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江西萍鄉:文潤昭萍景色新

2021-08-11 10:34:53  來源:江西日報  編輯:趙春曉

  原標題:文潤昭萍景色新——萍鄉市成功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江西萍鄉:文潤昭萍景色新_fororder_0811004_001_01_b

 重建後的鰲洲書院

江西萍鄉:文潤昭萍景色新_fororder_0811004_001_02_b

 萍鄉市圖書館

江西萍鄉:文潤昭萍景色新_fororder_0811004_001_03_b

 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

  近日,從北京傳來喜訊: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公佈了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名單,萍鄉成功獲評此項榮譽稱號。這是萍鄉2020年以優異成績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後,在建設更高品質全國文明城市進程中獲得的又一個國家級殊榮。

  萍鄉文化積澱深厚,素有“贛西文化堡壘”之稱,享有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地市、中國“儺文化”之鄉、“燈彩藝術”之鄉、“農民畫”之鄉等美譽。2018年4月,萍鄉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舉全市之力推進創建工作。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創品牌,三載鏖戰,圓滿完成各項創建任務。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一方水土的精氣神。建設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文化成為一種觸手可及的現實存在,讓文化成為一種人人可以參與、人人可以享受、人人可以創造、人人可以傳承的生活常態,文化就如同天街小雨,潤如酥,溫如玉,潛入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滲透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滋潤城市的每一個心靈,城市的天空,飄著文化的氣息,散發出溫暖的光輝。

  以文鑄城 文化設施完善齊備

  在萍鄉,無論多麼偏僻的山鄉,都能發現環境整潔寬敞的文化服務站點,都能看到五彩斑斕的文化小廣場,都能聞到書的清香。

  在萍鄉,風景如畫的玉湖公園之濱,一座中西合璧的現代化建築格外引人注目,從她拔地而起的那一天起,就成為城市的新地標,她就是萍鄉市新圖書館。距離她數百米遠,湖畔邊一座白色的像個“巨蛋”建築是萍鄉大劇院。在城市的另一頭,萍水河邊,唯一一片臨水建築群是萍鄉市博物館。

  最好的空間、最美麗的風景、最精緻的建築,都留給文化。唯有這樣,才能與文化相匹配;唯有這樣,才能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觸手可及。

  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是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標識。她們是文化的載體,如同所有的文化基礎設施一樣,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近年來,萍鄉市積極整合資源,集中有限財力,通過政府投入、企業資助、社會參與等方式,撬動近百億元資金,建設了一批設備先進、功能齊全、規格高檔的公共文化設施,為建設示範區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弘揚傳承安源精神的重要平臺和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抓手,安源5A景區的創建工作也正在穩步推進。

  推進市、縣、鄉鎮、村四級公共文化場館建設。市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非遺館、藝術劇院、電影院“五館兩院”齊全。新建了市圖書館、紅領巾紀念館、鰲洲書院、蘆溪縣博物館、上栗縣博物館、上栗縣美術館、蓮花縣圖書館等7個場館,異地搬遷或改造提升了市文化館、安源區圖書館、安源區文化館、湘東區圖書館、蘆溪縣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7個場館,建設了642個農家書屋、14個24小時智慧書屋、20個市縣文化場館、55個鄉(鎮、街)綜合文化站,777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完成新建或改造升級,實現文化公共服務網點全覆蓋,打通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形成15分鐘文化生活圈。

  優化公共文化空間佈局。老城是歷史的記憶、文化的積澱,萍鄉通過對老城區——南正街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對鰲洲書院、鰲洲公園等一批歷史文化遺跡的重建和修復,優化公共文化空間佈局,讓市民留得住鄉愁。依託民營企業和個人建立全國首個雷鋒文化博物館、安源錦繡城、毛家灣文化村等,拓展了公共文化空間佈局。同時,將公共文化設施的新建、改建、擴建納入海綿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為海綿城市建設注入文化元素,使這一重大民生工程錦上添花。共改造了105個小遊園、10個小舞臺、38個小廣場、100公里文化步道,極大促進公共文化設施佈局完善和提檔升級。2019年6月,江西省公共文化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工作現場推進會在萍鄉召開,萍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共建共享先進經驗在全省推廣。

  以文化人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萍鄉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是一塊紅色熱土,紅色文化是萍鄉文化最亮的底色。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過程中,萍鄉以紅色文化為引領,把傳承紅色文化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抓手,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示範價值的工作。

