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從“遵滿意”到“真滿意”
2020-10-20 10:51:55來源:遵義網編輯:周文進責編:宋姝君

  10月12日,記者在貴州省遵義市政務服務中心看到,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寬敞明亮的大廳內,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絡繹不絕,工作人員熱情接待著每一位辦事群眾。

  曾經,辦事群眾面對眾多服務窗口,不知如何選擇,而如今的“綜合窗口”,讓過去的“辦事要跑多窗”,變成了現在的“一窗能辦多事”。

  硬體提速,軟體優化,遵義政務服務工作以步步深入的態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在近期公佈的2019年全國160個城市公共服務品質監測結果中,我市政務服務工作獲得89.69分,排名全國第一,交出了政務服務“遵義樣本”的優秀答卷。

  創優“好環境”

  今年4月15日,遵義市政務服務中心綜合金融服務窗口正式開展服務,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政金企”對接,同時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金融服務”遵義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不見面”發放企業融資貸款,有效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5月29日,桐梓縣安康大藥房員工田亞飛,僅用時10分鐘便在桐梓縣政務服務大廳“全省通辦”窗口成功辦理了貴州省執業藥師註冊證,成為“全省通辦、一次辦成”試點辦結的首例事項。

  7月23日,桐梓縣人徐火方在浙江省玉環市政務服務大廳“跨省聯辦”窗口,順利給自己的孩子辦理了桐梓戶口,標誌著我市正式開啟“跨省聯辦”政務服務新模式。據悉,為探索跨省聯辦,我市在桐梓、赤水開展試點工作,其中桐梓與浙江省玉環市、重慶市綦江區簽訂了《政務服務戰略合作協議》,實現35項政務服務事項異地可辦;赤水市與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就“跨省聯辦”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並通過互聯網方式推進異地辦理。

  “以前辦理社保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去社保局,再排隊兩小時,等辦理完回家基本一天就結束了,現在10分鐘就能在銀行把事情辦好。”桐梓縣高橋鎮青杠村村民姚大書在銀行人員的全程指引下迅速辦理完成了參保登記。據了解,社保銀行一體化服務平臺把社保經辦業務和銀行金融業務相融合,讓參保群眾可就近辦理多項社保金融服務,打通了社保服務“最後一公里”。

  無論是“全省通辦”“跨省聯辦”“家門口辦”還是破解企業“融資難”,都體現了遵義市政務工作帶著感情與“溫度”的服務精神,而這些,只是遵義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務實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提升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是關鍵。作為遵義對外服務的窗口,市政務服務中心始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方位提供優質服務,在推動政府放權、企業鬆綁、群眾解困上不斷發力,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大廳功能,推動流程再造、事項減量、審批簡化、證明減少、環節壓縮,全面提升政務服務品質和效率,打通堵點、卡點,破解難點問題,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的滿意度,努力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

  跑出“新速度”

  近年來,持續深化的“放管服”改革推動著我市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也促使著政務服務效率的再提速:

  公共服務機構全進駐實體政務大廳,申請材料由17份縮減為5份,申請人從7個窗口“多頭跑”變為“一窗辦”;全市共設立131個行業通辦窗口和28個綜合通辦窗口,辦理通辦事項7.3萬餘件,申請人減少跑腿15萬餘次、節省費用750萬餘元;探索推進“跨省通辦”,辦理“跨省通辦”業務62件;開展“代辦服務、陪同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綠色通道服務、每週七天工作制”等7項特色服務,全市今年已開展延時服務1.8萬餘次,容缺辦理近3萬件;開設綜合金融服務窗口,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已註冊上線企業41.04萬家,金融機構99家,發放融資貸款到位資金98.19億元……

  政務服務水準得到了明顯提升: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削減至162項,實現省內各市(州)行政許可事項最少目標;市級80.1%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通辦”,其中政務服務公安窗口率先在全省推出多警種行政審批服務“一窗辦理”;市、縣兩級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可辦;166個辦稅繳費事項實現全程網上辦理,19個事項線上受理,線下辦結;探索“兩個免於提交”減證便民行動已使群眾企業辦事免於提交89項資料(第一批);市縣鄉村四級100423項事項進駐貴州政務服務網;群眾可在721個貴州銀行遵義分行助農取款點辦理32項社保業務;整合公安部門44項業務以及社保、醫保、民政等一批民生事項下沉鄉鎮政務大廳……

