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一盞盞花燈點亮了兩岸的美好前程

“萬巳如意 福映海峽”2025年元宵節海峽兩岸民俗文化活動2月9日在福建福州舉行,兩岸同胞齊聚,“花式”鬧元宵;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交流活動2月8日在福州瑯岐舉行,這是馬尾·馬祖元宵節俗參與春節申遺成功後舉辦的首場“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兩岸鄉親共聚一堂,歡度佳節……

 

一盞盞花燈點亮了兩岸的美好前程

 

“萬巳如意 福映海峽”2025年元宵節海峽兩岸民俗文化活動在福州舉辦。圖為台灣舞者在表演少數民族舞蹈《精神舞》。

 

夜色微瀾,燈火闌珊。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寓意團圓和美,承載著兩岸中華兒女關於親情與思念的情感記憶,一盞盞花燈不僅點亮了節日的喜悅,更點亮了兩岸的美好前程。

 

作為一名遼寧的姑爺,在元宵節前,來自台灣的我沉浸在濃郁的北方年味中。我走進了瀋陽老北市皇寺廟會與錦州古塔廟會。瀋陽作為東北的文化重鎮,歷史上一直是滿族與漢族文化交融之地。瀋陽老北市皇寺廟會是這座城市元宵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廟會之一。每年元宵節,這裡都會舉辦大規模的民俗表演、花燈展覽、美食集市等活動,吸引著無數當地市民和外地遊客。與台灣的燈會和夜市文化有很大不同,廟會上最受歡迎的表演有東北秧歌與二人轉,穿著鮮艷服飾的秧歌隊伍載歌載舞,二人轉表演者用幽默詼諧的方式講述東北的民間故事,讓台灣遊客忍不住駐足觀賞。此外,皇寺廟會還展示了滿族風情與傳統手工藝,剪紙、皮影戲、滿族服飾等滿族特色手工藝品吸引不少旅客購買留念。

 

當然,最不能錯過的還是寒冬中熱氣騰騰的東北美食。大街小巷瀰漫著東北特色小吃的香氣,糖葫蘆、炸糕、豆腐腦、酸菜白肉鍋、烤串等讓台灣遊客垂涎欲滴,爭相品嘗。在元宵節必不可少的賞花燈環節,皇寺廟會的花燈設計充滿東北風格,結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包含生肖、神話故事等主題。趣味猜燈謎活動更將廟會的氣氛推向高潮 ,遊客們躍躍欲試,紛紛參與挑戰。

 

除了瀋陽的皇寺廟會,今年我還特別去了錦州。錦州作為遼寧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其元宵節充滿了濃郁的傳統色彩。尤其是古塔公園的燈會,讓人仿佛穿越回過去。相比瀋陽的皇寺廟會,錦州古塔廟會的燈展更具詩意和觀賞性。園內各種花燈競相綻放,包括傳統宮燈、手工製作的宮燈。花燈上面還有書法對聯和精緻的剪紙。

 

一盞盞花燈點亮了兩岸的美好前程

 

作者來到錦州古塔廟會(作者供圖)

 

作為一名台灣同胞,在東北過元宵節帶給我一場別樣的文化交流與體驗。瀋陽老北市的皇寺廟會和錦州古塔廟會,以其獨特的北方年味、傳統民俗表演、美食文化和花燈展覽,讓我感受到新奇的節日氛圍。

 

元宵節這一天,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會想起家的溫暖,渴望與親人團聚。當一顆顆熱氣騰騰的湯圓在鍋中翻滾,象徵著一家人的團圓,也寄託著兩岸同胞盼望團圓的心願。如今,越來越多的兩岸家庭緊密相連,越來越多的臺商、臺青在大陸發展,越來越多的大陸朋友來到台灣交流,彼此間的羈絆無法割捨。這份情誼,正如元宵節的花燈一般,溫暖而明亮。

 

在元宵佳節,我們期盼的不僅僅是元宵佳節的相聚,更希望兩岸同胞這份融合、交流和理解能夠持續下去,讓兩岸的未來攜手同行。願一盞盞元宵燈點亮我們的夜空,也點亮兩岸同胞團圓的美好未來。(作者:羅鼎鈞)

正月十五鬧元宵,花好月圓家家歡

2025-02-10

新華社天津2月10日電(記者周潤健)“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猜一猜,這首詩説的是哪一個節日?謎底是:元宵節。

 

這首詩的作者為唐代詩人張祜。此詩描寫了唐朝時長安的元宵節景象:家家燈火,處處歌舞,熱鬧非凡。

 

俗話説“正月十五鬧元宵”,民俗專家表示,元宵節主打一個“鬧”字,人們通過各種民俗表演、歌舞晚會、燈會燈展等民俗活動,寄託對闔家團圓的美好願景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期待。

 

正月十五鬧元宵,花好月圓家家歡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俗稱“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自古以來就有放燈和觀燈的習俗。

 

