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銅仁:佈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2020-07-22 16:12:13來源:銅仁新聞網編輯:周文進責編:李佳藝

  加速佈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銅仁實現大數據戰略目標的關鍵之一。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既涵蓋了傳感終端、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也包括利用物聯網、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交通、能源、生態、工業等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改造升級。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突出特點在於其全新的數字化技術體系,該項技術不僅立足於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水準,以新一代數字化技術為依託,通過新技術的産業應用,催生出大量創新業態,形成了新的商業模式。

  這一點在疫情防控期間表現得十分突出。

  在復工復産期間,雲上辦公成了首選模式。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出現外出務工返鄉人員返崗就業難、企業用工難等問題,市委、市政府當機立斷,在全市開展“留雁行動”,紮實做好“尋雁、送雁、育雁、助雁、繁雁、護雁”六項工作,通過“銅仁大數據”打開突破口,實現了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確保按時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

  2月3日,銅仁本地大數據企業人和物聯主動聯繫市大數據局就疫情期間返鄉務工人員的就業痛點進行了交流。確定了通過整合我市人和物聯等大數據企業技術、平臺優勢,會同市人社、就業等部門,共同研發(升級)現有系統平臺,開發“銅仁大數據精準就業服務平臺”。

  2月13日,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印發銅仁市推廣應用大數據精準就業服務平臺助力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産及返鄉群眾就近就業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就如何推廣使用平臺作了詳細安排部署。

  至此,“大數據精準就業服務平臺”開足馬力助力全市復工復産……

  完成這一科學調度的關鍵在於,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旨在打造互聯互通的數據體系,改變了過去以人力發揮主導作用的城市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全域感知和精準識別的技術優勢,實現城市數據化、智慧化、精細化治理能力。而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銅仁通過大數據精準就業服務平臺等平臺進行了“實測”。

  98大數據雲平臺則是銅仁另一家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用於是實際的大數據企業。該企業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技術98車數據OBD(車載智慧感測器)和車載智慧終端融合與線下服務商(企業)深度合作,獲取感知車輛數據信息,可為政府職能部門提供環境、安防、交通、警務、消防、民生等數據,為車主提供汽車維修、保險、交管代辦、車輛追蹤、公車管理等服務,為第三方提供網絡運營、媒體機構、物流(修理廠、4S店、汽車美容店)等數據,實現服務商精細化轉型升級。

  此外,在德江縣,還依託阿裡巴巴移動辦公平臺釘釘,在釘釘貴州服務中心暨貴州源信辰豐科技有限公司的協助下,以"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為基礎,成功構建了"德江縣智慧政務辦公平臺"以解決政務辦公過程中的"即時通訊""工作協同""通知公告""督查督辦""人員管理""大數據運用"等問題。平臺還同步搭建了全縣"應急響應機制",將緊急事件響應時間縮短到3-5分鐘,確保信息傳遞及時準確。

  在具體應用方面,平臺提供了完善的"辦會""辦事""遠程會議""政務審批""數據統計""督查督辦""文件管理""通知公告"等應用模組,並依託阿裡巴巴集團優勢資源,在系統集成方面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能力,確保政務辦公應用在未來10年、20年內不會因系統相容問題而産生二次建設等問題。

  截至目前,"德江縣智慧政務辦公平臺"實時在線人數超過10000人,累積發送通知公告3萬餘次、政務審批等相關應用使用良好,通過平臺召開的遠程音視頻會議共計2300余次。

  這些應用的運行無一不是得益於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

  今後,銅仁還將高品質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將促進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支撐新型服務業和新經濟發展。

  未來,銅仁還將通過打造"雙千兆城市",形成"千兆入戶、萬兆入樓"的光纖覆蓋格局;實施光纜擴容、智慧管道新建工程,超前建設集約共享的通信管道網絡,進一步提速互聯網骨幹直聯點。推進5G網絡及商用部署,結合垂直行業做好園區、校園、醫療、交通、樓宇及社區等場景的應用覆蓋。銅仁還將著力匹配土地、資源等要素,更加著力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場景、資本及人才等高級要素的投入,抓住發展契機,超前謀劃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加快轉型升級。逐步形成以應用聚産業的黔東新格局,形成了技術多樣、層級豐富、模式創新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供給格局,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提供穩固支撐。(記者 申逸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