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摘帽“四不摘” 脫貧“成色足” ——紫雲自治縣退出貧困縣紀實
2020-11-27 13:26:00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路晶森

  時光是最忠實的記錄者。

  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正式批准紫雲自治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誌著該縣順利摘掉貧困的帽子,徹底撕掉貧困的標簽,按時交出了成色足、品質高的脫貧攻堅答卷,書寫了決戰脫貧攻堅的嶄新篇章。

  從貴州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到全國深度貧困縣,脫貧致富一直是紫雲奮鬥的目標。近年來,該縣始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凝心聚力、盡銳出戰,在麻山腹地上演了一首首戰天鬥地、擺脫貧困的壯歌,脫貧攻堅連戰連捷,92個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出列標準,27307戶11763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28.68%下降至0%,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摘帽“四不摘” 脫貧“成色足” ——紫雲自治縣退出貧困縣紀實

紫雲紅薯産業基地 攝影 袁琴書

  補齊短板趟出新路子

  紫雲自治縣地處麻山腹地,由於自然條件等因素,這裡基礎設施滯後,脫貧難度大,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短板”。“要全力以赴補齊短板,用勇擔當的勇氣破解發展難題,堅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紫雲自治縣委、縣政府立下“軍令狀”。

  一時間,紫雲廣大幹部迅速行動,從縣委書記、縣長到基層幹部,紛紛奔赴一線,遍訪群眾、找脫貧路子;東西部扶貧協作城市青島市即墨區資金、人才、企業集中發力,實施項目168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貴陽經開區、貴州省衛生健康委、貴州電網公司定點幫扶單位向深度貧困村聚焦,凝聚攻堅合力;民營企業參與行動,開展“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力量匯聚,多調研、找方法、謀路子、戰貧困,形成脫貧攻堅的大扶貧格局。

  方法措施在發展中凝結,紫雲自治縣著力補齊“短板”,落實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3+1”保障,改造基礎設施,加強基本公共服務,改善人居環境,解決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吃水難、行路難、通訊難等民生問題,一場場攻克貧困的“殲滅戰”打響。

  大營鎮是貴州省二十個極貧鄉鎮之一,這裡四季缺水,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産業結構單一,成為紫雲脫貧攻堅戰場上最難啃的“硬骨頭”。

  要致富,先修路。大營鎮把路作為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首要舉措。2018年以來,修建外聯路、內聯通組路、産業路等328公里,實現村村通、組組通、戶戶通。

  大營鎮大營村村民楊昌學看著通往村寨的公路,激動地説:“瞧瞧,公路直通家門口,出行非常方便,産業也發展起來了,日子越過越有味。”

  路通、人和、業興。大營鎮全面補齊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等“短板”,讓一戶戶貧困家庭醫保全覆蓋,孩子上得起學,住房條件改善,自來水通往每家每戶,生態養雞、食用菌、中藥材等産業蓬勃發展,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美麗新風景,引領群眾走上脫貧致富新路子。現在,該鎮13個貧困村、2517戶1089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成功實現脫出列,貧困發生率實現動態清零。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摘帽“四不摘” 脫貧“成色足” ——紫雲自治縣退出貧困縣紀實

紫雲新農村 攝影 袁琴書

  窺一斑而見全豹,紫雲在決戰脫貧攻堅的征程中,“短板”不斷補齊。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實現全保障;基礎設施全面改善,交通形成了鄉鄉通達、村村通暢、組組通連的交通格局,電力改造升級,解決了惠民産業、脫貧産業、致富産業用電難,所有村(社區)4G網絡覆蓋率和光纖覆蓋率達100%;易地扶貧搬遷讓搬遷群眾住新家、就新業,享受公共服務。

  幾度春秋,歲月為證。紫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該縣廣大群眾“出行靠騎馬、照明靠火把、通訊靠帶話”的生活已成歷史,“屋頂漏雨、墻壁滲水、窗戶透風、泥巴地面”的居住環境已成過去,一幅嶄新的農村新畫卷突兀于麻山大地。

  創新行動書寫新篇章 

“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紫雲自治縣的脫貧攻堅戰,註定走一條不尋常的道路。破解脫貧攻堅中的難題,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開拓進取、改革創新,紫雲自治縣以超常規手段,探索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扶貧之策,成為脫貧攻堅紫雲行動的指南。

  立足233萬畝林地和25萬畝經果林生態優勢,紫雲自治縣採取“堅持縣級統籌、林社聯動,堅持以點帶面、點面聯動,堅持綠色發展、林産聯動”的“三堅持三聯動”模式,發展林下中草藥、林下菌、林下雞、林下蜂等林下經濟,為全省林下經濟破題發展提供了“紫雲模式”。