  今年以來,為減少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遵義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産,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還不斷優化服務,大力推進網上辦、手機辦、預約辦、延時辦,建立審批綠色通道,實施特事特辦,並以“不見面”式服務,當好“戰疫通訊員”“疫情登記員”“政策宣傳員”“求助引導員”和“工單督辦員”,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積極貢獻。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和企業,市政務服務中心還在今年年初開展了基層走訪服務“五個一批”活動,即:調研一批政務服務中心(便民服務點),走訪一批投資企業,召開一批企業座談會,陪同一批群眾辦事,開展一批上門審批服務。截至目前,調研市、縣政務服務中心(便民服務點)35次,走訪服務企業139戶,召開企業座談會28次,開展陪同服務12447人次,上門審批辦件101件。

  而作為政務服務“總客服”的12345服務熱線運行以來,系統功能不斷完善,運行平穩,人員素質和服務品質不斷提高,累計受理群眾訴求28.8萬件,辦結率98.7%,群眾滿意率95.9%;今年7月,在全國第四屆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年會上,我市12345服務熱線獲評“駿馬獎”。

  除此之外,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逐步推進的同時,我市還加快推進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及村(居)便民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全域、全速提升全市便民服務工作水準和實效,並將於明年年底前全部建設完成。

  舊貌換新顏,服務再升級。如今,“辦不完的手續”“蓋不完的章”“跑不完的窗口”已成為歷史,政務服務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一環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路徑,正不斷打破部門與領域的壁壘,築起我市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一路坦途。

  做靚“遵滿意”

  不斷提升的服務效能、持續深化的“放管服”改革和一系列實打實的“硬措施”不僅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更為優化營商環境按下了“快進鍵”。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市場主體7.8萬戶、註冊資本1051.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2%和14%;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3.3%,佔總投資的43%;引進省外産業項目823個,到位資金641.9億元,大大促進了市場主體存量的活躍和增量的快速增長。

  如今,優化營商環境更成為市委、市政府的“一把手”工程,今年4月,市委書記魏樹旺主持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指出,要把“遵滿意”打造成“真滿意”“標準化滿意”的政務服務品牌,以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遵義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不斷提升遵義經濟集聚度、發展活躍度和開放新高度。

  善謀者行遠,實幹者乃成。我市以“放管服”改革為引領,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構建高位推進的新格局,形成了全市上下重視營商環境、狠抓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2018年,在全市開展營商環境“百日攻堅”專項整治行動,“刀刃”向內,自查問題1724個;2019年,以機構改革為契機,設立市縣營商環境建設局,成立西南地區第一家營商環境專抓機構;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主任、市長等市級領導為副主任的營商環境建設委員會,系統高點謀劃、強化頂層設計,高位高頻推動營商環境改革;今年6月19日印發實施《遵義市優化營商環境28條》,在全省率先出臺帶有地方特色的28條“硬核”舉措……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下,企業運營成本持續下降,市場活力不斷激發,2019年,在貴州省營商環境第三方綜合評估中,我市政務服務綜合得分74.22分,居全省九個市(州)第二位。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場持久戰,必須保持久久為功的定力。如何更好地打造“遵滿意”政務服務品牌,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幫企業“克難”為經濟“蓄能”、為發展“加分”,換取企業和群眾的“真滿意”。

  在10月10日召開的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市長黃偉表示,遵義將始終把簡政放權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先手棋”,把市場監管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凈化器”,把提升服務水準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風向標”,把惠企利民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命線”,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努力打造“遵滿意”政務服務品牌,讓企業和群眾“真滿意”。

  立足“小切口”,做好“大文章”。遵義市結合實際,制定印發的《遵義市創建“遵滿意”政務服務品牌的實施方案》,不僅聚焦辦事的難點、痛點,提出了一門進、一窗結、標準化、網上辦、服務優五個總體目標,更通過打造一站式政務服務平臺,全力推動網上辦和提升12345熱線水準,以及實現“全市通辦、就近能辦”政務服務新模式,明確了5個方面37項具體工作任務,通過不斷強化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水準和企業、群眾辦事的便捷度、舒適度、滿意度,為今後一段時期遵義市政務服務工作確定了方向。

  “營商環境不僅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更是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晴雨錶,我們始終把市場主體和老百姓的獲得感作為衡量營商環境好不好的唯一標準,變‘遵滿意’為‘真滿意’,讓遵義真正成為開放的高地、企業成長的沃土,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動力。”遵義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繆光宇篤定地説。  (記者 趙婧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