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進入新時代 成都經濟總量邁上1.5萬億元臺階

2019-09-17 09:25:32  來源:成都日報  編輯:李玥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並在天府新區首次提出建設公園城市,進一步明確了成都未來發展的戰略導向。

  國家戰略機遇在蓉疊加,國務院批復同意《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都實現由區域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的躍升,城市地位實現大躍升;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國務院批復設立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由內陸腹地轉變為開放前沿。與此同時,四川天府新區獲批成為國家級新區、成都市獲批成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天府國際機場開工建設、簡陽市劃歸成都代管,市委做出建設現代化東部新城的決定,成都城市格局實現由“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確立了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發出了建設世界城市的時代最強音。全市經濟總量躍升至副省級城市第三位,邁上1.5萬億元臺階,相當於世界排名第47位的葡萄牙的水準,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大關。

進入新時代 成都經濟總量邁上1.5萬億元臺階

  城市格局

    城市格局迎來“千年之變”

  成都是一座有著4500年文明史和2300年建城史的城市,從古至今城址未易、城名未變,在龍門山脈和龍泉山脈之間呈同心圓擴張。這樣的中心城市格局使得人口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劇,城市發展亟須拓展新的空間。

  2017年,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拉開了成都城市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的大幕。根據規劃,東進核心範圍在龍泉山脈以東,規劃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現代化産業基地,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生産性服務業,開闢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簡陽劃歸成都代管、天府國際機場加快建設、地鐵18號線穩步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實施,東進重點區域“四城一園”正加速蛻變。其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規劃總面積約1275平方公里,是成都推進東進戰略的重要區域,目前森林覆蓋率已達56.5%,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綠心”。作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內第一個先導性、示範性、引領性核心景區項目,丹景臺景區核心區主體結構目前已完工,預計今年國慶期間全面對外開放;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標誌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主體結構全面完工……

  在西部傳統灌區和水源地,成都著力保護生態本底,引導人口、生産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合理佈局,調減城鄉建設用地183平方公里,在中部人口密集區,調減規劃人口185萬人。2018年,西控區域引進綠色發展項目投資1170億元,城市發展協調性、持續性顯著提升。

  城市能級

    電子信息産業躋身全國前列

  2017年7月,成都在産業發展大會上作出“統籌佈局建設66個産業功能區”決策部署以來,成都一直在通過優化城市空間佈局、重塑經濟地理,尋找破解“大城市病”的重要路徑。2019年4月,成都對66個産業功能區進行優化調整,對産業功能區的主導産業方向進行精準定位和細化優化。

  在空間佈局上,成都科學設置了功能區空間邊界,推動功能區空間佈局與區域總規、城市設計緊密融合,更加精細化規劃設置空間邊界。從行政區劃維度,成都跨區(市)縣的産業功能區共5個,此外各區(市)縣分別佈局2-3個産業功能區;從産業生態圈維度,成都市“16+1(軍民融合)”産業生態圈分別由不同區域的多個産業功能區支撐。

  比如,成都電子信息産業功能區,以郫都區和高新西區為兩翼,建設總規劃面積為121.4平方公里。其中,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産業産值超過3000億元,産業功能區內,不僅有京東方、英特爾、華為、聯想、深天馬……越來越多的全球業界“巨頭”佈局於此,支撐起成都電子信息産業從千億級向萬億級攀爬躍升。

  去年以來,成都實施高品質現代化産業攻堅計劃,加快構建“5+5+1”現代産業體系,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五大重點産業增加值增長10.8%,佔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2%。電子信息産業、新型顯示、軟體、信息安全等躋身全國前列。

  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成都還在全國首創新經濟委,大力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發展與應用,獨角獸島等空間載體加快建設。2018年,新增新經濟企業4.1萬戶,培育獨角獸企業4家,新經濟活力居全國城市前列。

  城市品質

    榮登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2018年,成都榮登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榮譽的背後,不僅是成都市民滿滿的幸福,更是成都這座城市深遠的追求和不斷的努力。制定《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成立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累計鋪就2607公里天府綠道、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園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後,是成都探索公園城市的建設路徑,也是成都為全國乃至世界的公園城市建設描繪的“樣本”。

  天府綠道累計建成2607公里,其中區域級綠道345公里,城區級綠道929公里,社區級綠道1333公里,繞城以內人均綠化面積提升近40%,全球最長城市慢行系統、最大城市生態公園已經初具規模。其中,錦城綠道一期工程已建成綠道180公里和文體旅設施157處,新建及提升了生態景觀29平方公里。天府綠道仿若穿行城市間的翡翠詩行,更是一條“綠色經濟帶”,成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最美的詮釋,也成為市民高品質生活最生動的寫照。

  品質之變,還緣于一疊厚厚的民生“賬本”。成都實施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攻堅計劃,開工建設902個項目、建成350個項目,累計投資104億元;新建社區養老院61家、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07個;配租配售保障房2.3萬套;新投用幼兒園98所、中小學55所,分別新增學位3萬個、8.2萬個,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學位覆蓋率達到87.3%……

  聚焦高品質生活,成都改革創新與惠民利民雙措並舉,城市的宜居度和市民的認可度全面提高。

  城市治理

    榮獲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

  治理變革,成都從頂層設計“破題”。成都設立市委社治委,在市委專門設立一個負責統籌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改革工作的職能部門,這在全國尚屬首創。2018年,成都實施高效能社會治理攻堅計劃,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在全市4344個社區落地生根,先後建成社區綜合體79個、示範性國際化社區4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新模式榮獲全國“民生示範工程”第一名……

  為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2018年,完成1918條背街小巷提升整治和109條特色街區打造,開展“最美街道”“最差街道”評選;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35.2%;改造棚戶區1.2萬戶、老舊院落327個;強力推進“兩拆一增”,拆除違法建(構)築物136萬平方米,拆除圍墻31萬米,增加透綠開敞空間480萬平方米,城市空間更敞亮……

  深入實施“治霾十條”和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全市清潔能源佔比達58.8%;深入實施“治水十條”,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管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堅持全域增綠,新建公園、小遊園和微綠地188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9.5%……2018年,成都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創新高,全年優良天數達251天,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6天,PM10、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6.8%、8.9%,榮獲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

  一幅“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蜀川畫卷正徐徐展開。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