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朱虹:贛水遐思

2020-05-15 16:19:18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李佳藝

朱虹:贛水遐思

  南昌贛江

  近日,思考文章之道,來到贛江邊。春夏之交的贛江,水量充沛,波瀾壯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的南昌,人們對疫情的恐懼漸漸散去,境外疫情爆發增長態勢仍在持續,形勢依然不太樂觀。但無論如何,贛水依舊緩緩向北,一艘艘過往的貨船接連駛過,讓人不禁思緒萬千。

朱虹:贛水遐思

  江西五大河流圖

  智者樂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面對泗水,先聖是如此感嘆。泗水一河,在山東並不算一條大河,比起黃河、汶河、大清河都要小很多。即使是兩千多年前的魯國,我相信泗水河也並不是壯闊歡騰的一條河。可就是這樣一條不大的河,因為孔子的一句話而揚名天下,成為天下讀書人心中的聖地。朱熹的一首詩讓她更加出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文化總是能給人以力量。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泗水河早已不如春秋時期那麼清澈,可是她的名聲卻越來越響徹天際。

  在泗水河邊感慨之餘,孔夫子恐怕沒有想到因長得醜,自己並不喜歡的弟子澹臺滅明,卻南下數千里,在贛水之畔傳道講學,將儒家學説在長江以南發揚光大。孔子後悔不已,總結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泗水之失,卻是贛水之得。遠離中原的江西,由此逐漸發展成為“文明地區”,不再被叫作“南蠻之地”。為紀念澹臺滅明,鐘陵縣易名為進賢縣。南昌舊城還有一座進賢門,也是因紀念澹臺滅明而得名的。

朱虹:贛水遐思

  進賢縣城夜景

  文化因贛水而興,城鎮也因贛水而起。西漢開國大將灌嬰,于贛水之畔選戰略要地築城,取“昌大南方”之意,定名南昌,始有南昌城。西漢遂以南昌為郡治,歷史性地設置了一個豫章郡,下轄18個縣,大部分都在贛江流域。為防禦南越王趙佗,南昌築城之後,灌嬰又在贛江上游、大余嶺北側設置了贛州城。

  城市的發展和贛江交通的便利,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江西。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産工具、生産資料和中原地區先進的文明成果,極大地促進了江西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給江西帶來了跨越時空的智慧財富,使得江西成為中華民族輝煌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豫章設郡不久,僅僅當了27天皇帝的漢廢帝劉賀,帶著被廢後的鬱悶和悲憤,沿鄱湖、贛江南下江西。他在贛水之畔留下一座海昏國,而自己卻每天在贛江邊感慨上天的不公和人生的大喜大悲,由此留下一個“慨口”。南下江西對劉賀而言雖是個悲劇,但他把中原地區的先進科技和文明成果帶入江西,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輝、造福後人。

朱虹:贛水遐思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

  物換星移,春秋戰國時期,包括泗水流域在內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高地。而南北朝之後,江南逐漸崛起,人口暴增,物産日豐。宋明時期,江西的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江右商幫通過以贛江為主的交通脈絡將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産品銷往全國乃至世界,以贛江流域為代表的南方地區成為中華文化高地。

  東晉時期,王羲之南渡,先後任臨川太守、江州刺史,他為解民疾苦,練筆洗墨池,將一池清水染成墨黑。唐代,另一書法家顏真卿也緊隨書聖步伐,來到江西先後任吉州司馬、撫州刺史,寫下《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被歷代書法家譽為“天下第一楷書”。

朱虹:贛水遐思

  王羲之畫像

  初唐,從山東南下江西的滕王李元嬰,按捺不住自己大興土木的衝動,在贛水之畔建滕王閣以宴賓客,成為今天南昌最重要的文化符號。王勃沿贛水南下,去交趾看望父親,在滕王閣參加了閻都督舉辦的盛筵,一首《滕王閣序》成為千古絕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名句千古流傳。

朱虹:贛水遐思

  南昌滕王閣

  唐中期,禪宗六祖惠能為了躲避教內紛爭,帶著五祖傳下的衣缽,連夜從黃梅橫渡長江,沿贛江南下,在嶺南將禪宗發揚光大。他的徒孫馬祖,則沿著贛江北上,廣建叢林,解決了佛教禪宗發展的硬體問題。

  南宋淳熙三年,一代詞人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途經贛江邊的造口時,面對著波瀾起伏的贛江,內心激動不已,寫下了“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名句。贛水北流,是否正應對了辛棄疾一生北望、收復中原的滿腔熱血?他能沙場點兵,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是著名的軍事天才,但他又報國無門,只好聽曲弄詞,一代武將變成了詞中之龍。

  元末明初,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取得了建立明朝的決定性勝利。他的第十七子朱權,自幼聰明好學,被封為寧王。靖難之役時,朱棣逼朱權一同造反,並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可奪取政權後的朱棣不再認賬,只是封朱權于贛江邊的南昌。朱權深感前途無望,便韜光養晦,整日研究道學、茶道、音樂。他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太和正音譜》,對中國戲曲貢獻重大。他還將飲茶經驗和體會寫成《茶譜》,將飲茶“崇新改易”,直接用沸水沖泡散茶,由此改變了中國人的飲茶方式,使茶葉進入了千千萬萬的百姓之家。

