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乘勢而起 搶佔先機——四平市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記事
2020-04-28 09:08:39來源:吉林日報編輯:田東艷責編:張群

  原題:乘勢而起 搶佔先機——四平市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記事

乘勢而起 搶佔先機——四平市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記事

南湖立交橋。 李剛航拍

乘勢而起 搶佔先機——四平市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記事

四平市體育館。(資料圖片) 李剛航拍

乘勢而起 搶佔先機——四平市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記事

綠意盎然的四平市西湖濕地。(資料圖片)李剛攝

乘勢而起 搶佔先機——四平市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記事

  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放置24小時自助檢驗報告印表機,方便就診者在任意時間段更快速取到報告單。陳晨攝

  吉林日報4月28日訊(記者 崔維利 實習生 楊率鑫):“你們知道嗎?四平要有新機場了!”

  “知道知道,據説擴建了5000平航站樓,有4個機位。”

  “這是客運機場嗎?”

  “是軍民合用的,也飛民航客機。”“那真挺好的。”

  貼吧裏大家熱鬧地討論著,認為新機場的誕生將大大便利人們的出行,是一件大好事。

  這個項目,只是四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的一環。

  乘其強勢 聞聲而動

  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4月3日,吉林省委常委第19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新基建“761”工程,即加快推進5G基礎設施、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7大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智慧信息網、路網、水網、電網、油氣網、市政基礎設施網“6網”功能;著力補強社會事業“1短板”。

  四平聞聲而動,迅速全面調度梳理了本市的項目規劃。4月7日,公佈了具體內容:全市有望納入省盤子的“761”項目共計293個。其中,大數據網項目14個、路網項目2個、水網項目40個、電網項目69個、油氣網項目4個、市政基礎設施網項目128個,社會事業補短板工程項目36個。2020年建設項目164個,“十四五”期間建設項目129個。

  全市“761”項目共計投資635.71億元。其中,大數據網計劃投資21.95億元、路網計劃投資109億元、水網計劃投資102.81億元、電網計劃投資16.79億元、油氣網計劃投資13.37億元、市政基礎設施網計劃投資357.7億元,社會事業補短板工程項目計劃投資14.09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77.06億元,“十四五”期間計劃投資529.11億元。

  厚積薄發 築牢支撐

  近年來,四平市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全力以赴提升傳統基礎設施,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蓄力量,築牢支撐。

  完善路網。加快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為標誌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種運輸方式充分銜接、對外聯通對內暢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平齊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進程,謀劃四平至通化客運專線、四平至白河鐵路擴能改造,實現有效連接的網絡化鐵路運輸格局。提升公路網絡功能,加強與長春、遼源等城市和重點城鎮的互聯互通,形成干支銜接、暢通快捷的公路運輸網路。推進集安至雙遼高速公路四平段、雙遼至嫩江高速雙遼段工程建設項目實施,推進國道饒蓋公路依家屯至伊通鎮段、國道牙四公路桑樹臺至四平段建設項目。加快以縣、鄉公路為主的農村公路建設,提高公路的通達深度和密度,強化各級運輸站場建設。同時,全面推進四平軍民合用機場各項前期工作。

  完善水網。2017年,四平全面推行河長制,設立河長839名;2018年實施湖長制,設立湖長17名,從此建立起市、縣、鄉、村4級河(湖)長體系。全市建成城鄉污水集中處理廠35座,總處理能力為34.01萬噸/日;建設9個工業開發區污水處理設施;嚴格重點污染企業排放標準,完成338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158家工業企業建設污水處理站168座,總處理能力達11.58萬噸/日。市區累計改造海綿城市老舊小區117個,改造南北河截流幹管約36公里,黑臭水體基本消除。2019年10月,在全國第三批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申報答辯中,四平位列18個申報城市第一名。

  持續推進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大型骨幹水源工程建設,開展城市引松供水配套工程建設,完善轉山湖水庫引水工程建設,解決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問題,緩解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壓力。建立健全長平協同發展帶內水資源開發利用機制,推進城市供水水源綜合治理,保障城鎮飲用水安全,加大對農村飲水提升增效工程建設支持力度。推進防洪工程建設,提高防洪標準,四平城區段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

  完善電網。升級城市配電網建設,打造網格化供電模式,著力建設自動化、智慧化城市配電網;建成4條及以上自動化、智慧化配電網絡。此外,市供電公司啟動實施231項農村電網工程,解決了部分村屯供電設施老化問題,保障居民用上了安全電、放心電。2020年,四平將續建電網項目5個、新開工項目14個,其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項目8個,另有“十四五”項目50個,其中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項目5個。

