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魏小安:新冠疫情與世界旅遊

2020-03-27 10:24:51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李佳藝

  編者按:3月7日,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聯合主辦文旅公益在線論壇,主題為“疫去春來,揚帆啟航”。來自不同領域的行業專家齊聚線上,共同探討疫後文旅未來。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在論壇中發表了主題為 “新冠疫情與世界旅遊”的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魏小安演講實錄整理(相關數據更新至3月11日):

  2月28日,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ITB)主辦方宣佈,原計劃於今年3月4日開幕的展會,基於對新冠疫情的擔心予以取消。ITB是1966年開創的專業旅遊展會,被稱為世界旅遊業的奧林匹克,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家參展商,113500名專業買家,16萬觀眾參加。這是ITB開創54年以來史上第一次取消,可見此次疫情之嚴重。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WTCF)本將第五次作為ITB展會會議獨家共同舉辦商於今年展會期間舉辦兩場論壇,也因ITB的取消未能舉行。所以,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標誌著世界旅遊應對不確定性的轉折。

  一、病毒無國界,人類共同體

  涉及到新冠疫情的N個階段。首先是中國疫情,中國發現新冠病毒暴發已經三個多月,中央及時決策,集中全國力量,經過全民努力,現在曙光在前。截至3月11日24時,全國累計確診80793例,累計治愈62793例,累計死亡3169例。湖北以外,基本上已經風平浪靜。武漢以外,湖北也完全控制。現在疫情尚未過去,仍然需要嚴格防控。同時,復工復産已經全面啟動,經濟復蘇迫在眉睫,諾大一個經濟體,停工一天就是何等損失,不僅是經濟總量的損失,更是在世界産業鏈方面的損失。實際上,在這三個多月裏面,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中國做法,這就是國家意志、國力動員,全國各地和軍隊的344支醫療隊,42332名醫務工作者馳援湖北,無數的物資聚集湖北。同時也形成了中國經驗,就是全民一心,探索校正。這是中國的特有情況,逢到災難,必是一心,國歌永遠適用,永遠激勵人心。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好多事情都需要探索,不合適的事情進行校正。總體而言符合國情,也符合下一步發展的需要。

  第二個階段就是世界蔓延,截至北京時間3月11日12時,中國以外,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37449例,累計死亡1136例;意大利、韓國和伊朗三國的疫情較為嚴重。其中,意大利累計確診10283例,死亡631例;伊朗累計確診8042例,死亡291例;韓國累計確診7755例,死亡61例。世界衛生組織幾次三番提醒,世界各國要抓住窗口期,現在評估,風險非常之高。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從另外一個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佐證,誰都躲不開。但是,各個國家的發展階段不同,公共衛生和公共服務的水準不同,治理體系不同,不可能採取同一模式。同時,對於新冠病毒的認識並不充分,病毒也在變化之中,意味著疫情的不確定性加強。

  現在,輸入型病例增加,中國的輸入型病例已經有85例,防輸出和防輸入並重。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國人遍佈世界,如何在地防控?如果説中國疫情是第一個階段,世界蔓延是第二個階段,交織影響就是第三個階段,乃至第N個階段,但是,世界各國面對疫情的態度仍有不同,做法也大相徑庭,現在交織在一起,關係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社會。

  從旅遊影響來看,按照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的專家研究結果,2019年全球旅遊總人次123億人次,收入5.8萬億美元,即使自然增長,2020年的增速均可以達到4%。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國家國內遊客60.1億人次,同比增長8.4%;國內旅遊收入5.7萬億,同比增長11.7%;入境遊客1.45億人次,其中外國人3188萬人次,國際旅遊收入1313億美元;出境1.6億人次,同比增長4.5%。和中國在全球經濟體中第二位相適應,中國旅遊業在全球旅遊體中也是第二的位置。從需求側來看,已經舉足輕重。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世界旅遊強國的地位也已經形成,大體上國內旅遊居世界第一,出境旅遊居世界第二,入境旅遊居世界第四。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中國旅遊業停擺,一季度旅遊收入微乎其微,旅遊企業的剛性支出持續,而旅遊消費則全面抑制,一年春節的高峰只能成為低谷。同樣,中國的旅遊低谷傳遞到世界,東南亞作為全中國人的主要度假地,全面熄火,日本和韓國也寥寥無幾,歐洲是中國人的重要目的地,迅速下滑,南美等新興目的地未起即衰。這不僅是客源數量的影響,也涉及到一系列行業的興衰,航空、餐飲、購物等等,都在風雨飄搖之中。另一方面是疫情的世界蔓延,使旅遊影響形成多面、多元、多樣的影響。即使中國疫情過去,中國人敢出國嗎?在世界疫情蔓延的格局之下,尤其是不確定性的格局之下,誰能出去,誰敢出去。由此來看,疫情對世界旅遊影響將是全面的長期的。預計,2020年世界旅遊出現下降將是大概率事件,區域性的波動更是屢見不鮮。其中,東亞和東南亞必然是重災區,如果伊朗的疫情擴散到中東,進一步擴散到非洲,則成為滅頂之災。世界旅遊將伴隨著世界疫情的變化而變化,現在還看不出前景,能夠看到的只是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強。經濟可以靠物流支撐,旅遊只能靠人流支撐。神遊不能代替身遊,人口不能流動,旅遊從何談起?人口流動的特點和規律,在疫情之下,都是新問題。

