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繪就碧水清流新畫卷——遼源市東遼河治理髮展紀實
2020-08-27 10:00:37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繪就碧水清流新畫卷——遼源市東遼河治理髮展紀實

  8月下旬,東遼河兩岸綠樹成蔭,水草豐茂,野鳥翔集,各色野花爭芳吐艷。

  近年來,遼源市全面開展東遼河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深入實施百萬畝造林工程、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做活林水田三篇文章,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目前,東遼河河清斷面34年來首次達到四類水體,百萬畝造林完成45萬畝,累計治理河道143公里,高標準農田達到194萬畝。

  科學治理 摘掉“污染帽”

  “在附近居住了10多年,以前經過這個橋時臭氣熏天,得捂著鼻子跑過去!”遼源市民紀紹貴談起現在的變化,難掩激動,“河水不渾了,也沒味了,河清水凈的,魚兒鳥兒都回來了,心裏可敞亮了!”

  仙人河,東遼河一級支流,19.3公里河道,在遼源由北向南穿城而過。由於建成區污水管網老舊、主管線截污不徹底,雨污分流比例低等原因,造成大量污水直排入河,加之沿河垃圾、糞污遍佈導致仙人河水質嚴重劣化,河水發黑且臭,魚蝦絕跡,登上了“國家黑臭水體”的“黑名單”。

  防污治污,治本清源。2018年,遼源市吹響仙人河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的衝鋒號。邀請專家組六訪遼源,制定科學的綜合治理方案,全面啟動45項污水治理工程。2019年4月,仙人河底泥土清淤工程動工。    

  清淤時,工人們戴著防毒面具,在9棟橫跨河面的“蓋板樓”下一鎬鎬、一鍬鍬地進行人工清理,一條仙人河,竟足足清出了13萬立方米的垃圾、淤泥。

  2019年6月27日,僅用兩個月零七天的時間仙人河清淤工程竣工,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仙人河清淤工程僅僅是東遼河污染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遼源市通過實施截污控污工程,改造遷移截污幹管29.88公里,實施管網修復與混錯接改造工程,完成物探檢測243公里、管路清淤13.4公里。已建設完成排水管網64.16公里,全市90%區域實現了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率由2018年的90%提高到91.68%。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由原來的10萬噸增至16萬噸,在出水水質一級A的基礎上,氨氮穩定達到了2mg/L以下,已實現穩定運行,污水處理率由2018年的86.1%提高到95.81%。

  綠色發展 戴上“生態冠”

  走進東遼縣遼河源鎮安北村,山下,小橋流水人家;山上,成片的人工種植林木,栽種的元寶楓、紅松、柞蠶林、黑果花楸等苗木長勢喜人,綠意盎然。

  為實現東遼河永暢長清,保護流域上游生態屏障,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與修復,2019年,遼源市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徑,通過“百萬畝造林工程”,擴大全市森林覆蓋率,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疊加。

  “百萬畝造林工程”即對全市被侵佔的林地、水源地周邊、河流兩側緩衝帶、容易對黑土地造成風蝕水蝕及不宜耕種的山坡地,全面實施涵養林建設,總面積6.9萬公頃,總投資100億元。重點實施“5311”工程:“5”即以紅松果林、大榛子為主的堅果類,以黑果花楸為主的長白山漿果類,以元寶楓為主的木本油料類,以柞樹為主的放養類和以龍豐、龍冠、梨等為主的五大林果類;“3”即其他經濟林、林下菌菜和林下養殖;兩個“1”分別指綠化苗木産業和生態旅遊(康養)産業。推進紅松果材林基地、林木種苗基地、經濟林基地、林下種養基地、生態旅遊(康養)及森林研學基地和林産品産業園區5基地1園建設。

  “以前當地主要種植玉米,但是由於玉米根系無法固定土壤中的養分,致使表層土壤易被雨水沖走,流到河裏變成難以清理的淤泥,這對於當地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都極為不利。現在,對被侵佔的林地、水源地周邊、河流兩側緩衝帶、不宜耕種的山坡地等開展造林,既留住了山上的水土,又保護了山下的河流。”談起經濟收益,遼源市林業局副局長李東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這100萬畝林地涵養水源相當於新建10座200萬立方米的水庫;每年吸收二氧化碳6.9萬噸,釋放氧氣5.0萬噸。”

  種了幾十年玉米的村民李財去年也“改行”種起了樹。“為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改種水源涵養林,我家17畝土地已經流轉出去了。”李財説,除了土地流轉收益以外,村民們有的在當地企業打工,有的在本地維護水源涵養林,收入明顯高於以前。

  下一步,遼源市計劃促進元寶楓、柞蠶林、紅松、黑果花楸、果樹等特色産業發展,帶動食品加工業、旅遊、康養等相關産業,實現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包括打造東遼河“尋源之旅”之內的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吉林日報記者 閆虹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