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跨越一萬里路雲和月 上海群文志願者赴喀什“文化潤疆”

2020-09-30 13:04:37  來源:文匯報  編輯:趙瀅溪

  原標題:11天9場交流巡演,第一時間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跨越一萬里路雲和月,上海群文志願者赴喀什“文化潤疆”

跨越一萬里路雲和月 上海群文志願者赴喀什“文化潤疆”

上海群文志願者赴喀什文化交流巡演。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供圖)

  ■本報記者 李婷

  從“東海之濱”到“祖國西陲”,上海、喀什兩地雖相距萬里,卻有著血脈相連的特殊感情。自上海對口支援新疆以來,兩地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上海以文化作為交流、交融的舞臺,奏響援疆工作新的樂章。

  9月27日晚,上海群文志願者赴喀什文化交流《銅樂工坊——“黃金樂章”》巡演在巴楚縣文化藝術中心拉開序幕。11天時間裏,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長寧文化藝術中心的群文志願者赴喀什地區巴楚、葉城、澤普、莎車四縣共開展九場文化交流巡演,生動詮釋“文化潤疆”的內涵,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演出+賞析”,為喀什青少年送上文化滋潤

  “這不是簡單的文化交流,而是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生動實踐。”巴楚縣副縣長周傑説,習近平書記剛剛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文化潤疆”的方略,上海的文化志願者便第一時間趕到新疆,為這裡青少年送上文化的滋潤,可謂及時雨。

  “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第一次親眼見到這麼多樂器。”看著眼前的小號、圓號、低音號、長號、爵士鼓以及各式電聲樂器和鍵聲樂器,巴楚縣第六中學初一學生買迪娜木·庫爾班覺得很是新奇。她是學校升旗儀式的主持人,平時很喜歡音樂,但以前不了解不同樂器的特色所在,這一次上海群文志願者帶來的演出兼具音樂導賞,讓她受益匪淺,“我喜歡舞臺,以後我也要在藝術方面發展”。

  “這一次巡演的受眾大部分是青少年,一開始,小朋友們還有些拘謹,不知道該什麼時候鼓掌,到了下半場,大家明顯熱絡了起來。”負責導賞的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銅樂工坊銅管交響重奏樂團”指揮邰自強説,他普及音樂、樂器知識,講到當地的曲子時,小朋友們特別投入,甚至自發打起了拍子。最讓他感動的是,演出最後,當《我和我的祖國》旋律響起,全場站起來一起合唱,現場氛圍熱烈。

  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銅樂工坊銅管交響重奏樂團”成立於2004年,是中國第一支全編制的銅管樂團,由小號、長號、圓號、大號、薩克斯以及打擊樂聲部構成,團隊成員集結了上海音樂學院畢業的優秀管樂演奏家。為了此次巡演,他們精心選曲。整場演出由四個篇章構成,包含了雄壯高亢的“中國紅色經典音樂”、豐富多彩的“多媒體電影音樂賞析”、極具地域特色的“民族音樂賞析”以及耳熟能詳的“世界經典音樂賞析”,最後在男女聲二重唱 《不忘初心》和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中結束。

  每兩天熬一個通宵,搶時間轉場和舞臺搭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呈現最佳的舞臺效果,此次巡演的所有音響、舞美、燈光設備都從上海運過去。這意味著,11天9場巡演,要翻臺6次,技術組每兩天就要熬一個通宵,搶時間轉場和搭建舞臺。9月28日17點30分,在結束了巴楚縣的第二場演出後,工作人員顧不上吃飯,立馬拆臺裝車,馬不停蹄地驅車近300公里趕往葉城縣,為了確保第二天晚上的演出順利進行,連夜進行裝臺、合成燈光等技術工作。

  “來的第一天,我們就遇到了沙塵暴。這裡晝夜溫差很大,空氣乾燥,加上時間緊、路途遠和高負荷的工作強度,部分群文志願者有些‘水土不服’,但大家都咬緊牙關堅持住。這是我們的光榮使命。”此次巡演的導演徐凱説,這次的巡演是喀什自疫情以來的首個大型文藝演出,而且受眾以中小學生為主,能通過舞臺演出和賞析,在他們的心中播撒藝術的種子,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

  本次巡演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指導,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揮部、上海援疆葉城分指揮部、上海援疆澤普分指揮部、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主辦,既是上海和喀什兩地人民守望相助深化推進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更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的藝術實踐。“新疆的長治久安,關鍵在抓好青少年的培養,讓他們得到更多優秀中華文化的熏陶。”周傑透露,接下來,他們打算輸送當地文藝種子選手到上海來學習,回去後哺育更多青少年,為“文化潤疆”造血。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