  完善油氣網。強化新能源建設,積極勘探開發地熱能和油頁巖資源,形成火電、光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石油天然氣“四電一油氣”的能源産業格局。積極推進國投生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60萬噸燃料乙醇等項目建設,努力把新能源産業培育成為四平經濟發展的戰略先導産業,重點建設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2020年,四平將續建油氣網項目1個,“十四五”規劃項目3個。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網。啟動103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增加養老、托幼等民生服務,打造便利生活圈;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採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等措施,重點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南北河生態修復等項目;抓緊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後續建設,加快管線入廊進程,推動已建成管廊早日投入使用;推進市政道路建設,逐步形成“十三橫、十二縱”城市骨幹路網;實施高水準管理,加快實施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動方案,重點開展違章建築、違法使用地下水、老舊車棚專項整治,做好“無籍房”收尾工作,加強小區物業管理,提高物業服務市場化水準;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完善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配套設施;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城市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功能整合,建立完善城市服務管理大數據庫,持續增強城市治理能力。

  社會事業補短板。依託四平職業大學成立創業學院,創建各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全力穩就業、促創業;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國家試點工作,織密織牢保障網;統籌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開發力度,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品質,積極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開展“健康四平”行動,持續加強中醫藥工作,積極推進市結核病醫院和市中心血站遷建項目,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守護群眾安全,打贏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做好重大敏感節點安保工作,全力營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

  加快市圖書館、博物館、大劇院、滑冰館建設步伐,年內實現部分場館向公眾開放,為市民提供優良的文體活動場所;鞏固“幸福小區”創建成果,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再創建30個“幸福小區”;加快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大幅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方便適齡兒童就近入園;改造東方居等小區地下管網,解決下水不暢、環境污染等問題;開展部分老舊小區樓道、樓宇門整修行動,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在市區新建20個水衝廁所,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廣泛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全年完成培訓1萬人以上,切實提高勞動力素質;在鐵東區、鐵西區各建1個智慧化公共停車場,緩解市民停車難問題;全面開展住宅小區及大型公共場所電梯安全專項檢驗、監察和維保行動,完善行業制度,確保居民人身安全;實施“120”急救指揮系統改造升級,精準調度,切實提高急救處置能力。

  “多規合一” “順水順風”

  5G是全面構築“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為加快部署5G網絡,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産業轉型升級,四平市于2018年成立了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作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通信管理辦公室(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四平市分公司)牽頭負責,統籌編制通信網絡發展規劃及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將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與水、電、氣、暖等民用基礎設施,同步納入城鄉規劃體系,實現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有效銜接,實現了“多規合一”。

  與此同時,簡化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施工及用地申報審批手續,向鐵塔公司開放國有公共資源,開放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大型場館、旅遊景點等所屬建築物及所屬用地;制定“城市智慧型桿塔”相關標準,並協助編制智慧桿塔建設方案,將各類無線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納入當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範圍。

  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開展企業上雲培訓和宣傳,推進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引導雲服務商積極開展技術支撐、諮詢、培訓、實施、運維等本地化服務。組織實施兩化融合貫標2.0版推廣,推進製造業服務化,加快軟體産業發展,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支撐服務能力,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全面提高各級政務大廳網絡頻寬,政務外網、互聯網全部開通,網絡環境、安全環境確保達到國家等級標準,市、縣、鄉、村四級網絡貫通,服務設備配備到位,增強各級政務大廳網絡保障能力。

  改造全流程行政審批系統,提高系統相容性,豐富全流程行政審批系統功能,實現全程電子化審批,開發建設材料庫、電子簽名、電子簽章、身份識別、證照庫、電子存檔等系統,保證運行需要。推進全流程系統內材料共享應用,積極對接住建、應急、交通等部門專網。

  開發建設“一表”系統,購置“一表”系統有關設備,開發系統軟體,率先在省內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一表”申請;開發制證、發證系統,購置通用制證設備、印章管理和使用設備、自助發證設備等,開發配套軟體系統;完善“無證明”辦事應用功能,基於全流程系統,通過完善網上開證明、網上審批、系統信息共享、平臺內物料流轉等功能,支撐“無證明”辦事;提高自助機服務能力,對市政務大廳自助服務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切實發揮自助機服務功能;開通網上預審、網上申報系統,開發建設政務服務門戶,推動政務服務向“兩微一端”延伸拓展,真正實現網上預審、網上申報、網上審批功能。

  加強“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組織領導,建立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工作機制,市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司法有關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和全面落實,確保改革任務目標如期實現。

  落實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方案,推進智慧設備、感測器、機器人在裝備製造業智慧控制、工藝流程等環節中的應用。推動四平城市超腦、吉春制藥“現代中藥數字化提取精製工廠”、共合嘉園(吉林)裝備科技“千萬平高強真空擠出板車間智慧化”、吉林新天龍“智慧工廠改造”、世寶機械“轉向管柱及中間軸智慧化”等項目建設。

  增強産業技術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圍繞企業創新,開展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晉級培育工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強産學研用聯合,組織徵集企業技術需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搞好産學研對接聯合開發項目。

  加大教育人才引進和對外合作辦學力度,以北京、瀋陽、長春等地知名學校和教育機構為主要合作對象,通過團隊指導、互派教師、課程共建等方式,大力引進優質教育管理團隊和教育領域高層次人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