  萍鄉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紅色文化建設推進公共文化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全市紅色基因全方位、寬領域融入文化場館,完成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等10處紅色文化紀念設施的修復提升,完成孔原故居等20余處革命先烈故居改造維修,建設了近30個紅色主題民俗文化館、近200個紅色文化村史館,使革命傳統教育在人民群眾中入腦入心,為示範區創建“塑魂”。積極探索紅色研學旅行文旅融合新路徑。甘祖昌幹部學院開創“課堂在田野、吃住在農家、人人當教員、百姓齊參與”紅色教育培訓模式,列入中組部幹部培訓教育基地目錄,累計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940余期,培訓學員5萬餘人,培訓範圍輻射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當地村民通過銷售土特産、發展民宿、參演紅色劇目等方式參與紅色培訓鏈條,年增收110多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近50萬元,走上了一條寬廣的脫貧致富新路。安源紀念館探索出“文化+旅遊+教育”紅色文化研學旅行新模式,年均接待全國各地開展研學旅行的師生10萬人次。位處革命老區羅霄山片區的武功山景區積極開展環鄱陽湖自行車賽、越野賽、全國圍棋賽等戶外品牌活動,推出暑期戶外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年接待研學旅遊師生20萬人次,獲評“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重大主題活動影響廣泛。2018年承辦了中央文明辦主辦的中國好人榜發佈儀式暨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傳承經典·綻放未來”全國未成年人網絡春晚專場演出活動。全市連續開展了三屆“紅色家書”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2019年“同唱我和我的祖國、同頌可愛的中國、同賀新中國70華誕”活動、“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創新形式,唱響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最強音,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聚焦報道,引發強烈反響。

  各類節慶文化活動品牌凸顯。全市連續6屆開展鄉村文化旅遊節,50余項節慶活動貫穿全年,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文化氣息濃厚,群眾參與度廣熱情高。如安源區主打紅色文化品牌,新安源·新形象世紀廣場文化活動連續開展十七屆,被譽為“安源的同一首歌”。湘東區以油菜花為主的花卉(杜鵑花、桐花、桃花等)文化旅遊活動,連續多年被中央電視臺宣傳報道。蘆溪縣燈彩藝術節、上栗縣花炮文化藝術節、蓮花縣荷花節全國知名、武功山國際帳篷節等文化品牌活動深入人心,影響廣泛,形成“一縣(區)一特色、一鄉(鎮、街)一品牌、一村(社區)一亮點”的文化活動品牌。

  以文惠民 文藝精品好戲連臺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這是萍鄉文化工作者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是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終極目標。萍鄉堅持以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導向,狠抓文藝精品生産、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隊伍人才培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做優文化産品。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為目標,萍鄉先後有5部文藝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18年,電影《老阿姨》先後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電視劇《初心》獲第2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萍鄉採茶戲四次進北京演出,戲曲劇本《將軍歸田記》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度劇本扶持項目,萍鄉廣場舞登上央視舞臺。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做美文化活動。打造了“市民大講堂”。各級文化場館年均組織開展紅色大講堂、文化大講堂、藝術大講堂、歷史大講堂200多場,市縣文化場館各形成免費開放服務品牌2個以上,如市文化館“您學藝我來教”、社區藝術節,市圖書館“古籍裏的萍鄉”、書香萍鄉·全民閱讀,萍鄉博物館小小講解員志願服務、特色展覽活動等服務項目影響廣泛。通過“文藝+宣講+訪談+互聯網”方式,開展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宣講、“感恩奮進”脫貧攻堅大宣講、“掃黑除惡”大宣講三大活動;年均送戲下鄉演出260余場,送電影進村9700余場,組織鄉(鎮、街)自辦文體活動600多場次,形成“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演出”。實現文化惠民全覆蓋,真正做到“全民參與文化、全民享受文化、在參與中享受、在享受中昇華”。

  實施文化人才培養工程,做強文化隊伍。鄉(鎮、街)綜合文化站按照“2名在編人員+1名文化骨幹”要求配備到位,村(社區)按照“1名公益性文化服務崗位+1名文化志願者”方式全面配備。上栗縣採取“縣聘鄉管村用”模式,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79名鄉鎮、村(社區)文化管理人員。積極發揮文化志願者作用,成立文化團隊2100多個,發動近3萬名文化志願者常年活躍在基層,開展文化志願服務。上栗縣文化志願服務獲文化和旅遊部表彰,安源紀念館、市圖書館、萍鄉博物館被評為全省學雷鋒志願文化服務示範單位。

  文化,為城市注入綿延不絕的凝聚力、向心力、創新力和親和力,文化,讓贛西明珠更璀璨。(江西日報 唐彩萍 楊 釗/文)

  (本版圖片由萍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提供)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