  二、認識要深化,探尋新規律

  這裡之所以談到認識問題,談到規律問題,不是一個學術問題,實際上涉及到我們對局勢的判斷,也涉及到對企業決策的判斷。

  第一個認識,風險常態化。中國旅遊發展40年以來,分析下來,已經經歷了十次衝擊,其中四次是國際性的因素影響,四次是國內因素的影響,兩次是綜合性的影響。從世界範圍來看,也可以説衝擊常常有,危機時時産生,形成常態。一是恐怖主義的影響始終存在,911達到頂峰,埃及的恐怖主義者一度專門襲擊國際旅遊者,所以引起埃及政府的重視,每一個國際旅遊團隊的車上都要配上武裝警察。二是自然災害普遍發生,日本的地震和海嘯,澳大利亞的山火等等愈演愈烈。三是金融危機的影響,1998年,2008年都是金融海嘯,都嚴重影響世界旅遊的發展。

  另一方面是企業運營的衝擊,交通事故、運營變化、金融跌蕩、恐怖主義等等。中國人的足跡走遍世界,世界各地的影響因素都會對其産生影響。所以我們要學會危機管理,建立危機應對機制,研究危機對策,尤其是要研究在危機之下的轉機。現在來看,一是強化保險,設立新險種,傳統的保險不能放鬆,但目前看來需要設立新的險種。這會增加企業成本,但是也會減少我們的風險。當代社會,避險靠保險,已經是常識。二是整合資源,建立全國性的急救體系和長期疫情防控體系,借助歐洲急救和亞洲急救的機制,建立中國急救體系,而且中國急救體系要和其他急救體系合作,凡是國人出境足跡所到達的地方,都應該有我們的急救體系。三是警鐘長鳴,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設立各種日常風險對策和機制。最近看到一件事情就很好,原來我們撤僑都是國家拿錢,來保撤僑,在戰爭情況下,這是國家必須的行為。最近從伊朗專門有一架飛機,把中國人撤到蘭州,但這是商業化行為,需要自己拿錢。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常態化機制,只不過這種常態化機制,在中國的動員體制之下,相應來説比較容易,在世界上就很難了。

  第二個認識,就是要素的變化。我們原來講旅遊要素,就是行遊住食購娛,這是按照旅遊者的行為過程,確定的要素。後來,又創造了一個説法,十二要素。實際上,要素要分類,分類才能看明白,也才能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第一類是運營要素,就是傳統的行遊住食購娛六要素,重點在企業,現在全世界普遍,形成了運營的均質化。所以,出國坐飛機、坐汽車,包括一些世界的連鎖酒店,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均質化的概念。但是,在景區景點,在購物,在餐飲方面,是特色化的概念,水準也參差不齊。第二類是環境要素,涉及到旅行安全、財務安全、身心健康、綠色環保、社會友好、公共服務等等,也是六要素。這些要素重點在政府,是公共産品,或者説多數是公共産品。第三類是發展要素,涉及投資、管理、人才、信息、土地、市場,還是六要素。涵蓋各類企業,推進其他要素的完善。以上三類十八種要素,在旅遊發展的不同階段,權重在變化,結構也在變化。發展初期,運營要素第一。現在來看,環境要素越來越突出,也意味著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環境要素上升到第一位,也是長遠競爭的根本。而發展要素則貫穿旅遊全過程,涉及旅遊全方位。由此,可以創造旅遊領域新的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

