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保護大熊貓 四川70年建了95個保護地

2019-09-11 11:19:23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李玥

保護大熊貓 四川70年建了95個保護地

  “對不起,我還在為大熊貓倒時差。”9月9日上午的發佈會上,在正式回答記者提問前,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包建華抱歉地揉了揉眼睛。8日,作為四川省代表,包建華向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贈送了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紀念品《大熊貓圖志》。上面記載:新中國成立70年來,四川累計建立95個保護地用於保護大熊貓。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大熊貓受威脅級別由“瀕危”改為“易危”。

保護大熊貓 四川70年建了95個保護地

9月9日,記者在新聞發佈會上拍照。

    大熊貓保護三階段

    從建自然保護區、強化大熊貓研究到啟動試點大熊貓國家公園

  包建華表示,四川的大熊貓保護經歷了初期、高速發展和新時期三個階段。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初期,以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物種保護為主。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中央就發佈了相關規定,嚴禁任意採捕大熊貓。上世紀60年代,大熊貓又被列入56種禁獵珍稀物種範圍。1963年,為保護大熊貓,四川建立包括臥龍等在內的首批5個自然保護區。上世紀70年代,依據全國第一次大熊貓調查結果,四川加快在各野生種群分佈地建立自然保護區。

  1978年至2016年是高速發展期,主要保護內容是開展科學研究、確保小種群續存。改革開放帶來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和資金,四川的大熊貓保護主要集中在強化大熊貓研究和遷地保護、實施重大生態工程和保護大熊貓棲息地、建設基因廊道和野化放歸大熊貓三方面。1983年和1987年,四川先後組建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兩大科研機構,並在1986年成功實現大熊貓人工繁育。上世紀80年代起,四川先後啟動生態移民、綠化荒山等行動,以後又實施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扭轉了大熊貓棲息地退化的趨勢。2005年,四川在全國率先開展放歸,陸續建成石棉縣小相嶺、滎經縣大相嶺兩處野化放歸基地,並逐步修復泥巴山等基因廊道。

  2017年後的新時期,中央明確四川牽頭啟動試點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這是中央交給四川的重大政治任務。”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導的保護地體系。大熊貓國家公園無論對於保護大熊貓,還是探路未來保護模式,均責任重大。目前,四川省已初步探索形成了“國家管理局—省管理局—管理分局”三級管理機構體系。

保護大熊貓 四川70年建了95個保護地

記者在發佈會現場提問。記者 郝飛 攝

    大熊貓保護效果

  95個保護地讓七成野生大熊貓六成棲息地得以有效保護

  截至目前,四川已累計完成大熊貓野化放歸13隻,大、小相嶺山系種群數量偏少等得到緩解。借助已成立的以大熊貓為主要保護對象的95個保護地(含自然保護區46個),全川70%的野生大熊貓和60%的大熊貓棲息地得以有效保護。

  包建華説,大熊貓保護的效果,體現在種群數量特別是野生種群變化上。2015年發佈的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數據顯示,四川的野生大熊貓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909隻恢復到1387隻。“通過保護大熊貓,也讓其他珍稀物種得到保護。”四川的自然保護區本是為保護大熊貓而設立,大熊貓的伴生動植物也因此找到了安身之所。“這就是明星物種的‘傘護’作用。”

   大熊貓國家公園

  不僅要保護大熊貓,更要建成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

  由於第一批保護地效果明顯,四川不斷加快保護地的設立,截至目前已累計設立各類保護地519處,總面積11.35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23.3%,涵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多個類型,包括全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自然風光最優美的名山大川。

  “當然,大熊貓的瀕危程度仍然存在。作為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旗艦物種,它在未來還要承載更多。”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四川省將重點借助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探索物種保護新模式。科學規劃邊界和管控分區,在嚴格控制人為活動基礎上,保護棲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建立引導激勵制度,增強社區群眾獲得感和參與度。組建大熊貓科學研究院、四川大熊貓生態科技園區,打造大熊貓核心展示區。

  “目前,我們已經著手大熊貓國家公園地方立法事宜。”包建華説,四川將努力把大熊貓國家公園建成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記者 王成棟)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