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陜西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2020-01-19 09:05:31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新增國際客貨運航線26條,過境免簽停留時間延長至144小時,開通國際第五航權客貨運航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運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首位,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2133列,增長70%……2019年,我省“三個經濟”發展提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19年,我省有效推進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設,著力穩外貿穩外資,絲博會、農高會成果豐碩,精心組織參加進博會,進出口總額3515.6億元,實際引進內外資分別增長10.4%和12.9%。

  積厚成勢,繼往開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三個經濟”,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發揮第五航權功能,支持西安、咸陽共建臨空經濟示範區,支持榆林航空口岸開放和大宗能化産品交易市場建設。開展空鐵、公鐵、海鐵聯運試點示範,完善無水港、飛地港佈局,推動中歐班列“長安號”運貿結合……

  樞紐經濟

  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中心區位和樞紐地位突出,是陜西最大的優勢。”省政協委員、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成國偉説,陜西要依託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提升公路、鐵路等營運能力,真正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陜西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1月18日下午,出席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們認真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並結合自身行業實際,就如何更好地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意見建議。記者 母家亮攝

  成國偉説,近年來,西安航空樞紐建設快速發展,較好地滿足了本地公商務出行和傳統旅遊需求,航空樞紐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的需求、新的市場支持。2019年,東航積極支持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和中國最佳機場,持續增加西安市場投入,優化樞紐航線網絡,快速提升市場份額,發揮了主基地航空公司的樞紐集散能力。

  成國偉建議,要讓旅遊業和民航業相互促進,充分發揮優勢産業、優勢資源在樞紐經濟中的龍頭作用、先導作用。旅遊業應加強與主流航空公司合作,提升海外旅遊宣傳效果;通過財稅扶持和業績獎勵等方式,扶持本地旅遊機構做大做強;發展臨空商業和服務業,支持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打造最佳中轉機場,刺激增量市場需求,延長遊客在西安停留的時間;鼓勵和引導航空公司增加旅遊航線市場供給,降低交通成本,引導客源流入。

  門戶經濟

  匯聚創新要素打造開放新高地

  隨著“三個經濟”的發展,陜西正匯集各方資源,全力推動發展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代表委員認為,大力發展“三個經濟”,需要做強樞紐優勢,強化門戶功能,提升各類資源聚集輻射能力,帶動新業態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促進創新要素、生産要素、資源要素在陜西充分涌流。省人大代表、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成榮建議,完善西安國際港務區功能,加快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打造中歐班列(西安)全國集結中心。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陜西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1月18日上午,出席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在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認真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記者 肖曉良攝

  今年,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仍然是我省的重點工作,在此過程中如何帶動新業態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培育文化創意、數字娛樂、電子競技等新業態。“不斷涌現的新業態,不僅為更多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機會,也激發了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的潛能。”省人大代表、英雄互娛集團董事長應書嶺對於電子競技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深感振奮。他表示,近年來,在高科技領域的不斷探索和創新進一步擴大了陜西發展電競産業的優勢,已經形成的電競産業規模和比較優勢,也會成為陜西未來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陜西的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不斷匯聚。”應書嶺建議,積極發揮西安和延安共同打造的“雙安雙塔”飛地經濟雙創産業園優勢,為兩地以及全省創新發展吸引更多人才和企業,更好助力陜西“三個經濟”發展。

  流動經濟

  為追趕超越發展注入活力

  “要素流動的過程,就是經濟發展的過程。”省政協委員、延安市招商局局長徐志榮説,陜西科教實力雄厚、創新人才眾多,國家能源接續地、電子信息産業基地等為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資金流加速流動創造了有利條件,為追趕超越發展注入了活力。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陜西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1月18日上午,出席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在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認真記錄。 記者 肖曉良攝

