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進改革開放 增強內生動力
人民日報  2021-02-02 09:08:05

  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等多種所有制工業企業效益全面提升,2020年日均新增市場主體2.2萬戶,2020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1.9%,創歷史新高……2020年,改革開放為經濟的持續恢復、穩定運行不斷注入強大動力。

  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到了新的歷史關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如何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自2013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通過,7年多來,2485個改革方案實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任務總體如期完成。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新的任務,未來要如何深化推進?

  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從外部看,我們會面臨更多複雜環境,從內部看,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必須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深化改革,要從全局高度思考和謀劃,加強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激發整體效應,提高改革綜合效能。”遲福林説,比如就業、産業、投資、消費、環保等改革政策要緊密配合,形成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全面深化改革,要牽住經濟體制改革的“牛鼻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目前,我國市場體系還不夠健全,仍存在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問題。要加快國企改革,在鐵路、電信、能源等行業進一步放開競爭性業務的同時,通過混改等方式,擴大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提升國企經營效率,激發民企活力。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專家認為,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深化産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土地管理體制;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要加快建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推動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註冊制,完善強制退市和主動退市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還要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等文件印發。遲福林表示,改革制度框架不斷完善健全,但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在落實中,一般性的改進多、創新性的突破少,今後要更加注重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的關係,著力提升地方改革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以改革激勵機制為主,以糾錯機制為輔,調動各方參與改革的積極性。”

  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2020年11月,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舉行,成交額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2020年11月15日,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中國擴大開放的腳步不停,不僅對世界敞開懷抱共享市場,而且主動推進多邊自由貿易進程,促進全球經濟復蘇。

  “進入新發展階段,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意味著範圍更大、領域更寬、層次更深。”遲福林表示。

  實施更大範圍開放,要加快推動自由貿易進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遲福林認為,未來幾年,要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各行業規制、管理、標準等更大程度與國際接軌,不斷提升貿易競爭力。“比如在醫療健康等社會需求強烈的服務業領域引入國際先進管理標準,加快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取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等。”

  實施更寬領域開放,要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世貿組織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9年,全球服務貿易額年均名義增長4.8%,是貨物貿易增速的兩倍。遲福林表示,要加快補齊服務貿易短板,“在保持製造服務、建築服務、計算機與信息等貿易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我國知識産權、金融等生産性服務貿易以及旅遊等生活性服務貿易的開放進程。”

  實施更深層次開放,要著重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長湧認為,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佈局、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十分明確,但一些措施還需進一步細化。比如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邊界和路徑如何確定;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暢通,貿易規則標準的聯通如何細化,等等。

  同時,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劉向東認為,要以2020年底發佈的《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為依據,堅持開放和安全並重,在積極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的同時,著力提高開放監管和風險防控能力,為更高水準對外開放保駕護航。

  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1月20日,一架來自柬埔寨瀾湄航空的空客A320飛機在海口美蘭機場海航基地完成了高級別定檢維修,這是海南自貿港首單境外飛機進境保稅維修業務。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本次飛機定檢服務用的航材、進口的機身改裝器材包、發動機油濾等都享受原輔料“零關稅”政策。更多改革措施的落地正打開更大的開放空間。

  專家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更進一步發揮改革和開放的相互促進作用。

  以改革促開放,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更高水準開放提供制度保障。楊長湧認為,一方面通過改革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另一方面,通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等措施,增強居民消費潛力,進一步激發內需活力,培育強大的國內市場,為世界各國提供發展機遇。

  以開放促改革,要以制度型開放倒逼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遲福林認為,我國當前已從商品和要素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制度型開放有利於倒逼深層次市場化改革,在積極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建設自貿試驗區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對標國際規則,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

  “讓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加深中國與全球經濟的深度融合。”楊長湧説。

責編: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