  在松山街道新民村,一個個蛋雞養殖大棚掩映在林間,工人忙著撿拾雞蛋,裝籃後運回庫房,進行分揀、包裝、線上銷售。

  “咯咯咯!”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小從一邊拋灑飼料一邊吆喝著,雞群從四面八方圍攏,待雞群搶食,她走進雞舍撿拾雞蛋。她笑哈哈地説:“現在有班上,一個月工資2000塊錢,土地流轉有租金,年底還有分紅,我家已經脫貧咯。”

  新民村總人口661戶214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435人。2019年初,村“兩委”成立村級合作社,引進紫雲軍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流轉千畝退耕還林連片林區,打造林下生態蛋雞養殖場。

  “我們購進的雞大部分是3斤以上,進場不久就可以生蛋,餵養260天至280天就可出欄,期間,每只雞可下蛋80枚左右,既賣雞蛋也賣肉雞,産品供不應求。”公司負責人陳洪説。

  林下養雞的發展,該村村級合作社按照“721”模式分紅,即70%分紅給貧困戶,20%針對比較貧困的貧困戶進行二次分紅,10%作為合作社滾動發展資金,最大程度增加群眾收入。

  目前,紫雲林下養蜂、林下菌、林下養雞等林下産業共實現收益進2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000戶5萬餘人,戶均增收5000余元,走出了一條“村村有林下産業、戶戶有林下增收”的林下經濟發展新路。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摘帽“四不摘” 脫貧“成色足” ——紫雲自治縣退出貧困縣紀實

紫雲浪風關林下經濟項目 攝影 袁琴書

  紫雲在脫貧攻堅的征程上,一個個經驗模式在實踐中形成。“三下沉三到家”行動亮點閃閃,縣級領導下沉到部門、部門幹部下沉到項目點、鄉鎮幹部下沉到村到組,幫扶幹部到貧困戶家同吃一餐飯、做一次家務、理清一條發展門路。打造就業脫貧新外出務工族、在家上班族、田園工薪族、返鄉創業族“四族”,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組建“扶貧加油站”,通過每月村組“院壩會”,對每家每戶開展文明評議,建立積分兌換制度,鼓勵貧困群眾通過勞動成效獲取米、油、鹽等物資獎勵,以此推動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為紫雲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大動力,鑄就多姿多彩的紫雲典範,開闢一條條脫貧致富的坦途。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紫雲自治縣立足“早、快、準、實、嚴”,以慢不得、等不起的氣魄,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脫貧品質高、成色足。

  奮力發展奏響全面小康強音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紫雲自治縣以國務院、省委、市委掛牌督戰為契機,以“背水一戰”的使命感、“兵臨城下”的緊迫感、“軍令如山”的責任感,按下了脫貧攻堅快進鍵。

  産業提質增效,紫雲牢牢把握“八要素”,以12個500畝以上壩區提質增效和坡耕地結構調整為重點,提出提升原有生態茶葉、紅芯紅薯、精品水果三大優勢産業和壯大蔬菜産業、林下經濟的“三提升兩壯大”的産業發展思路,組建特色産業發展專班,推動紅芯薯、紅辣椒、菜芯“兩紅一芯”主導産業規模化種植,種植紅芯薯5萬畝、紅辣椒5萬畝、茶葉5萬畝、藍莓10萬畝和甘藍、佛手瓜、菜芯等蔬菜27.6萬畝次,實現村村有産業、戶戶有增收,推動“六個轉變”。養殖業欣欣向榮,養牛3.1萬頭、生豬6.5萬頭、生態雞170萬羽,建成百萬羽雞苗孵化場和白條雞生産線,節約了養殖業成本。

  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縣級平臺嘉禾香公司,引領鎮村公司、村合作社,規模化發展農業産業;引回寧夏紫雲籍蔬菜種植能手組建4家龍頭公司,推行“村社合一”,組織所有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精準建立“721”分紅模式,即:收益的70%用於脫貧戶分紅,20%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10%受益對象為參與産業生産環節務工的貧困戶和參與産業訂單合作的貧困戶二次勞務獎補。

  如今,紫雲“山上有果、林下有雞、水中有魚、遍地有糧蔬”的産業格局形成,一幅幅碩果盈枝的美麗畫卷次第呈現。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摘帽“四不摘” 脫貧“成色足” ——紫雲自治縣退出貧困縣紀實

紫雲四大寨壩區蔬菜及養蜂項目 攝影 袁琴書

  産業增收,就業同行。紫雲自治縣不斷把就業作為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今年,面對疫情對務工就業的影響,紫雲採取點對點輸出、組織集中外出、給予路費補貼等方式,組織外出務工就業,累計輸出省外務工人員9.1萬人,安排“公益十崗”就業1.51萬人,讓貧困勞動力端穩就業的“飯碗”,實現有勞動力家庭至少一人以上穩定就業。

  脫貧致富,行穩致遠。如今,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點,紫雲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開啟美麗紫雲新未來。(記者 楊小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