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勇敢發聲 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扭曲
|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5-10-29 20:33:26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今年是台灣光復80週年。順人民之意,以國家之名。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並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此消息公佈後在台灣島內引發熱烈反響,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勇敢發聲,表示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扭曲,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定能共創美好未來。

“台灣光復紀念日不僅是追憶抗戰勝利、台灣光復的重要日子,更是凝聚民族力量、共創統一未來的重要契機。”新黨主席吳成典説,設立這個重要紀念日,是兩岸中國人攜手同心開創民族復興的新起點,希望兩岸同胞共同銘記這段歷史,傳承民族精神,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共同奮鬥。
“作為一個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中國人,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感慨道,“台灣光復這段歷史,是兩岸同胞共赴國難、共承苦難、共享勝利榮光的歷史證明。紀念台灣光復,不僅是回望一段所有中國人都不能、也不該忘記的歷史,更是為了從歷史的發展規律中,看清台灣的現實處境,找到走向未來的正確道路。”
台灣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説,台灣光復紀念日的設立有助兩岸同胞建構抗戰集體歷史記憶,特別是,使兩岸榮辱與共的中華民族意志在台灣更為茁壯,鑄牢大一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展開在北京的參觀行程。他感慨地説,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讓他想起6月份在上海參觀四行倉庫時,也是深受感動。而這些歷史在台灣已經被遺忘,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維繫歷史的傳承很重要,反觀台灣卻是在篡改歷史,民進黨是歷史的罪人。為何台灣會變成“親美”、“親日”、“仇中”?就是因為民進黨。館長強調,自己並非要大家記得仇恨,但歷史不能忘記,兩岸都是同胞。
中時新聞網以《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否認》為題發表文章表示,80年前,台灣民眾張燈結綵、敲鑼打鼓、興高采烈地慶祝台灣光復,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每一張臉上都充滿了笑容,台灣終於結束了被殖民、被歧視、被壓迫、被掠奪的歷史。台灣光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榮光和全體中華兒女的民族記憶,是中國政府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的重要鐵證。近年來,某些國際反華勢力與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試圖通過曲解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論”來否定“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法理事實,為“台獨”分裂製造輿論,可謂顛倒黑白。賴清德站在日本侵略者立場將抗戰勝利改稱“終戰”,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甚至宣稱“台灣沒有光復節”,這種言行既是對歷史的歪曲,也是對廣大台灣抗日先賢先烈的背叛。
《中國時報》日前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台灣光復80週年,不只是台灣的大事,更是中華民族的盛事。臺大教授許介鱗生前提及,光復之初十余歲的他已經學會唱《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抗日名曲,因為“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這句歌詞,道盡日據時期台灣同胞的心聲。令人費解的是,80年後,“光復”兩字對於賴清德而言,竟難以啟齒,這對台灣歷史是多麼大的諷刺。

“如何在台灣新生代中恢復這段歷史記憶至關重要”“兩岸同胞應聯結起來,讓共同的歷史記憶重新在島內得以恢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呼籲,我們不能忘記台灣被日本殖民那段屈辱的歷史,也不能忘記台灣光復這場光榮的勝利,這是屬於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民族記憶和共同的民族榮光。特別是在民進黨當局一邊拋出“終戰”“台灣地位未定”等“台獨”論調,一邊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妄圖讓兩岸越走越遠的當前,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對於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對於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反對“台獨”、反對外來干涉,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除了表達台灣光復的歷史不容扭曲外,許多台灣同胞還表示,兩岸同根同源,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同胞要一起攜手同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台灣光復的歷史告訴我們,兩岸同胞命運與共,應當團結一心、攜手同行。”台灣高雄市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孟繁珩説,兩岸同胞本就是一家人,當前,不僅要共同紀念台灣光復,更應當共同守護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攜手共創民族復興偉業。“台灣光復是全體中華兒女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榮光。”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説,以國家名義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彰顯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一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身在台灣的我,期盼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對此我很有信心。”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正義因捍衛而昭彰。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相信廣大台灣同胞定會站在歷史正確一邊,同大陸同胞攜手同心,同憶歷史、捍衛成果、守護家園,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作者:常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