陸電視劇,對於乘坐烏篷船、品豐盛早茶,感受江南水鄉、感受煙雨朦朧,有著格外的嚮往!”台灣旅行博主“劉寶寶”感嘆;“台灣年輕人第一次來烏鎮會覺得蠻酷的,因為在台灣幾乎看不到這樣既古老又年輕的水鄉。”闕鬱璇説。

 

“來過,未曾離開。”這是互聯網上關於烏鎮的經典評語。

 

“希望還能再來。”這是台灣青年暢遊烏鎮後留下的感言。

 

山河錦繡,燦若銀漢。不止烏鎮,還有塞北的大漠、北國的冰雪、嶺南的早茶,眾多古鎮新城、青山綠水、風土人情亦值得奔赴。

 

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峽,未來可期,故事待續。

展開全文

“e”起綻放吧|在兩岸融合發展中貢獻青春之力

2024-09-02

8月29日,“青春同行”兩岸新媒體創享嘉年華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舉辦。此次嘉年華活動以“‘e’起綻放吧 ”為主題,兩岸青年齊聚烏鎮,共同參與富有互動性和趣味性,充滿中華文化、民俗民風、熱門影視、音樂潮舞、時尚美粧、休閒美食、旅遊出行等流量密碼的新媒體嘉年華。據介紹,參加活動的兩岸自媒體博主超250人,其中台灣博主超150人。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同胞有著共有的文化基因,兩岸青年更擁有共同語言、共同興趣、共同話題。在捏面人、秀漢服、做漆扇、制香囊等嘉年華文化活動中,兩岸青年互學互鑒、相交相知的身影已經成為了今夏海峽的一道亮麗風景。這也再次表明,兩岸同胞命運與共、血濃于水的紐帶都是割不斷的。

 

世界因互聯網而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豐富。近年來,新媒體發展為兩岸民眾交流交往交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比如,借助抖音、小紅書、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兩岸青年人能夠更快、更好地了解彼此,進而增進友誼,累積互信。在本次嘉年華活動中,兩岸青年手牽手、心連心,暢敘情誼、碰撞思想,就有助於在共同的文化根源中找到心靈的共鳴。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在交融中促進心靈契合,兩岸青年也正攜手同心成為新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和貢獻者。

 

扛起時代責任,實現青春理想。近年來,大陸接連出臺並落實落細相關政策措施,為台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這就為兩岸青年有力搭建起創新創業交流的平臺,為台灣青年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大空間、搭建圓夢舞臺,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新動能。不斷完善台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實習、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支持兩岸青年開展各式各樣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台灣青年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青春理想。

 

兩岸發展的未來屬於青年,民族復興的希望寄予青年。當前,許許多多台灣青年在大陸的不同領域、不同崗位推動兩岸交流、投身祖國建設,譜寫著人生的壯麗篇章。“青春同行”兩岸新媒體創享嘉年華就有助於帶動更多台灣青年參與到兩岸交流中來,在促進心靈契合中彰顯青春之姿,在兩岸融合發展中貢獻青春之力,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了更多青春活力。以青春之名,未來可期。兩岸同胞在常來常往、互動交流中增進理解、厚植感情,實現心靈契合,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甄宏)

展開全文

劉畊宏與兩岸青年一起體驗非遺技藝

2024-09-02

中新社烏鎮8月29日電 (張楊彬)“我猜其中有丁香、藿香。”劉畊宏拿起一串香珠,仔細分辨其中層疊的藥材。29日,這位憑藉《本草綱目》毽子操“出圈”的台灣健身主播研究面前的幾十味中藥材,思考如何製作一個別致的中藥香囊。

 

“青春同行”兩岸新媒體創享嘉年華當日在浙江烏鎮舉辦。兩百餘位兩岸青年網紅博主、自媒體達人走進粉墻青瓦的院落,體驗最“city”的非遺技藝。

 

執箭、瞄準、投!劉畊宏與身旁的台灣青年一同站定,眼前的壺雖不似古代的貫耳投壺,但作為“簡化版”,命中的難度依然不小。每人十支箭矢,第一輪以劉畊宏投中兩籌勝出,另一位參賽者壺內空空,卻也不惱,約定下次再戰。

 

“説起最早接觸的非遺技藝,大概是在中學時練習的抖空竹。”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劉畊宏講起兒時記憶。他説,傳統文化已在不知不覺中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人們往往是“日用而不覺”。“但我們要去了解這些技藝、文化的歷史和源頭,也就是‘知來處’,這讓我們的體驗更深厚、更有滋味。”

 

台灣博主劉蕾蕾專程從台北趕來,本次非遺體驗給她帶來了第一個旅途紀念品——一隻麵糰做的圓滾滾的熊貓,它懷抱翠竹、憨態可掬。指導劉蕾蕾捏制熊貓的,是國家級非遺“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郎佳子彧,他帶來的依據《黑神話:悟空》中齊天大聖形象捏制的面人,吸引了臺青紛紛打卡合影。

 

“我之前買過馬面裙、新中式襯衫,但這是第一次體驗全套的漢服粧造。”台灣青年商寧真輕撫發上珠翠,輕紗羅裙已俘獲了這位來自台灣藝術大學的年輕人的心。

 

製作一把獨一無二的漆扇是商寧真此行心願之一。將藍色、金色、綠色等顏料點入水中,旋轉下扇,再緩緩提起,一把青綠相間,點綴金閃的扇子就完成了。“控制好顏料比例,還要留有一定空白。”她分享了漆扇製作心得,“就像一幅中式山水畫,留白才是點睛之筆。”(完)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