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教綜合體:産教融合的創新平臺
2021-12-29 09:18:23來源: 中國教育報責編: 陳晨

産教綜合體:産教融合的創新平臺_fororder_3

  學生在實訓中心實訓。

  資料圖片

産教綜合體:産教融合的創新平臺_fororder_4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産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應鼓勵區域、行業骨幹企業聯合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共同組建産教融合集團(聯盟),帶動中小企業參與,推進實體化運作。”針對企業參與渠道不通暢的問題,如何通過實體化運作,搭建具有校企平等話語權的平臺,增強企業參與動力,是實現産與教真“融”真“合”的關鍵。

  搭建“實體化”新平臺

  産教綜合體是實施産教融合的虛擬實體,它由以學校實訓中心、研發中心、企業技術服務中心為載體,以學校資産經營公司為橋梁,校企各方運用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共建多家股份制、獨立法人的實體公司組成。其中,組建實體公司是難點,也是産教綜合體能否順利走上實體化道路的關鍵。職業學校在組建實體公司中,應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股權結構組成多樣化。學校可根據發展實際,選擇組建生産、培訓服務、研發等不同類型的實體公司。以生産類實體公司為例,可採用“資産+技術+訂單+資本”股權結構模式,學校以實驗實訓設備、教學場地等固定資産入股,企業以技術、訂單和資本入股。學校與企業的“資産聯姻”,可以盤活學校國有資産,提高設備利用率,同時還能發揮企業資金、訂單和企業管理等優勢。

  二是合作企業資源結合最優化。什麼樣的企業是適合的合作對象?筆者認為,應選擇區域內的頭部企業、大型企業以及成長型企業開展合作,這些企業與區域重點産業發展方向相匹配,並具有一定的人員、資本和技術規模,發展潛力大,技術水準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由於同在區域內,這些企業也更願意通過設備捐贈、訂單培養、共建實訓基地、共享知識産權等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對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品質具有非常強的帶動作用。

  三是國有資産流失風險最小化。公辦職業學校一旦與企業有了資産上的利益捆綁,就容易踩到國有資産流失的“紅線”,這也是大多數公辦職業學校對於混合所有制辦學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因此,雙方合作在股權架構明晰後,應優化決策執行路徑,在簽訂投資經營協議時通過對重資産投入的公司設置股權下限、設置一票否決權等措施,確保各方的平等話語權和利益平衡,降低國有資産流失風險。

  構建“三融三通”新機制

  實體化平臺搭建後,如何建立起“教育”與“産業”深度合作的常態化運行機制,保障不同利益主體在博弈中實現雙贏,是平臺能否真正發揮效應的關鍵。在平臺運行中,可探索建立“三融三通”運行機制。

  一方面,實現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培養方式“三融合”。一是將企業的真實崗位能力需求作為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培養方案、設置教學內容和標準,實現培養目標融合;二是將企業的生産任務和技術研發項目作為學校教學內容載體,校企雙方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實現教學內容融合;三是校企雙方要建立彈性的教學組織方式,設計一體化校企學習內容,解決教學安排與企業生産的衝突,實現培養方式融合。

  另一方面,實現管理政策、人員身份、分配方式“三打通”。一是建立學校層面與實體公司對話機制,共同成立議事決策機構,實現管理層面的政策打通;二是進入實體公司的學校教職工保留學校人事關係,遵循“職崗對應,崗變薪變”原則,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晉級等政策上給予突破,實現身份打通;三是學校和實體公司雙方按佔股實行分紅,學校提高設備利用率産生經濟效益,實現利益分配打通。

  打造“産學研訓創”一體化新形態

  産教融合的生態效應在於其綜合職能的有效發揮,通過産教綜合體真實生産、實訓教學、科技研發、社會培訓、創新創業等各要素的一體化建設,最大限度以産助學、以研促産,學訓結合、訓創融合,形成良性循環。

  圍繞協同育人,實現“産學一體”。通過校企雙方設備、場地、師資技術團隊共享、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立實踐教學體系等手段,合作開發生産標準和教學資源,實施分段分層培養、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培養,推動教學組織與企業生産緊密契合。

  依託研發平臺,實現“産研一體”。依託産教綜合體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及搭建的研發平臺,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利用職業學校企業技術服務中心等應用技術服務平臺,保障技術研究成果落地,使“研發工程師”和“能工巧匠”緊密結合。

  聚焦産業新技術,實現“産訓一體”。依託産教綜合體的真實生産,以實際案例為載體,對內開展項目制、導師制培訓,進行拔尖人才培養,對外開展“技術技能提升”等培訓項目,有效助力高端技術人才的輸出。

  激發創新創業,實現“産創一體”。通過成立創客空間,開展各項創客活動,充分利用産教綜合體實驗實訓平臺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師資力量、創新實踐教育資源和創業的豐富經驗,共同開展創業活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同時將優質項目進行産業化。

  實施産教融合“全鏈式”人才培養新模式

  産教融合落地於人才培養,關鍵是要實現專業課程鏈與産業鏈和創新鏈更加匹配,實施全鏈式人才培養。

  一是校企協同創新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發揮産教綜合體實體公司場地、技術、設備優勢,建成開放式教學實訓車間,組建校企無界化“講師團”,以崗位認知與基礎訓練、專項訓練、崗位綜合實習為內容,模組化選修,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先期安排學習基礎性專業實踐課程,後期設置企業真實産品和企業實踐內容的模組化選修課,保障“工”與“學”在內容和進程上的銜接,提升崗位能力。

  二是校企協同推行學研互動“項目導師制”。對接新技術崗位能力需求,依託産教綜合體實體公司,實施校企雙導師指導下的“項目導師制”。將企業培訓或生産的實際案例,經過凝練、派生,再設計成應用創新實踐項目,學徒在不同階段完成量身定制的導師項目,以專利、實物、實施方案等成果形式完成結題。以成果導向激勵學徒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三是校企協同推進精益求精“職業素養”養成。將現代企業崗位的素養要求與課程學習、崗位實踐及日常活動相結合,明確培育要素、途徑、過程與考核的量化細則,在“課程、活動、管理、文化”四個方面全程融入工匠素養養成,寓育于教、寓養于行,讓學生的職業情懷與職業文化底蘊得以浸潤和涵養,使“工匠精神”培育落到實處。(作者章躍洪係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副院長,婁珺係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智慧化精密製造産教園教學綜合部主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