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中國將影響世界新能源汽車格局

2017-09-21 10:14: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徐佳航   責編:許煬

  疊加的利好消息,讓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近期頗受鼓舞。

  權威消息稱,中國已開始研究制定禁售傳統燃油汽車的時間表,新能源車的雙積分制也呼之欲出。此外,今年下半年,中國將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

  業內人士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已列入“中國製造2025”規劃。在全球汽車産業生態重塑之際,新能源汽車正是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重要機遇。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錶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廣闊,將對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起到引領作用。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推動舉世矚目。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突破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佔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50%,實現産銷量、保有量、充電樁建成數量全球第一。

  由於起步早、佈局也早,加上對國內市場比較了解,中國新能源車企開始在國內市場主動出擊。

  “截至目前,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到約八十萬輛,增幅很大。”北汽新能源汽車行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皓表示。

  北汽新能源是2009年成立的公司,去年銷售了5萬多輛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同比實現了近100%的增長。

  眾所週知,新能源汽車與充電設施、客戶使用環境等密切相關。為此,國內車企已在充電樁佈局等方面先行一步。目前,全國公共類汽車充電設施已超過18萬個,不少城市的汽車加油站都備有多個電動汽車充電樁,使用智慧手機就可以查到充電樁的狀態。

  “這種基礎設施的先進性也讓西方嘆為觀止。”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尹同躍説。

  在南方城市深圳,到2017年底,公交車純電動化率將達到100%,到2020年,計程車純電動化率也將達到100%。屆時,預計全市將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約12萬輛。

  不僅如此,公安部還將在全國逐步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要想在新一輪汽車産業的變革中佔據領先地位,關鍵取決於研發領域的重大突破。而隨著技術研發的不斷突破和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不斷增加,市場對於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焦慮”也在逐漸降低,這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普及。

  今年6月,北汽新能源發佈了具有超長續航里程的家用新能源轎車旗艦車型EU400,在60km/h等速行駛情況下續航里程可達460公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體系基本建立,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整車平臺等産業鏈上下游已全部貫通。

  據了解,2016年我國有3家整車、7家電池企業的銷量排名進入全球前十,部分企業已成為全球知名供應商;動力電池出貨量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70%;國産動力電池全套裝備在部分企業實現應用。

  除本土車企發力之外,全球眾多知名車廠也將視線轉向中國。

  面對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德國車企制定了詳盡的計劃。奔馳將與中國合作夥伴北汽集團一起,在2020年前開始電動車EQ的本地化生産。大眾也與中國江淮汽車宣佈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和生産。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集團則與百度合作,就自動駕駛項目達成協定。

  而這樣的合資,不僅有助於外國品牌完成電動化目標,也有利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升級。

  “中國將是未來電動汽車發展的重要市場。”戴姆勒公司電動汽車諮詢師弗蘭克·費舍爾説,中國市場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遠高於德國。

  來自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歐洲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在新車銷量中的佔比僅為1.2%。儘管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整個汽車市場的份額也僅有1.8%,但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這一市場的廣闊前景。

  “外資企業新能源汽車技術實力很強,而這恰是我們的短板。一方面,我們要快速提高自身的技術實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國際技術合作。”陸皓表示。

  他透露,北汽新能源剛剛實現了B輪110多億元的融資,包括來自境外的投資。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不久前預測,未來十年,美國逾半新車將是電動車,而中國電動車的推廣速度極有可能快過美國。

  幾天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雙方表示將在全球範圍內共同推廣低碳出行方式。(記者 任沁沁 李萌 白少波 )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