朱虹:贛水遐思

  朱元璋畫像

  朱權受了委屈,他之後的第四代寧王朱宸濠卻立志為先祖報仇,欲奪大明江山。明正德十四年,朱宸濠在南昌起兵,沿贛江北上,略九江、破南康軍,出江西,攻安慶,欲取南京。此時,南昌女婿王陽明剛剛在贛南平叛了山賊,聽聞消息後他馬上舉兵勤王,會齊各地軍兵,在贛水下游的南昌和朱宸濠展開決戰,朱宸濠大敗被俘。王陽明巡撫南贛汀漳,在其任上,平山賊、辦書院、建城池、教化百姓,對贛南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贛水流域成為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之地,成為他“文治武功”的實踐之地,也成為陽明心學的定型成熟之地。

朱虹:贛水遐思

  王陽明畫像

  江西文化的繁榮,與贛江水道帶來的外來精英有著重要關係。眾多的達官顯要和文化名流頻繁地進出江西,江西以更快速度在更大的範圍內與全國交流,江西文化迎來一個又一個發展高峰。

  另一方面,贛江水道的開通,進一步觸發了贛江流域的地氣、人氣和文氣,一大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江西才子,沿著贛江、鄱湖走出江西,他們海納百川、相容並蓄,在不同的文化層面上、不同的歷史進程中,彰顯出知識的光輝,為華夏文明的進程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

  廬陵文化和臨川文化是江西文化的兩個典型代表。廬陵人歐陽修是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蘇轍及同是江西人的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堪稱千古伯樂。

  臨川人王安石,天資聰穎,過目不忘,下筆成文。中年時,他立志於富國強兵,兩度任相,發揚“三不足”鬥爭精神,大力推行新政,寫下“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詩句,在北宋王朝掀起了一場影響巨大的變法運動,被稱為“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

朱虹:贛水遐思

  王安石的“三不足”鬥爭精神

  江西盛産茶葉。作為“蘇門四學士”之首,修水的黃庭堅,經常把老家精製的“雙井綠”茶獻與京師的老師們,一時讓歐陽修、蘇東坡、司馬光等文豪大家高興不已。他的詩風生新瘦硬,力擯輕俗之習,刷新了宋詩面貌,開創了江西詩派。他的書法兼擅行草,楷書自成一家,傳世書法《砥柱銘》以4.368億元的成交價,創造了書法拍賣價格之最。

  南宋淳熙六年,婺源人朱熹知南康軍時,在贛水鄱湖之濱尋訪白鹿洞及陶淵明、周敦頤等前賢遺跡,重建白鹿洞書院,還制定了《白鹿洞書院揭示》,成為天下書院之準繩。他一生致力於儒家經典的註釋與闡發,確立了中國古代最龐大、最完整的理學體系,成為南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被世人尊稱為“朱子”。

朱虹:贛水遐思

  朱熹與陸九淵畫像

  撫州金溪縣的陸九淵,得孟子之學,在程朱理學之外,創立了儒教“心學”,成為“陸王心學”的開山鼻祖。朱熹、陸九淵在鵝湖書院相會,雙方就各自的哲學觀點展開激烈的辯論,歷時三天,成為中國思想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大學以辯論推動學術發展的“千年第一辯”。

朱虹:贛水遐思

  鵝湖書院

  贛水出文章,同樣有節義。節義,其精神實質是剛正不阿,忠誠正義,捨身報國。都昌人江萬里,在贛江中白鷺洲創辦廬陵白鷺洲書院,延續千年。在國破家亡之際,他毅然率全家17口人投止水池殉國,滿門忠義。

  南宋末年,政權搖搖欲墜,文臣武將紛紛棄官逃命,廬陵人文天祥卻挺身而出。他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現了江西文人的正氣與忠義。

  江西人在官場中似乎總是不乏耿直之士。解縉是一位智慧天才。他主持纂修的《永樂大典》,為傳承中華文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他卻因為為人耿直,針砭弊政,彈劾姦佞小人,導致遭人構陷、凍死雪地。

朱虹:贛水遐思

  永樂大典

  湯顯祖是一位文藝大家。他不懼權勢,抨擊當朝政治腐敗、上下怠荒瀆職,鋒芒直指皇帝本人,結果被流放外地。終其一生,實職只做到七品芝麻官。然而,他創作的《牡丹亭》卻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的巔峰之作。

朱虹:贛水遐思

  《牡丹亭》劇照

  從地圖上看贛江,一路筆直北上,近乎直線,像極了江西人的耿直和氣節。時至近代,不畏強權的贛江兒女們再次挺立潮頭,他們行動起來融成革命的堅強力量。在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的領導下,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創建了紅色革命根據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用26萬烈士的鮮血,為探索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作出了巨大貢獻。毛澤東對贛江情有獨鍾,親往贛江源頭做過長時間調查,在這裡留下了“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的著名詩篇。

朱虹:贛水遐思

  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的書法作品

  不知不覺中,一個下午已將過去。落日照耀在江面上,照出了金黃的顏色,照出了南昌城的繁華。在這背後,又有著多少英雄人物、普通群眾的犧牲、貢獻?多少興衰史、多少悲喜事,俱往矣,都付諸於這一江清水中。世間變幻,歲月流逝,贛水依舊。或許,今天我們可以再次審視贛江、研究贛江,從中找出江西的興衰史,尋找江西奮發圖強的密碼。(作者:朱虹,係江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