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疫情後的城市家園新模式

2020-06-28 10:59:39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李佳藝

   5月9日,由創意中心主辦的線上活動“創意2030論壇-‘疫情後的城市治理’”分論壇舉辦。當天,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清華大學黃河研究中心主任張紅武和南水北調中線水質與環境保護中心(移民環保局)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傑平就“疫情後的城市家園新模式”話題進行了分享。

  創新城市規劃理念 增強城市韌性

  疫情之後,全球治理和城市治理是一個標誌性的里程碑事件,張傑平認為,建設一個包容性的、安全的、有復原能力的和可持續的城市與社區十分必要。儘管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但人們生活的空間還是要回歸到基本單元,面對疫情、城市治理、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需要以人為本進行創新。那麼,如何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踐行這一理念,張傑平表示,城市的規劃理念需要創新,要用歷史的眼光、全球化的眼光來看待城市規劃。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張傑平認為,此次疫情帶給人們更多細節上的啟示,比如社區單元的許多功能仍沒有得到完善。他提出設想,在疫情期間,社區是否能夠解決一定的預防、隔離、轉移、分級等問題,讓資源實現分散和可控,減少人員的流動和聚集,提高救治和應急處理效率,從而減少疫情對生産生活的負面影響。

  張傑平還説,城市的規劃還需要增加一些具體的考量,注重系統性,以及城市與社區的協同性,要把整個城市治理的體系和能力轉化為基本單元的體系和能力,同時要將這種能力“現代化”,即要根據資源的情況來進行不同尺度的因地制宜。比如首都北京正在做的非首都功能疏解,疏解的過程中,在老城區裏進行留白,增加田園化,讓人們看得到“鄉愁”,這就是在為大城市解決“城市病”,並且進行合理、可持續的城市規劃。張傑平和張紅武都認為,此次疫情的發生暴露出了城市基本單元的韌性不夠,抗衝擊能力不足,所以他們提出要注重提高家園的持續能力,增強社區以及整個城市的韌性。

  綜合治理 完善城市“全週期”管理系統

  論壇上,張傑平還提到了“全週期”概念。他認為,疫情防控要做“全週期”的管理。無論是城市治理的體系、能力,還是城鄉的基層治理,“全週期”管理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從“全週期”管理這個角度來説,張傑平提出了幾方面考量。首先是系統治理,要把握整個治理體系的關聯性和要素之間的協作配合,重視各方面功能的整合,從而形成覆蓋全面、觸角靈敏、上下聯動、各方面協同的完整體系。其次是要堅持全程的治理,在規劃建設、運營等各個階段的事前、事中、事後形成完整的鏈條,並將各個環節各個鏈條全部打通。再次是要在治理的過程中,把疫情發生後的應急和日常生活的常態結合起來,要著眼于“應急”,更要立足於常態,這樣才能夠快速地實現“平戰轉移”,增強社區和整個城市的韌性。當然,“全週期”管理中,智慧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比如利用好互聯網、移動大數據等新技術。張傑平還強調,城市是一個大家園,要加強共治與自治的結合,只有協調、全面、和諧,城市才能夠得到完整的、可持續的發展。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