  第三個認識,是關於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問題。這是個老話題,在官方立場上,脆弱性不宜談,原因很簡單,一個脆弱的産業值得支持嗎?值得發展嗎?所以,在1998年金融危機之後,世界旅遊組織就出面,説旅遊是敏感的産業,不是脆弱的産業。但是,只要災害來臨,低谷重現,脆弱論都自然出來了。最近張輝教授做出區分,旅遊需求是敏感的,旅遊産業是脆弱的,這個區分有點意思。這不是學術概念,也不是説法的爭論,是對行業規律性的認識。我的看法,脆弱和敏感的另外一方面是韌性和彈性,韌性強,彈性大,也是一種解釋。所謂韌性強,主要是出於需求側,中國2019年GDP總量已經達到99萬億,將近百萬億,人均已經超過1萬美元。在這樣的階段,旅遊需求就是剛性需求,剛性需求在疫情的短期壓制之下,顯現不出來,但是,這種需求的韌性是極強的。同樣,從供給側來看,就是旅遊行業的彈性很強。也是這樣,短期內被壓制了,但是只要時機到了,反彈也會很強。所以,與其糾結于脆弱性還是敏感性,不如更多研究一下韌性和彈性。

  三、等待時機,觸底反彈

  現在從全國來看,我們已經觸底,開始反彈。但是從旅游來看,要看世界的疫情觸底,才能説反彈。

  第一,從世界範圍來看,現在民眾開始恐懼,希望不要恐慌。中國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恐懼感,但是從總體來看,社會沒有發生恐慌。大把的搶購現象沒有發生,大把的流竄現象也沒有發生。這就説明大家對這個事情還是有信心的。另一方面,中國現在已經經歷了對新冠疫情的恐懼過程,曙光在前,所以我們現在在討論新冠疫情之後的振興。世界旅遊還沒到這一步,但是各個國際旅遊組織已經開始發聲,比如世界旅遊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就聯合發佈了一個公告,主旨是防範和鼓勵,這也説明大家在這個事情的看法上,相應來説比較一致。

  第二,旅遊已經開始傷元氣,這是客觀存在,我們否認不了,也沒有必要否認。從需求角度來看,國家財富和個人財富都會傾斜于防控疫情,有點錢第一件事就是防控疫情,保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存之後才談得上生活,所以必然減少旅遊的長遠需求,尤其是一些中高端的旅遊長遠需求,很多中産實際上也傷了元氣。從供給角度來看,員工下崗和企業破産,將隨著疫情時間的延長而加劇,最近海航被接管,百程旅遊網破産清算,實際上也都是標誌性的事件。但是,再往下持續,恐怕會有更多的企業撐不下來,也有更多的員工會下崗,這不光是旅遊自身,實際上也代表著需求的變化。

  第三,疫情之後的反彈,應該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先周邊後遠途,先省內後跨省,先東部後西部,先國內後國際,先商務後旅遊,先散客後團隊,大體上是這一個過程,這個六先六後,實際上是在2003年非典之後呈現出來的現象,所以爆炸性的增長可能只是短期,更多的是一廂情願。

  第四,從企業來説,一安全,二健康,三品質,四創新,這是新的四要素,是基礎。當然,這些都需要成本,所以我從來不認同優質低價,因為優質低價違背了規律。所以短期維持可以,但是長期講優質低價,顯然是違背規律的。這樣的一個過程,就需要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仔細研究,而且,有些東西不是一個短期問題,從長期來看也是如此。

  第五,世界範圍的疫情變化。疫情的全球化,遏制了世界的一體化,有關國家都會採取相對的封鎖政策,國家內部也會採取各自的封鎖政策。體育賽事停頓,國際會議改期,除了商務旅行,其他都在停滯。封鎖談何旅遊?至少在上半年,看不出世界旅遊的希望。

  第六,世界經濟的變化。説到底,旅遊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發展。這幾天,美國股市下降,世界油價暴跌,都是先兆。世界範圍內,為了應對疫情,同樣會産生國家財富減少,民眾財富減少,國民經濟運轉剎車,財富增加減少的現象。積累到一定程度,則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現象,一旦來臨,也是世界旅遊的危機。

  創造安全的環境,推出健康的旅遊,提高旅遊的品質,形成一系列的創新産品,都需要下工夫。我現在最擔心的也是這種常規性的,就是通過惡性的削價競爭,或者是非削價競爭手段,來維持市場短期的佔有率,這會形成一種合成謬誤,所謂合成謬誤,就是每一個企業都按照自己的利益在追求,但是合在一起對整個行業就是一種破壞。當然,這種合成謬誤基本上是很難避免的,所以,這個時候就格外需要行業協會組織來發揮作用。現在來看,即使中國的疫情解除,我們也只能在國內旅遊方面發力,旅遊業將會形成目的地和企業共同發力的格局,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將會在一個時期內停滯。