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來華介紹,隋代時,隋煬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舉行盛大的燈會;唐代時,燈會發展為熱鬧的燈市;宋代時,元宵節更為熱鬧,幾乎成了居民們的狂歡節,街頭巷尾,燈火輝煌,歌舞百戲,人聲鼎沸。如今,燈會仍是元宵節中最熱鬧的一個活動,人們放燈、觀燈、賞燈、猜燈謎,俗稱“鬧花燈”。

 

放花燈、賞花燈,把人們帶入了一個異彩紛呈的燈光世界。花燈製作工藝有雕刻、繪畫、編織、刺繡等;製作材料有竹、木、綾絹、紙張、琉璃等;花燈上面繪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古今故事、民風民情等,與燈光相襯,更是精彩絕倫。

 

王來華表示,人們“鬧元宵”,又是色彩與聲音的交響合奏。元宵節載歌載舞,北方的秧歌戲、太平歌、太平鼓、跑旱船,南方的耍龍燈、舞獅子、花鼓戲、花燈戲,整個元宵節沉浸在燈火與聲浪交織的歡樂海洋裏。

 

正月十五鬧元宵,花好月圓家家歡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的上闋中,用花燈、煙花、歌舞、車馬等生動形象,渲染出一幅“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元宵節風俗畫卷。

 

王來華説,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熱鬧歡騰、祥和喜慶、歡天喜地的氣氛,表達了千家萬戶的人們納吉迎祥、驅邪禳災、祈祝豐年的心願。

 

春節,始於臘月初八止于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人們將從“年盹”中醒來,工作和學習也要進入正軌。年年慶新春,歲歲鬧元宵,在農曆新年首個月圓之夜,讓我們盡情地“鬧”一回,為新的一年注入更多的生機、希望和活力。

展開全文

2025年元宵節海峽兩岸民俗文化活動舉辦

2025-02-10

2025年元宵節海峽兩岸民俗文化活動舉辦

 

台灣舞者在表演少數民族舞蹈《精神舞》。

 

2025年元宵節海峽兩岸民俗文化活動舉辦

 

演出間隙,許多參演的小朋友在感受醒獅獅頭的可愛。

 

2月9日,“萬巳如意 福映海峽”2025年元宵節海峽兩岸民俗文化活動在福州晉安湖公園舉辦,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盛宴。

 

此次活動包括“開福道”環節、民俗巡遊、兩岸非遺大秀、非遺主題市集、非遺購物節、專家論壇、遊園猜燈謎等八大版塊,設置1個主會場和3個分會場,共集合6場舞臺表演、近20場民俗快閃秀、30多支非遺展演隊伍、80個市集攤位、百餘個非遺項目,把好看、好聽、好玩、好吃、好買的兩岸民俗活動匯聚一堂。

展開全文

“多彩非遺鬧元宵”精彩上演 多地景區延續濃濃節日氛圍

2025-02-10

央視網消息:春節假期結束,但多地景區依然延續著濃濃的節日氛圍。廣東肇慶9日舉辦了廣府文化廟會,元宵花燈展正式亮燈,來看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道。

 

肇慶地名的寓意是喜慶吉祥從這裡開始,透過鏡頭,大家可以看到花燈展現場非常熱鬧。記者手上的魚燈是春節很多地區必備的節日綵燈,寓意著年年有餘,而在記者身後就有18位小朋友手舉鯉魚燈起舞送福,非常喜慶。

 

“多彩非遺鬧元宵”精彩上演 多地景區延續濃濃節日氛圍

 

“多彩非遺鬧元宵”精彩上演 多地景區延續濃濃節日氛圍

 

廣東肇慶市封開縣的鯉魚燈舞是市級非遺項目,它從民間老藝人的記憶中可追尋到清代,主要在沿西江、賀江兩江交匯的鎮村流傳。由一群雌鯉及幼鯉組成,舞起來剛柔相濟、靈巧活潑,把鯉魚在水中的生活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寄託著“年年有餘”“鯉魚躍龍門”等美好願望。

 

雖然天很冷,夜間只有零上9℃,但現場的遊園熱情依然非常高,在公園的連廊裏既富有文化內涵又充滿趣味的燈謎更是吸引了不少的遊人,在猜謎過程中感受到了多彩非遺的獨特魅力。

 

“多彩非遺鬧元宵”精彩上演 多地景區延續濃濃節日氛圍

 

此刻音樂《合歡》響起,身著宋制漢服、頭戴簪花的女孩在裸眼3D全息投影前翩翩起舞,將宋代含蓄、典雅的美學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舞蹈與宋風水墨畫的巧妙融合,讓觀眾直觀領略到傳統繪畫藝術的魅力,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多彩非遺鬧元宵”精彩上演 多地景區延續濃濃節日氛圍

 

非遺集市上,國家級非遺竹編、市級非遺廣府金繡、國家級非遺端硯等藝術品琳琅滿目,美食專區也是香氣四溢,延續著濃濃的春節氛圍,“多彩非遺鬧元宵”廣府文化廟會不僅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深度體驗與傳承。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