  徐志榮説,一個地區要素集聚能力越強、要素流動越快,這個地方的經濟實力就越強、發展也就越快。陜西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更快捷更高效的流動經濟基礎條件,真正使各類資源要素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實現更大經濟效益。要發揮陜西高校資源優勢,融合高層次人才和職業技術人才,推動陜西傳統高端能化工業提質增效,提升先進製造産業研發能力,大力發展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讓人才成為流動經濟的智力資源。要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提升營商環境,圍繞産業發展需求主動“走出去”,實施精準招商、務實招商和産業鏈招商,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和數字經濟,使內外區域資源共同發力,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記者 王帥 齊小英)

  流動的陜西暖起來

  “流動經濟”釋放發展新活力

  在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活力日益增強,“三個經濟”發展提速。其中,2019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2133列,較去年增長70%。

  “70%”正是我省做強樞紐優勢,強化門戶功能,促進各類要素充分流動的印證。

  緊抓“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我省依託區位、資源、科教、人才等優勢,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在全省加速流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以來,線路從最初只有1條增加到常態化開行13條,開行頻次從平均每週1列發展到現在的每天開行5至6列。貨品遍佈“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中亞及歐洲地區主要貨源地全覆蓋。

  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來自全國29個省市的貨源在西安港集散分撥。如今,西安港正在成為全國重要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集散中心。

  2019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全年運送貨物總重是2018年全年的1.5倍,達到180.2萬噸。然而,要真正實現物暢其流,要增“流量”,更要提“流速”。

  “2020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通公共班列。相信在未來,我們的産品將會以更高的運輸效率送達客戶手中。”西安中晶偉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冉澤表示。

  伴隨物流的集聚和散發,經濟活力也在加速提升。陜西正通過各種資源要素的重組與整合,助推相關産業發展壯大。

  東南沿海産業轉移加速聚集,阿裡巴巴、京東、網易等全國前十強龍頭電商,安博、招商局、華潤、中冶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戶……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加速形成萬億級的商貿物流大産業集群。

  人才流動也給我省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活力。

  “西安擁有眾多高等院校,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科大訊飛絲路總部總經理付明磊表示,公司正面向西安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醫療、教育、司法等領域的研發與服務,推動人工智能産業的集聚發展。

  “內留外引”招賢納才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僅西安,2018年全年共引進培養高端科研人才、稀缺管理人才等各類人才38.6萬人。

  今天的陜西,正大力推動要素合理流動,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創造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9年1月至11月,全省進出口額3215.1億元,其中進口額1486.4億元,同比增長15.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442.3億元,佔全省進出口總量的13.8%,同比增長22.5%。國際航線通達全球36個國家,形成了客運覆蓋日韓東南亞,通達歐美澳,貨運不斷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延伸的格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我省將推進更高水準開放,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加快西安、寶雞、延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開展空鐵、公鐵、海鐵聯運試點示範,完善無水港、飛地港佈局,推動中歐班列“長安號”運貿結合,加快建設進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撥中心、跨境電商國際合作中心、加工貿易轉移承接中心,抓好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地區“走出去”項目和園區建設,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建設“海外倉”和陜西商品展示中心,加大創新人才和團隊引進力度。

  陜西正著力激發內聯外暢新活力,築起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取得新進展,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蓄勢添能。(記者 趙楊博)

  專家讀報告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不斷增強發展動力

  【特邀專家】省政協委員、西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任保平

  【原文】抓好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地區“走出去”項目和園區建設,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建設“海外倉”和陜西商品展示中心。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將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動力作為2020年的重點任務之一,顯示了政府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持續深化對外開放機制,加大對外開放交流,發展外向型經濟,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為更多企業拓展海外發展新空間,努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釋放高品質發展的新活力。做好自貿試驗區建設,推動陜西優勢産業品牌在産業結構優化和規模擴張中發揮更大作用,積極打造一批“陜西製造”品牌,讓更多“陜貨”走出去。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向更廣範圍、更寬領域、更高水準邁進。 (記者 劉曌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