  從世界範圍來看,各國政府都是控制疫情第一,因此需要各個國際旅遊組織來發揮作用。中國現在在國際上應該説已經有了足夠的話語權,下一步,需要規則的制定權,需要價格的維護權,需要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權,這些事情都需要國際組織一步一步往前推進,這種推進很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格局。在這個艱難過程中,世界格局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也會産生一些新的發展。按照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的研究報告,一是新興經濟體在全球旅遊經濟體中的地位更加凸現,目前新興經濟體入境旅遊人次佔比接近一半,收入佔比接近四成。所以,下一步,尤其是隨著這次新冠疫情的發展,這個比重還會進一步的上升,中國在裏邊的地位也會逐漸的凸現。二是全球旅遊經濟高度集中于T20國家,所謂T20國家就是20個頭部國家,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低速穩增型,二是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減速緩增型,三是以德國、日本、英國、意大利、巴西為代表的正負增長交替型,四是以法國、墨西哥、澳大利亞、西班牙、加拿大、韓國、土耳其、俄羅斯為代表的收入波動型,這樣的格局是世界旅遊未來新格局。三是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之中,旅遊投資的時代拐點也已經到來,以托馬斯庫克集團為代表,巨頭破産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科技驅動帶來旅遊投資的積極佈局,科技和旅遊的融合創造了許多新的産品和服務,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立孵化器、加速器、投資基金等等,外行業的投資越來越多,專業性的投資也逐步在看好旅遊發展,多領域的巨頭開始聚焦主業,包括亞太地區城市吸引了最多的旅遊投資。2018年中國城市的旅遊投資總額最高,達到了939億美元,其次是美國,達到440億美元。所以,疫情的影響,我們現在看是短期的,實際上有可能是中期的,但不可能是長期的,如果是長期的,世界經濟都要崩潰了,那就不光是旅遊問題。所以從發展來説,我們還是看好,也希望在這個過程之中,旅遊能夠謀求到越來越好的發展前景。

  最後就是眼前,眼前就是等待時機,觸底反彈。很自然,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所以生存第一,再説溫飽。現在來看,全世界旅遊業都面臨著生存的問題,這個生存問題也只能是各個國家各有各的對策。ITB都停了,所以今年一系列的大活動,恐怕都會下降,現在大家最關注的就是日本的奧運會能不能如期舉辦,現在奧委會的態度是,如果五月份疫情還看不到希望,就取消,這是一個大的可能更重要的標誌性的事件。這樣的話,會展旅遊和商務旅遊的活動,都會大幅度壓縮。至於説團隊型的觀光旅遊,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多少人還有這種膽量。本來郵輪是一個蒸蒸日上的産品,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説,是一種新穎的産品,世界各個郵輪公司都看好中國市場,但是最近鑽石公主號事件,使大家在這方面的熱情又下降了。所以,情況在不斷變化,我們也只能跟蹤這些情況變化。

  這樣的話,對於中國的旅遊企業和我們的員工來説,決定性的就是這個月,如果説三月份熬過來了,到四月上旬的時候春暖花開,會迎來一波小高潮,讓我們可以喘過一口氣。到五月份,從新冠疫情暴發,大體上過了五個月的時間,如果那時除了湖北和武漢,中國能夠解禁,大家能夠把口罩摘下來,可以看到大部分醫護人員撤出一線,脫了防護服,這個時候就可以比較放開地休閒一把,至少可以上街吃頓飯了,可以在城市裏邊休閒了,可以到鄉村去休閒了,可以讓我們能夠活下來。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也就意味著到了下半年,國內旅遊大體上可以恢復常態,但是從全年説下來,不可能達到去年的水準,這是毫無疑問的,可是至少能活下來了。

  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會有很多企業破産,即使沒有新冠疫情,就沒有破産嗎?在正常的經濟狀態下,企業破産也是一種常態,只不過新冠疫情加劇了這個過程。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産生行業的結構優化。只要我們個人有能力,就不用擔心沒飯吃,只要我們企業有實力,就不用擔心在競爭中找不著自己的位置。所以,這些事不能急,急了半天有用嗎?與其急,不如緩下來,踏踏實實研究企業怎麼發展,怎麼創新,怎麼在新的格局之下來對應新的需求,謀求新的發展。

  祝願抗擊疫情成功,祝願世界身心安康,祝願旅遊振興發展。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